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紅, 李 偉, 劉 靖
(三峽大學人民醫院 兒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
集束化護理對肺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研究
付紅, 李偉, 劉靖
(三峽大學人民醫院 兒科,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在肺炎患兒霧化吸入中的輔助效果。方法將120例肺炎需要霧化吸入的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集束化管理,比較2組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的變化、治療效果以及治療耐受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治療后p(CO2)低于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后的p(CO2)、SaO2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斷治療的比例少于對照組,霧化吸入耐受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發熱消失、肺啰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策略有利于增加肺炎患兒霧化吸入的耐受性,提高治療效果,縮短療程。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策略; 肺炎患兒; 霧化吸入
肺炎是小兒呼吸系統的常見病,主要是由于小兒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加之抵抗力薄弱,呼吸道侵入細菌、病毒、非典型病原體等所致。霧化吸入是小兒肺炎的一種重要輔助治療方法,其操作簡單,藥液以微小霧滴的形式形成氣霧而輸入呼吸道內,達到濕化呼吸道黏膜、祛痰、解痙、抗炎等目的,局部用藥濃度高,效果好。霧化吸入的藥物用量少,不良反應少,在肺炎患兒的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由于患兒年齡較小,缺乏認知能力和自理能力,治療和護理由醫護人員負責。有效的護理干預是確保霧化吸入治療順利進行的關鍵。集束化護理是以循證護理為指導,根據臨床實際情況,綜合各種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治療和護理措施[1]。本科于2015年2—6月對60例肺炎霧化吸入的患兒采用集束化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需要霧化吸入輔助治療的肺炎患兒,納入標準:均獲得明確診斷,符合肺炎的診斷標準[2],均為輕中度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為霧化吸入適應證;無先天性畸形、無遺傳病、心功能正常;均為急性起病,發病≤3d;排除標準:有心、肝、腎、內分泌、營養代謝疾病等合并癥者;入院干預不足3d出院者;佝僂病、結核病;藥物過敏史;免疫缺陷病、家庭特異病史。將該組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2個月~12歲,平均(4.5±2.1)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3個月~13歲,平均(4.5±2.3)歲。
1.2方法
1.2.1治療: 2組患兒的基礎治療方案一致,包括止咳,祛痰,平喘,霧化吸入,抗生素抗感染等,2組霧化吸入藥物均為氨溴索7.5~15 mg、布地奈德混懸液0.5~1.0 mg、復方異丙托溴銨1~2.5 mL。2組均采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裝置,面罩給氧,氧流量6~8 L/min, 從小劑量開始,吸入1~2 min后再逐漸增加霧化量,直至吸完本次所需治療的霧化藥液,吸入時間因患兒的依從性而異,一般吸入時間為8~15 min,2~4次/d,2次霧化時間間隔4~6h,連續治療1周。
1.2.2護理:對照組治療期間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整個霧化吸入過程集束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① 護理人員的安排:安排好管床的責任護理人員,連續APN排班。責任護理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患兒的綜合情況,與主管醫生溝通,結合診療方案,確定護理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在霧化吸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并按照護理計劃進行統籌實施。② 霧化吸入前干預:主動與患兒及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兒盡快適應熟悉醫院環境,增加患兒熟悉感和親切感。采用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向患兒家長肺炎的相關知識、霧化吸入的原理、裝置、過程、注意事項以及效果等,最大限度地獲得親友的支持和配合。霧化吸入開始前,播放柔和舒緩的背景音樂,音量控制在40 dB左右,緩解患兒的焦慮情緒。對照組僅給予霧化吸入知識的簡單介紹。③ 體位管理:觀察組取平坐位或坐位,利于膈肌下移,肺部充分擴張。方法為將患兒前臂放在小桌上,背部靠著枕頭,如病情嚴重,可調整為頭高側臥位[3]。對于年齡稍大的患兒,指導患兒進行慢而深的呼吸,使霧粒更多在肺部沉積。對照組患兒霧化吸入的過程中采用平臥位。④ 霧化溫度:觀察組保持霧化室合適的溫度 22~26 ℃ 和濕度55%左右,增加患兒的舒適感。⑤ 霧化治療裝置:對于年齡在1歲以下的患兒改良霧化吸入裝置,將奶嘴的奶頭剪成 1.0 cm×1.0 cm圓形接在霧化器上,置于患兒口中,同時用氧氣面罩罩住口鼻進行霧化,使得患兒邊吸吮邊霧化,增加患兒的接受程度。對照組直接采用氧氣面罩吸入。⑥ 霧化后處理:采用按需吸痰,機械振動排痰,協助患兒漱口,減少在口咽部的沉積。對照組常規給予口鼻分泌物清理,人工叩背排痰。⑦ 霧化過程中的心理護理:1歲以下的患兒,讓家長拿玩具逗引患兒,分散注意力。對于3歲以上的患兒,讓其觀察其他正在接受治療的患兒,發揮同伴效應,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同時給予適當安慰和解釋,鼓勵患兒說出治療過程中的感受,宣泄情感,從而確定對患兒的應對方式。治療結束后對患兒的表現和配合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哭鬧不配合的患兒,采用和藹耐心的啟發式語言,給予加倍的關懷,讓其家長協助勸說,促進治療的順利進行。對照組不進行心理護理。
1.3觀察指標
血流動力學:觀察2組患兒霧化吸入期間血液動力學的變化,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氧飽和度(SaO2),比較的時間點為霧化吸入前5min、霧化吸入中及霧化吸入后。霧化吸入的耐受性:記錄霧化吸入過程中因哭鬧、咳嗽、唇周發紺中斷治療的例數及患兒對霧化治療的耐受時間;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包括發熱消失、肺啰音消失、咳嗽消失的時間;住院時間:以患兒的血流動力學穩定,臨床癥狀消失,精神狀態較好,且患兒的家長同意出院為出院標準。
2結果
2.12組患兒治療耐受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斷治療的比例少于對照組,霧化吸入耐受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2組患兒治療耐受情況比較[n(%)]


組別中斷耐受時間/min觀察組(n=60)1(1.7)*13.4±1.4*對照組(n=60)7(11.7)9.2±1.1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兒霧化吸入過程中血流動力學變化
