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重慶市梁平縣新盛中心衛生院 重慶市 405216
創傷指數在急性創傷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李 斌
重慶市梁平縣新盛中心衛生院 重慶市 405216
目的:分析在急性創傷患者病情評估中創傷指數的應用價值。方法:擇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4例急性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創傷指數和損傷嚴重度對所選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對兩項指標評分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生存患者的創傷指數評分以及損傷嚴重度評分均低于死亡患者,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存在意義,即P<0.05;癥狀較輕患者的創傷指數評分以及損傷嚴重度評分均低于癥狀較重患者,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存在意義,即P<0.05。結論:在急性創傷患者病情評估中創傷指數的應用可起到預測與評估的作用,值得推廣。
創傷指數;病情評估;急性創傷;應用價值
近些年,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急性創傷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急性創傷患者因并發癥導致死亡的概率也隨之增加。創傷后患者容易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感染以及器官功能障礙等多種并發癥,因并發癥多具備發展速度快等特點,一經確診,盡管采取對應措施進行治療,也難以抑制其發展,因此容易造成患者死亡[1]。創傷評分體系通常運用于急救與檢傷過程中,但在如何了解創傷患者的病情上涉及較少。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創傷評分體系在監測患者體征等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2]。基于此,特擇取我院收治的1084例急性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其病情評估中創傷指數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4例急性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屬于我院首診患者,因機械性致傷因子破壞了結構完整性,創傷到入院均未超過24小時,急診記錄與病歷資料均完整、詳實。其中,637例為男性患者、447例為女性患者,年齡介于3-77歲,平均年齡為(38.5±1.5)歲。致傷原因:335例為斗毆致傷、565例為交通事故致傷、75例為燒燙致傷、69例為高處墜落致傷、40例為其他原因致傷。損傷部位:475例為閉合性損傷、627例為開放性損傷、270例為腹外傷、248例為胸外傷、536例為腦外傷。
1.2 方法
救治方法:遵循搶救-診斷-治療的原則,先處理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的創傷,在搶救時,全程監控患者血壓、心電、呼吸、脈搏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情況,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患者創傷情況相結合,確定治療措施,如果有必要,可以給予影像學檢查以及超聲檢查等,如果患者合并腹部損傷、顱腦損傷以及四肢骨折等病癥,應進行會診,對患者病情發展進行密切觀察。
研究方法:將所選患者的入院以及治療等記錄輸入創傷數據庫中,主要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診斷與檢查結果、治療方法以及手術記錄等,利用相關軟件實現自動編碼,并對創傷指數以及損傷嚴重度評分進行計算。創傷指數依據入院記錄進行評分,主要包括血壓測定值,格拉斯哥昏迷評分、1分鐘內呼吸頻率等。損傷嚴重度評分則參考國際公認的AIS-ISS評分(2005年版),對于門診患者則按照患者創傷部位和程度進行粗略估算,對于入院患者則按照相關檢查結果以及手術記錄等進行評估。創傷指數評分以及損傷嚴重度評分越高,則說明傷情越重,記錄結點為出院時間,對創傷指數評分與損傷嚴重度評分在患者病情評估中的價值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針對創傷指數在急性創傷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分析使用 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予以檢驗,計量資料則以(±s)的形式來表示,通過t予以檢驗,只有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1 預后患者創傷指數評分與損傷嚴重度評分比較
生存患者的創傷指數評分以及損傷嚴重度評分均低于死亡患者,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存在意義,即P<0.05。詳見表1:

表1 預后患者創傷指數評分與損傷嚴重度評分比較
2.2 重癥與輕癥患者的創傷指數評分與損傷嚴重度評分比較
癥狀較輕患者的創傷指數評分以及損傷嚴重度評分均低于癥狀較重患者,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存在意義,即P<0.05。詳見表2:

表2 重癥與輕癥患者的創傷指數評分與損傷嚴重度評分比較
伴隨社會發展和進步,人們生活環境和方式發生變化,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急性創傷的發生概率也隨之增加,創傷屬于急診外科疾病,因急性創傷引起的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在急性創傷發生及其發展過程均比較迅速,臨床救治不能使病情發展得到良好抑制,容易出現不良后果,所以救治急性創傷患者的過程中,對傷情進行準確且及時診斷對患者治療和預后有重要意義[3]。在急救人員評估現場患者傷情時,需要應用具備一定準確性和靈敏度,且容易掌握的創傷評價系統進行判斷。
據臨床研究表明,創傷評價系統逐漸受到人們廣泛關注,且運用于臨床救治工作中,創傷指數具備簡便且快速等特點,同時可以對受傷部位、呼吸、循環、損傷類型、意識五項內容進行評價。可以有效分辨急性創傷患者的病情,因此逐漸發展成為首選評價指標。
總而言之,在急性創傷患者病情評估中,創傷指數具備一定分辨能力,便于患者病情的及時掌握,對患者治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中應用并推廣。
[1]李兵,阮海林,葛文漢,等.創傷指數在評估急性創傷住院患者病情及預后的應用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01):71-74.
[2]何林恒.創傷指數在急性創傷住院患者病情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03):31-33.
[3]陳怡婕.創傷指數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世界臨床醫學,2015,09(05):128.
R641
A
1672-5018(2016)1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