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銳
[摘要]文章通過對高等職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學現狀的初步分析和探討,旨在為廣大高職教師提供一種有效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案,使職業院校日后能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教學一體化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88
1高等職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學現狀
當今社會,國家十分重視生產及制造業的發展。隨著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部署的實施,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快速發展,這也促進了國內機電行業的迅猛發展。為適應社會的工業化進程,國內的各高等職業院校都紛紛對院校內設置的機電專業進行了教學改革。但是,多數院校的專業及教學改革都是在本校原來的機電專業模式下完成的,改革方式就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礎上,適當地減少一些專業課,縮短教學學時數量,降低課程的難度,而技能訓練等實訓環節卻未被得到額外的重視。鑒于以上院校對機電專業的教學改革模式,筆者認為此種教改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作為機電專業,沒有專業亮點和特色。由于沒有認清自己的專業特色和亮點,就會造成專業的實訓教學環節缺乏相對的針對性。如果在技能實訓等教學環節上無目的和重點,將不能有效地提高職業院校機電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其他職業素養,更談不到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所需的機電一體化人才。同時,如果機電一體化專業沒有自己的專業亮點和特色,我們也不能將機械制造技術和電氣工程技術這兩大機電專業的主要支柱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其次,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的比例失衡。實訓課程從屬于理論課程教學,且課程的內容分散于各門專業課程之中,實訓的內容在數量上也比較少,因此在課程期末的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較小。而且有的實訓課內容不能達到合理的考核及檢驗辦法,在期末的考核中仍然以理論考試為主,這使得學生們忽視了實訓課程的重視性,也導致了一直存在于社會及高等院校中的重理論輕實踐思想依然存在。
最后,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訓課程教學相脫節。當今社會里,隨著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不斷進步,產生和出現了諸多的新技術、新概念和新工藝。職業院校會在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及時增加這些新的概念和內容。然而在實訓教學課程中,卻是十分滯后的。多數院校及教材中規劃的實訓內容長期得不到改變,大多數的實訓內容仍然以理論驗證為主要目的。有的實訓課程,采用的方法則是集中一段時間去進行。這種做法,嚴重地造成理論教學環節與實訓教學環節相脫節。有時甚至出現實訓內容早于理論內容的現象,造成學生由于知識上的匱乏,無法合理有效地完成實訓的內容的尷尬局面。
2職業院校機電專業教學一體化模式的研究和探討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讓他們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播。教師在其中起幫助和促進的作用,而不只是傳授的作用。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側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在工作任務中選擇學習內容,并且教學內容針對性要強,理論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完成各種學習任務。教師還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把課程變成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參與教學過程,參與新知識和內容的學習。教師還應該適當地減少理論知識的講授時間,而且要帶學生完成一些項目,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使學生學習到知識,真正提高他們的能力。所以我們所認為的合格教師,不但能講授一門好課,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實現教學過程上的“教學一體化”模式。對于這種“教學一體化”模式,具體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法:
第一種:項目教學法。這種方法在高校教學中應用的比較多。其課程內容和項目實訓內容都來源于工廠及企業的實際項目。比如機電專業的電氣方向,可采用電動機控制系統、傳送帶控制等案例,讓學生通過研究思考,獨立分析電路的運行過程。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元件的選取、線路的安裝、調試、運行、故障分析等一系列工作任務。在項目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可完成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項目實施、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等工作,為自己今后獨立工作奠定基礎。
第二種:行動導向教學法。有的職業院校以往采用過先實習后進行理論教學的方法,但多數的結果都不盡如人意。現在很多院校先帶學生到企業做短期的實習,讓學生們了解企業。這種工作前的實習認識會對同學們今后的學習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在日后的教學任務里,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講授實訓內容,多媒體課件教學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第三種:頂崗實習教學法。讓學生到機電專業相關的企業去參觀實踐,在教師和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參與工廠中實際產品的生產與安裝工作,并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樹立企業安全意識,學會在企業里與他人的團隊合作與溝通。
其次,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完成技能考評任務。高等職業院校機電專業的人才培養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生產線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人才。在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考核時,要避免過去的期末考試卷定成績的方式。要從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能力、方法能力等多方面來進行考核。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過程評價,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創新能力。
最后,重視教學中的實訓環節,實行“工學結合”。實訓環節要突出嚴格性、針對性等特點。各高校不僅要加快本校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也要建立長期的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可以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增長見識。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其具有豐富的實訓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我們都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各職業院校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發揮人才培養的優勢,展現高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明確分工和職責,共同制定課程標準、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學生在校園內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內容,讓學生能夠完成企業中的崗位職責和其他內容。校企合作的企業要對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進行質量評價,高校的主管部門也要對本身的教學質量進行監督。雙方還要實現設備與人才的資源共享,教師到企業中參與生產實踐,為企業員工提供理論培訓和技術指導,企業專家到校園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和報告會。
3結論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機電專業都在探索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著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素養為目的的宗旨進行改革。這些改革和創新,在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中,要做到:在培養內容上 “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知識,并且日后技能熟練;在培養方式上,實現“教學做相結合”的目標;在培養主體上,實現“校企結合”,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社會所需人才。
參考文獻:
[1]呂棟騰高職院校機電專業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4(12).
[2]周國平.教學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機電專業教學轉型的研究[J].電子制作,2014(11).
[3]肖前軍,劉炳良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技能訓練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