2組治療前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治療后的p(CO2)低于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后的p(CO2)、Sa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霧化吸入過程中血流動力學變化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2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發熱消失、肺啰音消失、咳嗽消失、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 d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霧化吸入是治療小兒肺炎的一項療效確切、操作簡單的治療方法[4],其利用高速氧氣氣流,將藥液形成霧狀,經呼吸道吸入后將藥物直接作用于靶細胞,可消除炎癥、解除支氣管痙攣,稀釋痰液,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而且可有效避免藥物的肝臟代謝,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但由于小兒的自身特點,霧化吸入的效果容易受到影響。一方面患兒年齡小,面對刺激的耐受性小,霧化吸入過程中容易出現哭鬧、躁動、搖頭等影響治療的依從性。而且以往霧化吸入時多采用平臥位,易造成咳嗽、咳痰引發窒息;另一方面,霧化液的溫度、出霧量和霧化時間都是影響霧化效果的重要因素[5]。保證患兒定時、定量、高效、安全的完成霧化吸入治療顯得尤為關鍵。此外,家長對霧化吸入的認識不足也是影響霧化吸入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長認為只有口服藥物和輸液才有效,不能很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6]。
集束化護理循證醫學為指導,是將目前已證實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療、護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每個元素都經過臨床證實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7]。喬來娣[8]研究顯示,集束化護理能夠提高護士對重癥肺炎危險因素的認識,減少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王曉霞等[9]研究顯示,集束化護理能夠提高重癥肺炎患兒的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集束化護理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而處理影響患兒霧化吸入效果的因素,通過合理調整體位、控制霧化速度、制作簡易吸嘴,減少了霧化吸入時面罩和噴霧等造成的外部刺激,從而提高了患兒的治療的耐受性,使整個霧化吸入過程更加順利。如采用奶嘴制作成吸嘴,奶嘴質地柔軟,能在患兒熟睡時置于其口中,隨呼吸順利吸霧,可隨嬰兒的自主吸吮動作,在吸氣時將藥液隨呼吸吸入咽喉部及氣管內,在不知不覺中順利完成治療[10],治療過程中血流動力學指標好于常規護理。整個護理過程有利于噴霧最大限度的進入患兒呼吸系統,對病灶產生作用,盡快改善病情,加快了癥狀的緩解,縮短了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李潔瓊, 郭成, 王學良, 等. 集束化護理策略在ICU患者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5): 36-37.
[2]胡亞美, 蔣載芳.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76.
[3]殷秀偉. PDCA 護理模式在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綜合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1(3): 486-487.
[4]李美萍, 唐良春, 邱映明, 等. 集束化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干預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15): 23-25.
[5]黃秀芹, 梁麗清, 湯菊姝. 集束化護理在新生兒霧化吸入中的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5, 12(10): 1471-1473.
[6]鄭志英, 郭曉翠, 林梅芳.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患兒霧化吸入依從性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3): 79-80.
[7]戴蘭芬, 陳寶昌, 張海榮, 等. 集束化護理在應用NCPAP治療嬰幼兒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3): 1176-1177.
[8]喬來娣, 潘朝霞. 集束化綜合方案在老年重癥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1): 33-34.
[9]王曉霞, 葛延瑱. 集束化護理在重癥肺炎患兒病情改善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11): 254-2957.
[10]李建麗. 全程護理干預在學齡期哮喘兒童霧化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護理研究, 2015, 29(9): 1125-1126.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treated by atomization inhalation
FU Hong, LI Wei, LIU Jing
(DepartmentofPediatrics,ThePeople'sHospit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Hubei, 44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treated by atomization inhalation. MethodsA total of 120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uster nursing. The indicator changes of blood flow dynamics, treatment effect and treatment tolerance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after treatment, p(C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p(CO2) and SaO2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oportion of disruption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omizing inhalation tolerance time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in fever, pulmonary rales and cough,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luster nursing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the tolerance of atomization inhalation for pneumonia childre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KEYWORDS:cluster nursing strategy; pneumonia children; atomization inhalation
中圖分類號:R 473.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117-03
DOI:10.7619/jcmp.201606037
通信作者:李偉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