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龍+王春婷等
摘要:電子發票是互聯網技術與稅務工作的完美結合,本文通過梳理電子發票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分析推廣電子發票帶來的影響,總結歸納電子發票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阻礙,提出推行電子發票的建議,希望為推動電子發票在全國的普及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電子發票 發展歷程 推行方法
電子發票是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它完全脫離了紙質形態,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以電子記錄的形態在網上進行存儲、流通。電子發票同紙質發票一樣,均由稅務局統一發放給商家使用,采用相同的防偽技術,形成發票代碼、發票號碼和防偽密碼區,購買方可以在相關網站上根據發票代碼、發票號碼查驗發票的真偽。通俗來說,電子發票是紙質發票的電子化影像和記錄,電子發票通常使用的格式有doc,PDF,html,txt,jpg等。
一、電子發票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2011年6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順利發布了《中國電子發票藍皮書》,邁出了我國電子發票的第一步,標志著在我國推廣使用電子發票的基本條件已具備。
2011年10月,商務部發布《“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提出相關部門需要制定法律規范,相關行業需要制定行業準則,使電子商務發展趨于規范化。
201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開展網絡(電子)發票應用試點。
2012年5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專項的通知》,根據城市申請,最終決定在重慶、杭州、青島、深圳和南京等5個城市開展電子發票試點。
2013年5月,經北京市政府批準,電子發票項目在北京啟動,選取京東作為電子發票項目的試點單位。
2013年6月,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國稅局局長等領導到京東進行調研,指出電子發票在京東試點順利,共同見證了中國電子商務領域誕生出的首張電子發票。
2013年9月,蘇寧易購在南京正式上線電子發票系統,電子發票可作為消費者的購物憑證。
2014年6月,北京市國稅局成功地接收了國內第一張以電子化方式入賬的電子發票。
2015年2月,我國內地金融保險業首張電子發票由中國人壽開出。
2015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宣布將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推向全國,并明確增值稅電子發票的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稅務機關監制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相同。
2015年12月,財政部、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辦法中明確指出滿足條件的單位形成的屬于歸檔范圍的電子會計資料可僅以電子形式保存,形成電子會計檔案,首次明確了電子會計檔案的合法地位。
回顧電子發票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使我們意識到電子發票正在潛移默化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在我國推行電子發票的時機已逐漸成熟。
二、電子發票帶來的影響
(一)節約企業成本,更利于環保
企業在使用紙質發票過程中,存在的成本主要有發票領購成本,包括紙質發票印刷成本,企業去購買發票發生的路費、人工費等;發票開具成本,主要包括購買稅控打印機、維修稅控打印機、開票員人工成本等;發票流通成本,主要包括發票傳遞過程中發生的郵費、人工費等;發票存儲成本,主要包括購買方、銷售方保管發票所發生的直接成本。而電子發票由于不存在紙質載體,數據以電子記錄的形式存儲在數據庫中,電子發票可以在網上進行流通,因此可以更好地節約企業成本。與此同時,由于電子發票不需要打印,以電子形式流通,既節約了我國的資源,又綠色環保。
(二)提高企業和稅務機關的辦事效率
電子發票由于沒有紙質形態,企業在購買電子發票時只需在電子發票信息系統中申請,注明所需要發票類型和發票數量即可,待稅務機關辦事人員給予審批、分配發票即可,這樣既簡化了發票領購程序,又提高了企業和稅務機關的辦事效率。同時,企業在開具紙質增值稅發票時,需要向購買方索取增值稅開票信息,再依據相關信息開具增值稅發票。推行電子發票后,企業在開具增值稅電子發票時,可以在電子發票信息系統中調取購買方的開票信息,既確保了開票信息的準確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從源頭上杜絕假發票,更利于稅務局監管
市場上每天流通著大量的發票,如何確保每張發票的真實性成為稅務局面臨的重要難題,稅務局對發票的查驗,一般是通過相互稽查的方式檢查發票的真偽。稅務機關沒有人力、無力、財力對每張發票的真實性進行校驗,因此市場上會存在虛假發票。與紙質發票相比,電子發票數據更容易統計分析,稅務機關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對大量的電子發票信息進行分類統計,甚至做到校驗每張電子發票的真偽。稅務機關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對企業開具電子發票的過程實行實時監控,從源頭上杜絕假發票。
