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統超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江蘇 蘇州 215104)
中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人才培養實證研究
———基于物流管理專業
孫統超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江蘇 蘇州 215104)
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銜接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搭建了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升學“立交橋”,滿足了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本文通過實證調研,證實了中高銜接辦學的可行性,學生有提升的強烈意愿。
中本銜接;物流管理專業;實證
當前,我國已經培養了一大批的物流專業人才,物流學科體系已具規模,學科專業的設置逐漸完善,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層次體系。在物流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上,供給和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不能滿足經濟增長與物流業發展的需要。重點表現在:一方面,企業與社會缺乏物流高級人才;另一個方面,擁有物流專業文化知識的畢業生就業并不是很樂觀。解決這一矛盾,必須要對社會物流行業的發展和物流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主要從培養目標、培養計劃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思考,創建出合理的物流人才專業培養體系,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具有獨特技能和優勢的物流管理人才。
為滿足全社會對于高素質強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中職、專科、本科至研究生的升學橋梁。依據國務院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江蘇省教育廳在2012年開展了中高職銜接培養模式的探索道路。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是其中的培養模式之一,“3+4”分段銜接培養將會使學生不僅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還擁有較高的學歷,從而滿足社會對更高素質的技能人才的需要。實施中職應用型本科“3+4”分段培養模式的改革是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建立上下銜接的職業教育的重要舉措。
調研是確定是否實施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分段培養工作的必要環節,為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工作奠定基礎。為了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做好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分段培養的實施工作,我們開展了調研工作。
主要調研內容:了解畢業生目前從事的是哪一方面的物流工作;了解物流管理專業是否適應社會需求;了解專業課程對從事物流行業有沒有幫助,學校專業課程中的不足之處是什么;了解畢業生認為學校還應提供什么幫助,以便更好了解物流知識;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機會升入本科繼續學習,是否愿意升本;如果有機會是否愿意把“3+4”中本銜接這種人才培養方式推薦給合適的初中畢業生。
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與需求調研對象是物流管理專業2011、2012、2013級有136名畢業生。我們邀請畢業生到校參加校慶活動,現場進行《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情況調查問卷》的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收到畢業生有效問卷112份。
調研方法主要是通過調查問卷、個別面談、電話訪談、在職畢業生座談的形式開展。
此次調查共收到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有效問卷112份。
1、工作崗位情況
在113名被調查者中有27%的畢業生主要從事運輸方面的工作,39%的畢業生從事倉儲業務,12%的畢業生從事采購管理經營活動,4%的畢業生從事物流管理規劃,20%的畢業生從事客戶服務工作,還有10%的畢業生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畢業生從事最多的是運輸管理工作,其次是倉儲管理工作,較少的學生選擇采購管理工作。
有87%的畢業生認為所學的物流管理專業知識能適應社會需求,50%的畢業生認為專業涉及面較廣,88%的畢業生認為人才的質量能符合培養的目標,畢業生都認為社會需要。
畢業生認為所學的物流管理專業,可以適應社會需求,人才的質量能符合培養的目標,但是一般的人也認為專業涉及面較廣,就業的選擇比較多。
2、專業課設置
調查顯示:72%的畢業生認為專業課學到的知識對從事物流行業的實踐和理論都有幫助,14%的畢業生認為只有理論,沒有什么實踐,14%的畢業生現在都不清楚將來能不能用上。
有90%的畢業生認為運輸管理實務、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是最實用的專業課,72%的畢業生認為最實用的專業課是采購管理,63%的畢業生認為最實用的專用課是物流信息系統,66%的畢業生認為最實用的專業課是企業物流管理,64%的畢業生認為最實用的專用課是第三方物流理論與實務,65%的畢業生認為最實用的專用課是國際物流管理。
調查顯示,61%的畢業生認為專業課存在的最大不足之處是師資力量比較弱,31%的畢業生認為理論性強,缺乏可操作性;39 %的畢業生認為課程內容趕不上物流業飛速的發展,出現明顯的落后性;16%的畢業生認為沒有根據相關資格證的需要設立教學課;13.6%的畢業生認為理論知識學的太淺薄,缺乏深度。
79%的畢業生認為除了教學課程以外,學校還應組織活動,讓學生去物流公司參觀或實習,了解更多的物流知識;91%的畢業生認為應該開設專門培訓課程,邀請專業的物流人才開展講座;31%的畢業生認為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物流知識競賽;有29%的畢業生認為應該添加物流的材料書。
