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
武術《段位制》試點學校實施狀況及對策研究①——以延安大學為例
韓城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和邏輯分析等多種科研方法,對延安大學武術《段位制》實施狀況調查分析。分析得出:延安大學武術段位制的實施,不僅給武術課程改革增添了新內容和活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習武興趣,促進校園武術文化的發展;通過武術段位等級考試,使學生提升武術技術、技能的同時獲得社會認可的國家段位證書,有效增強了大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興趣;并對武術段位實施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議。
關鍵詞:武術 段位制 學校 實施
中國武術段位制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本著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人民體質,進一步推廣武術運動的發展,建立規范的全民武術鍛煉體系,全面評價習武者的武術水平而制定的一項全民武術鍛煉的等級制度[1]。于1995年啟動,1998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這一措施是中國武術事業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是深化武術項目改革,加強武術運動的行業性和規范化管理,全面提高習武者的武術技藝和理論水平的重要舉措[2]。近年來武術段位制走進校園實施策略,加速推進了武術段位的實施,促進了武術的普及;2013年陜西省首次實施《段位制》進校園,經過調查分析延安大學武術通段實施情況,發現其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為之后實施高校武術段位推廣實踐活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性參考。
1.1 延安大學武術《段位制》組織管理及教學情況調查分析
延安大學有專業武術教師四名,三名男教師一名女教師;對通段考評人員進行調查了解到,9名考評員中六段位的1名,五段位的1名,四段位的3名,三段的5名,其中三段的考評員是由已取得段位的武術專修學生擔任。“武術段位制教程試點”以方法教學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普及和推廣武術。據調查:延安大學實施武術段位教程主要以“楊式太極拳”為主,段位制楊式太極拳1~3段,動作數量較少,技術難度適中,方便教學。延安大學體育專業武術課共72學時,其它專業武術選項課共36學時,教師教學采用遞進性教學方法,循序漸進,教學方法進度安排合理。另外了解到,延安大學武術教學重視武術套路動作的教授,學生基本都掌握相應的武術學習內容,在能連貫的練習后,學生興趣也隨之提升,因此也培養了學生習武興趣,但教師教學內容上對于對練和拆招這些能體現武術攻防價值的實用性較強的技術教授較少,武術理論教學課時安排不夠。段位制編排特點是:娛樂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打與練結合,攻防涵義相結合,內容涉及技術拆招的練習,文化知識的拓展等。延安大學對教授武術的教師進行半個月培訓,加深教師對武術《段位制》了解和“楊式太極拳”學習,對參加通段的部分學生也進行了培訓;武術課的課改,以“楊式太極拳”替代了“二十四式太極拳”;據調查,武術《段位制》推廣活動經費不足。

表1 延安大學武術段位考評學生報考項目調查表 (n=232)

表2 延安大學學生對武術考評項目的了解程度 (n=292)

表3 延大學生參加武術通段意愿調查統計 (n=292)