(四)有助于消費者維權
由于消費者的隨意性,容易造成紙質發票的丟失,當所購買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發票丟失,可能致使消費者不能更好地維權,進而造成經濟損失。電子發票存儲在網絡數據庫中,不需要消費者保管,當需要使用電子發票時,根據交易內容即可在網站上查詢到對應的電子發票信息,更有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
三、推行電子發票的阻礙
(一)消費者認可程度低
電子發票是“互聯網+稅務”的新興產物,屬于高新技術電子產品,消費者對這類新興事物的接受需要時間,甚至有的消費者尚不了解電子發票的含義。由于電子發票存儲在網絡介質中,給人以“看不見,摸不到”的感覺,消費者也會懷疑網絡存儲的安全性,進一步導致消費者認可程度較低。
(二)電子發票報銷入賬難
我國現行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會計政策要求報銷單據需附原始憑證,而原始憑證是紙質形態的,因此電子發票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題就是報銷、入賬難。
在企業實際財務工作中,財務人員通常需要審核紙質發票上的票面信息,進而判斷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對存在疑慮的發票到相關稅務局網站上進行驗真。而電子發票需要逐筆到網上查驗發票的基本信息,增加財務審核票據的工作量。同時,紙質發票會隨著報銷單據存儲到會計檔案中,而電子發票會一直以電子形態存儲在網絡,因此存在電子發票重復報銷的可能性。而如果將電子發票打印出來使用,那么就失去了推廣電子發票的初衷。這些財務核算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導致電子發票推行困難。
(三)電子發票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審計人員在企業審計過程中經常需要查看賬簿、記賬憑證等會計檔案,檢查發票的真偽,核查經濟業務的真實性,采用順查法和逆查法跟蹤和收集審計證據。而電子發票都以電子記錄的形式存儲,審計人員如何開展審計,采用什么樣的審計方法,利用什么樣的審計技術才能順利完成審計工作?這些都對審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
四、推行電子發票的建議
(一)加強電子發票的宣傳工作
加強對電子發票的宣傳工作,通過網絡、媒體等手段宣傳電子發票在節約、環保、維權等方面的作用,增強消費者對電子發票的認識,使消費者意識到電子發票的好處,為全面推行電子發票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確立電子發票的法律地位
全面推行電子發票,首先要解決電子發票報銷、入賬難的問題。國家需要從法律層面確立電子發票的法律地位,相關部門需配合出臺相關政策。目前,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已明確指出電子會計檔案可作為合法的會計檔案。建議相關部門修改《發票管理辦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使紙質發票與電子發票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明確電子發票可作為原始憑證報銷入賬。從長來看,隨著我國電子發票的迅速發展,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臺《電子發票管理辦法》。
(三)構建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信息系統
電子發票的推廣,從根本上來說是我國發票管理體制的革新。為加快電子發票在我國的全面推廣,需構建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信息系統,全國要統一部署和規劃,對發票的樣式、商品編碼等信息進行統一設計。電子發票信息系統需要同時為企業、消費者、稅務機關、政府、審計人員提供相關數據,對全國電子發票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在電子發票信息系統中,應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解決電子發票報銷、入賬中遇到的難題,如在全國電子發票信息系統中設置發票是否已報銷等選項,避免發票重復報銷。由于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可以從全國電子發票信息系統中查詢企業發票的相關信息,采用網絡審計技術完成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胡夢齊.電子發票帶來的影響及其推廣[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8):285-286.
[2]貝蕾.電子發票的利弊及帶來的管理革新[J].當代論壇,2015,(27):4-5.
[3]石付燕.電子發票的利弊及國外成功經驗的借鑒[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7):260-261.
(作者單位:遼寧省計量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