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照杰
邢臺市第三醫院介入科 河北邢臺 054000
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的術中護理與配合研究
黃照杰
邢臺市第三醫院介入科 河北邢臺 054000
目的:研究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的術中護理與配合要點。方法:本研究納入我院心內科住院部2016年1月ˉ2016年6月期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經數字隨機表方法分組,26例患者為對照組,26例患者為實驗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術中護理配合。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結果:實驗組患者介入手術操作時間為(40.2±2.3)min,住院時間為(6.1±0.5)d;觀察組患者介入手術操作時間為(58.3±1.9)min,住院時間為(9.6±0.8)d。兩組對比,實驗組患者介入手術操作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 96.15%(25/26),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術中護理與密切配合可有效縮短介入治療操作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引起臨床重視。
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變;介入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患者病情比較復雜,及時行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對改善 患者預后效果有重要價值。但介入治療術中常出現不可預知的緊急情況,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1]。故,介入手術治療期間密切的護理配合干預對保證手術效果有重要價值。為研究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的術中護理與配合要點,本研究納入我院心內科住院部 2016年 1月~2016年 6月期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患者 52例作為研究對象,經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對照組、實驗組,用不同護理方法干預,將護理結果對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我院心內科住院部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確診后均采用介入手術方式治療。經數字隨機表方法分組,26例患者為對照組,26例患者為實驗組。對照組中,男性為15例,女性為11例,年齡范圍50~75周歲,年齡平均(61.2 ±1.8)歲;實驗組中,男性為14例,女性為12例,年齡范圍46~75周歲,年齡平均(62.3±2.1)歲。兩組患者就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護理模式進行術中護理配合。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術中護理配合。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準備。護理人員應加強術前準備工作,準備包括除顫儀、臨時起搏器、簡易呼吸機等儀器以及多巴胺、腎上腺素、阿托品等搶救類藥物,對患者術前基礎體征進行評估。術前遵醫囑在患者左側肢體建立靜脈通道,確保術中各種藥物輸注渠道的通暢性;(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熱情引導患者進入導管室,協助患者上手術臺,并完成輸液、吸氧等基礎操作。向患者簡要介紹導管室的工作環境以及手術過程,告知患者術中配合要點,緩解患者緊張感。手術期間應主動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確保介入手術的順利進展;(3)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術中心電圖變化情況密切觀察,及時詢問患者是否存在胸痛癥狀,及時用升壓類藥物以及正性肌力藥進行干預,若經藥物治療后仍無法緩解,則應通過植入支架的方式進一步處理。在術中開通梗死血管后,應配合手術醫生密切觀察患者血壓、心率、心律等基礎體征的變化情況,準備各類搶救藥物,方便臨床醫師隨時使用,以及時挽救患者生命。
1.3 觀察指標
以介入手術操作時間、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為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差異。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法為t,以(n,%)表示計數資料,檢驗方法為X2,P檢驗值<0.05時表示組間數據對比具有差異性和統計學意義。
2.1 介入治療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介入手術操作時間為(40.2±2.3)min,住院時間為(6.1±0.5)d;對照組患者介入手術操作時間為(58.3±1.9)min,住院時間為(9.6±0.8)d。兩組對比,實驗組患者介入手術操作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為96.15%(25/26),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數據所示。

表1: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表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復雜且為中,且據報道顯示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病情發展可能出現一系列嚴重并發性癥狀,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特別是對于合并存在多支血管病變的患者而言,確診后及時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與價值。但介入手術治療期間常常存在一些不可預知的緊急事件,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大量并發癥,危及生命安全[2-3]。
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患者行介入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密切的術中護理配合使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中即針對實驗組26例患者應用針對性術中護理配合方法進行干預,結果顯示:術中護理配合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以及敏銳的風險意識,能夠在術中積極針對存在風險的環節進行預防,通過對各種設備的熟練操作密切監護患者各項體征的變化,以積極配合臨床醫師的各項操作,確保介入治療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變術中護理與密切配合可有效縮短介入治療操作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引起臨床重視。
[1]金建芬,孫紅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行介入封堵治療5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6):547-548.
[2]竇欣悅.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3):234-236.
[3]曾軍梅.心臟介入術后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循證分析及護理探討[J].重慶醫學,2014,(12):1530-1531.
R472.3
A
1672-5018(2016)1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