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橋
【摘 要】近幾年,教師通過現代教學理論的運用和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課堂教學效果明顯,學生能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現代教學理論;課堂教學;思考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今年我校開展名師評優活動以來,課堂教學出現了嶄新的面貌,下面談幾點本人粗略的看法。
1 創設情境,走進學生的生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觸動學生求知的興奮點,為創新教育鋪設基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激起小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學生更多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在數學課堂要具有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等活動機會。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內容《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在“學習計算周長”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計算周長的方法。經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找出了多種計算方法。這時,我引導學生將各種方法進行整理歸類,使他們很快地租界出了三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 因此,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相互探究、合作、積極討論、發掘個人的潛能、這種集體合作精神,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學會尊重、學會理解。
3 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上,要更新傳統的學生觀,要承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發展教學的內因,而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發展教學的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過程是由直觀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三個方面的結合,教學時,應在講每一問題之前,首先向學生介紹好此問題的重要性,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說明解決此問題的方法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找到這種解法,以引起學生的好勝心,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思索、自己動手、獨立學習。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具有充分的再創造的通道,以激勵學生進行再創造的活動。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教學中,結合知識內容,精心組織操作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這一內容時,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這一知識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按比例分配這種新的分配方法。教學時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車間把生產1000個零件的任務 交給了張師傅和李師傅,完成任務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費分給他們。結果張師傅加工了700個零件,李師傅加工了300個零件。這時把500元的加工費平均分給他們合理嗎?從而引發出學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維動機。這樣的設計教學既滲透了“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數學思想,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角的認識》中角的畫法時,我改變了以前的教法,不是直接教他們怎樣畫,而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讓他們經過體驗得出結論,老師再與他們交流、討論。小學生數學數學是一個思考過程, “思考”是學習學習數學認知過程的本持特點,數學知識的脈絡是前后銜接、環環緊扣的,并總是按照自然規律構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也是如此。
4 運用闖關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闖關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吸引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呈階梯式難度不斷加大的教學內容,可以設計階梯式闖關;有些教學內容可以分為幾個任務去完成,可以設計任務式闖關。在生活中學生會遇到的各種難題,生活情境式闖關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水平以及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教材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心理特征,深入研究闖關式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效性。除了讓學生談對本節課的收獲外,還讓學生談一談在本節課中所學到的知識還有哪些用處。讓學生學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去。
5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一方面體現在教師的教應著重引導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由不愛學到愛學,并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統計》時,我準備四種小動物紙片,讓學生自己選出喜愛的一種后,再讓學生進行統計,最后引導學生說出用畫“正”字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讓全班同學在小組內進行統計,我只當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學習興趣高漲,連差生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6 提倡學生在“做中想,想中學”
實踐是創新的源泉, 動手操作可吸引小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欲望,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盡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精心組織學生憑借已有知識,借助課件的引領來操作學具導入新課。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