3、升學與就業
對于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能否滿足目前工作的需求,90%的畢業生認為不能滿足,現在要學習大量的企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80%的畢業生認為不能滿足,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有限,不能滿足職業需要。70%的畢業生認為不能滿足,如果可以中職本科銜接,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對現在的幫助更大。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可以進入企業中高層。10%的畢業生認為能滿足現在的需求。
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機會升入本科繼續學習,85%的調查對象愿意升本,15%的調查對象沒有升本意向。
如果有機會,有85%的畢業生愿意把“3+4”中本銜接這種人才培養方式推薦給合適的初中畢業生,只有15%的畢業生不愿意把“3+4”中本銜接這種人才培養方式推薦給合適的初中畢業生。

圖1 中本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認可情況調查
1、調研結論
現在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還是從事倉儲、運輸和客戶服務方面的工作,占被調查畢業生人數的80%。物流管理專業可以適應社會需求,專業涉及面較廣,占被調查物流畢業生人數的80%。課程比較缺乏深度,學生在企業中進一步晉升會受到限制。課程內容趕不上物流業的飛速發展,出現明顯落后性。去物流公司進行參觀或實習,開設專門培訓課程和邀請專業物流人才開展講座,是更多了解有關物流知識的兩個有效途徑。看好物流業的前景,但是當前物流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不能滿足目前工作的需求,如果可以中職本科銜接,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對現在的幫助更大。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可以進入企業中高層。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機會升入本科繼續學習,絕大多數畢業生表示愿意升本,并且對中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表示認可。3+4中職本科銜接的學生基礎較好,入學分數遠高于五年制學生
2、調研建議
建議開展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分段培養物流管理人才。通過調研了解到畢業生有著強烈的升本的意愿,中職畢業生繼續深造、升學依然面臨著一系列的制度障礙,直接上本科的難度較大。與之相反的是,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門檻卻是不斷地提高,特別是近幾年大學持續的擴招,導致很多大學生畢業后就業難,這無形中增加了中職學生的就業難度,為了滿足中職學生對于繼續深造的愿望,中職和應用型本科“3+4”銜接培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這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與需要。
物流管理方面應考慮增設專業的方向,比如制造企業物流運作與管理、國際物流等。圍繞這些專業方向,合理的去安排相應的選修課程,比如國際物流方面的國際航運、國際貨物代理等方面的知識講座。
定期舉辦物流方面的專題講座。在調研中,24.5%的畢業生認為課程內容趕不上物流業極速的發展,出現明顯的落后性;66.7%的畢業生認為除教學課程外,學校應該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去物流公司參觀或實習,75.7%的畢業生認為開設專門培訓課程和邀請專業人士開展講座是為了了解更多的物流知識。為此,建議安排專項的經費,定期舉辦物流專題講座,邀請企業有關物流專業人士或校內外資深物流專業老師針對每期的專題介紹當前的理論研究進展和實際運用的情況。
調整運輸與倉儲的課程安排與教學內容,由現在的運輸與倉儲管理這門課程分開為兩門課程,同時開設上機的模擬或者獨立的實驗課,加強運輸與倉儲管理方面的理論與實際操作技能的傳教。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首先要重視實踐,但也不能忽視了理論,需要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良好的人格修養。建議學校加大對參與一些大賽如物流設計大賽等的支持、宣傳強度,加強相關輔導和支持,引導學生主動來參與。
加強實踐教學,企業更看重的是實操性的課程,要減少理論學時,增加實踐學時,多開設實驗課程,或者進行課程設計等。同時,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加強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
[1] 趙志群:國外中高職課程銜接給我們的啟示[J].職教論壇,2012(22).
[2] 周向東:中職與應用型本科“3+4"分段銜接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分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
[3] 鄭藹嫻:朱守鋰中高職銜接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J].廣東教育:職教,2011(5).
[4] 蘇琬婷、劉奕:中職與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思考[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0(4).
[5] 唐國慶: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銜接的研究與實踐[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6] 康瑩:淺談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課程的開發[J].中國市場,2012(28).
[7] 邵琳艷:構建中高職銜接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4(10).
[8] 王運奇:中職與普通本科銜接“3+4”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12).
(責任編輯:郭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