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敬舒
摘要 新時期微電影這一新興電影模式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為現代的傳媒產業提供了新的產品形式。本文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結合新媒體數字技術的時代背景,探究微電影的敘事特征。
關鍵詞 微電影;傳播;特征;敘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 59-0021-02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開啟了新世紀視聽藝術的新紀元。在互聯網高速傳播特質的影響下,人們擁有更多的渠道和平臺去獲取到影音素材,在智能手機設備的支持下,人們的觀看習慣逐漸呈現碎片式的分布。“微電影”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它的實質是一種視頻短片。新時期微電影這一新興電影模式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為現代的傳媒產業提供了新的產品形式。本文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結合新媒體數字技術的時代背景,探究微電影的敘事特征。
1 互聯網微電影概述
1.1 互聯網微電影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微電影指的是微型電影,它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內具有“三微”特征的短片,它既可以單獨成篇,也可以系列成劇。微電影的興起起源于網民的原創,但隨著網絡環境的快速變化,微電影的發展逐漸變得系統化。在多元化營銷渠道的影響下,微電影的發展現狀具有還量化、多渠道化和多元化的發展特征。
1.2 互聯網微電影的興起原因
對于微電影的興起,我們可以從3個方面去探究。
從技術層面來講,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信息傳播技術、4G移動通信技術為互聯網為微電影的繁榮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為微電影的興起提供了基礎環境。
從文化傳播發展趨勢來看,在現代社會,人們生活與工作節奏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舒緩壓力,他們更偏向于選擇視聽媒體來完成精神上的享受,而在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的碎片式傳播方式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偏好,在移動設備的支持下,人們的文化傳播環境已經悄然變化。
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微電影發展至今,已經儼然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系統,在更加多元化的營銷模式中,微電影已經成為了“快餐文化”中的一個商品,它的商業性和經濟性已經超越了其本身的藝術性和文學性,在市場的導向下,微電影的興起乃是必然。
2 互聯網微電影的傳播學特征
2.1 傳播過程的互動性
與傳統的電影相比,微電影的傳播過程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電影與受眾的傳播是單向的,電影上映后,以票房為基準來衡量觀眾對電影的喜好程度,觀眾之間的交流更偏向于直線傳播。而微電影在傳播過程上,就體現出了巨大的互動性優勢。一方面,微電影的發布形式往往是散落在各大網站媒介,人們觀看無須買票,只需依據自身喜好,點擊瀏覽即可,在瀏覽的過程中,觀眾不僅可以隨時隨地的暫停、回放操作,還可以在播放的同時進行評論,最大程度實現了觀影者的自我表達,最大程度實現了微電影本身與觀眾之間的零距離互動。另一方面,微電影的傳播具有雙向性乃至多向性,基于微博等自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對于一部優秀的微電影,人們不再需要口耳相傳,只需要微博分享,其傳播的范圍更廣,受眾更多,文字、圖片評論以及對他人評論的回復都構成了網絡視頻上雙向的互動傳播過程,都是二次、多次傳播的過程。
2.2 傳播主體的大眾性
微電影的起源來自于網民的隨意性拍攝,相比殿堂之上的傳播電影,網絡視頻要更為親民和接地氣。與此同時,微電影的傳播主體也更加富有大眾性的特點,傳統的電影制作,是一個耗時長、所需要專業技能高的項目,它的內部分工十分精確而又專業,從編劇、導演、剪輯、拍攝,各個職能各司其職,是一項集體性的工作。但微電影由于其所占時長極短,所需要的設備相對簡單,再加上其情節以及敘述結構的精簡化特征,有些微電影甚至是一個人全程包辦,自拍自導自演,其專業化程度十分低,大大降低了大眾參與的門檻,突破了傳統電影的專業性傳播主體的特點。
2.3 傳播內容的豐富性
微電影出自網民的隨意拍攝,而網民與電影藝術工作者在拍攝的過程中各自所追尋的目標完全不同,草根網民的隨意性創作無疑豐富了微電影的傳播內容。微電影傳播的內容形式已經突破了傳統電影的藝術范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微電影可以同時承載藝術與商業的雙重內容與價值,可以帶來諸多方面的效益,因此,在內容上,微電影更加不拘泥與藝術的界限,發揮出更多的特色。微電影雖然時長較短,但并不影響它的精彩程度,優良的微電影既可以是一個商業性質的廣告牌,但同時也能夠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將有效的關鍵信息正確傳達給公眾,這就是微電影擁有非凡的洞察力和非常深厚的藝術方面的技能,是其傳播內容多樣化的表現形式。
3 微電影的敘事特征分析
3.1 敘事語言更加自由大膽
微影同傳統電影一樣是由聲音、畫面構成的視聽敘事藝術,從表現形式上可以看成是縮小版的電影,因而微影的敘事也是與傳統電影敘事有一脈相承的關系,但在敘事語言上,微電影的敘事語言更加自由大膽。微電影由于其碎片化的敘事結構和網絡化的敘事風格決定了其趨于符號的影像化表達。在微電影的畫面中會出現大量通過一個圖形、聲音、以及文字等在現實社會中的表意觀照,從而達到精妙的表意。在影像色彩的表現方面,許多微電影對于色彩的設計十分大膽,例如大量的黑白對比色、昏黃的主色基調等等,利用夸張的色彩來吸引觀眾,來烘托情緒是微電影色彩敘事上的一大特色。與此同時,在微電影的制作中,更是創新的加入了二維動畫作為敘事元素,往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驚奇效果。
3.2 敘事價值觀更加多元
微電影歸根到底還是文化產物,它直接反應了社會的價值取向,還由于網絡審查的寬松,為自由的價值表達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一些另類的、反映社會邊緣化、暗處的東西都得以呈現,其敘事價值觀也更加多元化,突破了傳統電影中對“真善美”歌頌的統一敘事價值觀。但從實質上來說,在全球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價值觀的統一成為歷史,多元化的發展是必然,而微電影的敘事價值觀的多元化呈現,無疑在影視藝術領域中起到了改革發展的帶頭作用,對于推進我國影視藝術的現代化發展,打破傳統藝術思想藩籬有著重要的意義。
4 結論
自2010年微電影產生以來,在近5年的時間里,微電影無論是在題材類型上還是在短片數量上,都絲毫不遜色于正常長度的影視劇,已經逐步成為了人們觀賞影視素材的主要選擇之一。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微電影制作必然會更加精良,微電影以其獨特與傳統電影的傳播特征、敘述特征,將會發展出更加規模化的體系,并形成新時代的時代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