表4 武術等級考試對學生武術興趣的激發情況調查 (n=292)
1.2 延安大學武術《段位制》通段實施情況分析
1.2.1 武術《段位制》通段實施的基本情況
2013年7月經有關高校申報,省教育廳研究同意包括延安大學在內的16所高校為第一批武術段位制試點學校,延安大學武術《段位制》的推廣實施活動由武術教研室專門負責。實施設施:選在延安大學體操館,武術場地符合標準,長14米,寬8米,具有5公分寬的端線和邊線,以及錄像設施。實施人員:具有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3名,考評長1名,福考評長3名由考評員組長擔任,9名已取得三段以上段位的武術裁判員,3名記錄員,1名編排記錄長,2名攝像人員,6名點錄人員,1名點錄長,以及2名播音員。
1.2.2 延安大學學生通段情況調查
據調查顯示,2015年11月份參加武術段位制考評學生232人(如表1),通過武術《段位制》考評并獲得相應段位證書和段位徽飾標志的占96.6%,期中獲得三段224名,未獲得武術段位的8名。
1.2.3 延安大學學生對武術考評項目的了解情況
學生對于考評項目的了解,有利于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武術項目,提高通段的考評水平。就“對于考評的項目是否清楚?”對延安大學的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表2),通段學生基本都了解武術考評的項目,非通段學生幾乎不了解武術通段要考什么拳種或器械。
1.2.4 延安大學學生通段意愿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如表3),很愿意的占21%,愿意的占28%,有些愿意的占38%,不愿意的占11%,完全不愿意的占2%。數據說明,將武術《段位制》考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延安大學進行實施活動是很受大學生的喜愛和認同的。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學校開展中國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對于弘揚民族傳統精神有深遠影響,可強身健體,并獲得社會認可的國家段位證書,都很愿意投入到通段考評中。
1.2.5 武術段位等級考試對學生武術興趣激發的影響情況調查
為了解舉辦武術《段位制》考評活動對學生興趣的影響情況,就“武術段位制等級考試是否能激發你對武術的興趣?”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如表4),9%的學生認為有很大程度的積極影響,19%的學生認為有一定程度的激起作用,34%的學生認為對于興趣的激起有些積極的作用,但影響不大,20%的學生認為不能激起其對武術的興趣,18%的學生認為對其興趣的激起完全沒有積極的影響。數據說明,武術等級考試活動對于提高學生武術興趣和推廣武術運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1.3 延安大學實施武術《段位制》所存在的問題
1.3.1 教學內容不夠完善
武術段位制新穎獨特的風格在于較傳統套路演練高難新美的表象評價標準,上升為表象與攻防運用相結合的評價體系[3],因此,為使武術教學提升一個水平,需要注重套路與攻防技術的教授及適時尚武精神的培養。據訪談調查,延安大學武術教學對于攻防技術的教授及武德的培養稍有欠缺,理論知識的課時安排過少,學生對更多的武術知識和濃厚的武術文化了解不能到位。
1.3.2 師資力量缺乏
師資力量優勢是直接影響武術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據調查,延安大學推行武術《段位制》教學師資數量還是不夠。學校對于武術這一傳統民族體育運動還不夠重視,配備專業武術教師嚴重不足。不少擔任公共武術教學的教師是從其他體育專業調用過來,缺乏系統的武術專業訓練和基礎理論及實踐經驗。
1.3.3 實施管理不夠科學
據調查了解到,在武術《段位制》推廣實踐活動中,其活動推廣計劃不夠全面,組員分工不明確,活動宣傳缺少資金,教學管理上的重視不夠以及教學過程中實施推廣程度不夠,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了武術《段位制》在延安大學實施推廣的成度。
1.3.4 宣傳力度不夠
調查發現,了解武術《段位制》教學的師生并不多,不少學生對武術《段位制》還存在片面的理解或不清楚的認識,視武術就如影片中武打場面一般打殺而已,缺乏對武術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健身功能的深層了解,從“你對延安大學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情況是否了解?”的問卷調查顯示,了解及很了解的學生占19%,了解一些或聽說過的占30%,不了解的占44%,完全不了解的占17%。數據說明,該次實施武術《段位制》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大,參與人員基本集中于舉辦武術段位考評的學院,大多數學生還不清楚武術《段位制》教學情況。
1.4 促進武術《段位制》實施對策研究
1.4.1完善教學內容,重視攻技教授
武術教學中“打練結合”可還原武術的真實性,使學生對武術運動及套路動作的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4]。因此,建議:(1)增加對練、拆招內容的教學;(2)合理安排教學,增加武術課理論教學點的課時;(3)適時培養武德,尚武精神或團隊精神,提高學生武術內在修養。
1.4.2 加強段位培訓,增強師資力量
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引導者,尤其是武術教學更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因此加強專業培訓,增強師資力量是加速高校開展與推廣武術《段位制》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建議:(1)學校應增加專業武術教師,以便更好地實施武術教學活動;(2)為舉辦好下一次武術《段位制》考評活動,武術教師也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和重點培養幾個武術技術、技能優秀的學生,協助教師教學和幫助教師負責通段培訓方面,已達到暫時緩和師資缺乏的問題;(3)省市教委應依據目前高校的武術師資實際情況,可委托體育院校應有計劃地長期舉辦高校武術《段位制》的師資培訓,形成制度,不斷增強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師資力量[5]。
1.4.3 優化管理,科學實施
沒有科學的管理,一個企業無法走遠,沒有一份詳細的策劃,一項活動無法順利的實施。建議:(1)制定科學合理的武術《段位制》推廣活動計劃,負責實施推廣的組員要分工明確,相互配合;(2)學校應批下適當的武術《段位制》推廣活動金,另外除報名費外,也可向通段人員收取一定的培訓費用;(3)實施合理的武術考評制度,使之更易操作,適用于學校武術《段位制》考評;(4)為了促進武術《段位制》的開展和普及,校領導應提高重視程度,支持《段位制》推廣的各方面工作,鼓勵大學生積極習武,參加考段晉級,擴大大學生習武人口。
1.4.4 加大宣傳力度,加深學生認識
一直以來,一項活動的推行都離不開“宣傳”,武術《段位制》的推廣同樣也離不開宣傳。通過各種影視作品、書籍及武術力爭進入奧運會的廣泛宣傳等,大學生對武術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于武術《段位制》內容和知識的了解還不清楚。建議:(1)可通過校園廣播、海報和院系或班級開會的方式等進行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和考評宣傳;(2)在武術教學和考評過程中,都需嚴格要求學生崇尚武德武禮,并把武術宣傳教育提升到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繼承民族遺產,振奮民族精神的高度來推廣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讓大學生們更深刻地了解武術《段位制》在高校普及的意義,加入到武術通段考評中來,從而促進延安大學武術事業的發展。
(1)延安大學首次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得到了部分學生的喜愛和認可,充實了校園武術文化的內容,但宣傳面不大,組織培訓不夠。
(2)延安大學對于武術段位課改,還是做了相當大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3)大多數學生對于延安大學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了解很淺薄。
(4)武術考評項目決定其活動的豐富度,了解考評項目,可以幫助學生選報武術項目,但未通段學生基本都不了解。
(5)延安大學學生對中國傳統武術項目還是抱有比較濃厚興趣的,對于武術《段位制》進校推廣活動,大多數學生也都表示有意愿參加,對此需要加大武術《段位制》在延安大學校內推廣的宣傳力度。
(6)延安大學舉辦武術《段位制》考評活動,多數學生認為能夠不同程度的激發其對武術的興趣,因此武術《段位制》在延安大學繼續實施和發展是值得期待的,希望在普及武術《段位制》內容的基礎上,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國家培養出德、智、體、文武兼備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靳衛平,羅心宇.西部地區大學生對武術段位制的認識與推廣可行性研究[J].體育科技,2012(1):115-117.
[2]張云龍,林大參.高校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以上海高校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97-100.
[3]林大參,張云龍,徐進喜,等.高校武術課實施《段位制》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3):56-59.
[4]蔡仲林,易欽仁,劉勇,等.武術段位制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北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科學),2002,22(4):60-63.
[5]董宇.長春高校《武術段位制》(吳氏太極拳)普及推廣的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中華武術·研究),2012(7).
作者簡介:①韓城(1992—),男,漢,陜西洛南人,延安大學在讀學生研究方向。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2.126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b)-01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