劉威



【摘 要】 以我國高校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高校的財務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同時結合實例分析,在L校內部控制背景下,對其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得出L校財務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
【關鍵詞】 模糊綜合評價法; 高等學校; 內部控制;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7-0119-04
一、緒論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我國的高等學校已經從服務型機構逐步向自主辦學型機構轉化,高校的資金來源也逐步從國家財政撥款變成財政撥款為主,企業資助、校辦企業為輔的多渠道資金來源。但隨著高校規模不斷擴大,許多高校面臨資金缺口過大、財務風險過高等問題。內部控制作為保障企事業單位財產物資完整和安全的主要控制制度,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我國的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并不健全,內部控制系統性不強,急需建立健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控制財務風險,防范財務舞弊現象的發生。
目前,已有學者開始研究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范麗煒[ 1 ]分析了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及形成原因,在探討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基礎上,給出高校內部控制改善可操作性建議。劉遠[ 2 ]根據美國COSO報告,通過分析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現狀,提出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并給出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對策,建立了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高慶峰[ 3 ]對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調研及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高校內部控制取得的成效進行整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強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有關對策建議。趙帥[ 4 ]從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與制度背景入手,提出高校內部控制的原則及特點,并結合實例構建了高校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提出各方面的改進方法。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學者主要是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定性的分析研究,缺乏定量的評價。因此,本文將通過構建高校財務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進行定量描述,以補充高校內部控制定量研究的空白。
二、高校財務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在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之前,首先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評價體系,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是評價合理準確的基礎。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合法合理性原則,同時應考慮內部控制的整體結構特征,并有效結合高校內外部環境特征。參考我國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同時結合我國高校財務實際情況,確定我國高校內部控制制度評價體系由控制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信息溝通及內部監督五方面組成,其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1.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的控制環境主要由高校文化與治理、員工道德與素質、高校運行機制與機理三部分組成。高校文化與治理通過引導教師與教輔人員,幫助其樹立高度的價值取向,同時規范高校運行機制,從而提高高校內部控制環境。高校人員的行為規范由于受到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制度的影響,因此員工道德與素質的高低從另一方面體現了高校內部控制環境的好壞。高校運行機制和機理與高校內部控制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高校運行的機制離不開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另一方面高校內部控制環境的改善也離不開高校的有效運行。
2.控制活動主要包括高校控制程序與方法、內部風險識別與控制以及預算編制與執行情況三部分內容。高校內部控制程序與方法是實現高校控制目標的主要途徑,只有建立科學的控制程序與方法,才能充分發揮高校內部控制的作用,保證高校的健康發展。內部風險識別與控制是高校內部控制的主要任務之一,高校內部風險識別與控制的能力決定了高校規避財務風險的能力。高校預算編制與執行情況控制了高校的收支活動,保障高校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
3.風險評估主要包括高校風險意識與分析及風險監控與應對兩個方面。高校財務風險意識如果薄弱,不能及時發現高校潛在財務風險,將會導致高校出現財政赤字、財務運作困難等現象。而如果高校財務風險應對措施不完善,將無法正確處理財務風險,導致風險不斷加劇,易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4.信息溝通主要包括財務信息系統的開發與維護及信息識別與運用兩部分內容。高校財務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主要是指高校應加強財務信息硬件與軟件兩方面的開發與維護工作,提升信息系統的性能,實現不同高校間的信息共享。而高校財務信息的識別與運用,則能夠幫助高校財務信息實現上行下達、順暢有序,發現高校財務管理方面的漏洞與盲點,完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5.內部監督主要包括控制監督與評價及監督獨立與有效兩部分內容。高校通過內部監督,可以改善內部控制各項業務、機構及崗位在內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而內部監督的獨立與有效,則保證了監督部門的權威性,以促進高校財務內部控制更加完善。
三、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模型構建
為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在建立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可將模糊、定性、不易確定邊界的評價指標量化,從而對評價對象進行一個總體的定性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由因素集、評語集、權重集、評價矩陣組成。
(三)權重集
權重集描述了因素集中各指標的重要程度。通常采用層次分析法為各指標標定權重。層次分析法是通過下層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來決定上層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層次分析法通過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確定指標層間的關系,并通過建立判斷矩陣確定層次單排序,最后通過一致性檢驗確定層次總排序。權重集通常用W表示。
(四)模糊評價矩陣
(六)評價結果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最終結果可根據計算的A值,并結合評語集V的量化值,求出各指標的評價結果P,同時根據評語集的劃分范圍,確定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最終結果。
四、實例分析
根據上述建立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選取L校內部控制制度情況進行實例分析評價。
(一)建立高校內部控制評價因素集
(二)建立高校內部控制評價評語集
將各指標因素的評價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以及較差四類,并將其量化,量化結果為V={1,0.8,0.6,0.4}。
(三)建立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權重集
根據各層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并依據層次分析法中指標得分判斷標準,確定指標判斷矩陣,進而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值。
根據評價因素集,通過該校10名校內專家對各層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打分。綜合各位專家的打分結果并進行相應整理,構造指標得分判斷矩陣,如表1至表6所示。
根據評語集相應量化值可知,L校內部控制處于一般水平,說明該校內部控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控制活動以及信息溝通方面存在缺陷,需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完善。
五、結論
本文通過建立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將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指標細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涵蓋了目前我國研究內部控制的主要因素,即控制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信息溝通以及內部監督五個方面;第二層又將第一層的五個指標細分為高校文化與治理等十二個指標。同時結合建立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進行了定量研究,并結合實例對L校的財務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價,找出內部控制薄弱項,以提高高校內部控制水平。結果表明,L校的內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特別是在控制活動以及信息溝通方面較為薄弱。
結合本文研究,要想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應明確現行制度中的不足之處。因此應重視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高校的基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對高校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有利于保證高校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范麗煒.我國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研究[D].山東大學,2007.
[2] 劉遠.建立我國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09.
[3] 高慶峰.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3(2):126-128.
[4] 趙帥.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問題探討[D].西南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