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陸斌+徐蓉+馬曉春+徐麗娜+崔明
摘 要 目的:運用綜合教育模式對高危妊娠糖尿病孕婦的影響效果評價。方法:對于2015年5-9月符合標準的168名孕婦納入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干預組各84名。對照組采用常規隨訪,干預組采用綜合教育模式進行干預,評價兩組在妊娠糖尿病發病率、孕期血糖控制等的效果。結果:干預組在妊娠糖尿病發病率、血糖控制率以及對母嬰造成的影響等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對高危的妊娠糖尿病孕婦實行孕早期的綜合教育模式能顯著降低孕期糖尿病發病率,提高母嬰健康。
關鍵詞 高危妊娠糖尿病 綜合教育 孕早期 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587.1/R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06-0048-0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 on the high-risk primipara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the early pregnancy
HE Jing, LU Bin, XU Rong, MA Xiaochun, XU Lina, CUI Ming
(Yin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 on the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eight pregnant women in line with the standard were includ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from May to Sept. 2015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intervention one with 84 cases eac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dopted with the routine follow-up and thos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 The effects of the incid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during the pregnancy and others were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blood glucose control rate and incidence of their impacts on the mother and infa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one.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mode in the early pregnancy on the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during the pregnancy and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mother and infant.
KEY WORDS high risk gestational diabetes;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arly pregnancy; effect evaluation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是指妊娠期發生或首次發現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1]。從近些年的工作中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有逐漸增高的趨勢。針對普通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措施已有顯著成效,而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護理干預卻并不多見。歷年來,對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研究大多以已確診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6]并對其進行護理干預,而對于暫未發生卻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婦并未得到合理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而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期。本研究旨在探討孕早期實施綜合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
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處地區擁有20萬常住人口。據統計,每月約有150名孕婦來我院建立《上海市孕產婦健康手冊》,俗稱“小卡”。隨后,根據自己的選擇前往二、三級醫院建立《上海市孕產婦保健服務記錄》,俗稱“大卡”,進行各項產前檢查。在此期間,我院并不承擔其他各項檢查,除接到上級醫院對孕婦并發妊娠期疾病的確診后,才對其進行每月一次的隨訪工作,了解孕婦的情況。
很多妊娠期并發癥均發生在妊娠中期24~28周,但由于現處于生育高峰,很多孕婦存在建立“大卡”晚及難的現狀,往往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間,而80%以上并發癥都是可以預防的,或是通過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而避免[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9月在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小卡”的孕婦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有家族糖尿病遺傳史、高齡(>35周歲)、明顯肥胖(BMI>25 kg·m-2)、當前尿糖陽性、有葡萄糖耐量減低,且建“小卡”時間均在孕8周及之前。排除標準:孕前已患有糖尿病、經產婦。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無溝通障礙者。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為(30.23±4.52)歲,共計192名,24名孕婦在孕早期流產而被剔除研究,故最終確立168名孕婦納入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84名,兩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隨訪法,即在孕早期不進行任何干預,僅在接收到上級醫院對妊娠糖尿病疾病的確診后,對其進行每月一次的電話隨訪,了解其血糖控制情況及疾病轉歸。
干預組對符合納入標準的孕婦進行解釋說明研究目的,符合醫學倫理、知情同意原則后,有專職社區護士進行綜合管理教育。方法包括具體如下:①對孕婦進行妊娠合并糖尿病知識的普及,包括高危因素、發病情況、對母嬰所造成的危害等。②定期每周開展一次健康教育,分為4個專題: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如何規范地監測血糖、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具體包括[8]:①飲食原則的介紹;②確定能量及營養素的供給量[9];③教會孕婦如何科學地制定飲食計劃;④制定合理的食譜。并建議孕婦適當活動,控制體重增長,使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10~12 kg為宜。運動指導包括[10]:①選擇合適自身的運動方法;②掌握適當的運動時間及頻率。定期對高危孕婦進行血糖監測并進行記錄,對于發生異常血糖的孕婦,再次進行確認,必要時可多次監測。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定
在整個孕期,采集三次血糖值,分別在第12周、第24周、第36周。血糖采用統一的評定標準[11]。即①空腹狀態下血糖濃度處于3.9~6.0 mmol/ L范圍,且餐后2 h<11.1 mmol/ L,表示控制良好;②空腹狀態下血糖濃度處于6.0~7.0 mmol/ L范圍,或(且)餐后2 h處于11.1~16.0 mmol/ L表示控制一般;③空腹狀態下血糖>7 mmol/ L或(且)餐后2 h>16.0 mmol/ L表示控制較差。這三次血糖均達到良好標準,則評定為孕期血糖控制良好;兩次血糖達到良好標準,則評定為孕期血糖一般;其余情況為孕期血糖控制較差。
OGTT(75 g糖耐量試驗)的診斷標準為空腹5.6 mmol/ L、1 h 10.3 mmol/ L、2 h 8.6 mmol/ L、3 h 6.7 mmol/ L,若其中有2項或2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者,即可診斷為GDM;如1項高于正常值,則診斷為糖耐量異常[1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比采用兩組獨立樣本的t檢驗,Ridit等級資料法,并經計數、計量資料的統計。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孕期血糖控制的情況
在干預前,通過對164位孕婦進行2次隨機血糖的測試顯示,兩組孕婦在隨機血糖值上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在孕12周、24周和36周測量空腹血糖值,采用手指末梢空腹血糖測得。干預組的血糖三次控制良好率達84.53%、88.10%、92.86%;均優于對照組的77.38%、82.14%、77.31%(表1)。
2.2 孕中期糖耐量試驗情況(表2)
2.3 確診GDM孕婦血糖控制情況
對照組確診GDM患者13名,其中血糖控制良好5名,一般6名,較差2名;干預組確診GDM患者2名,其中血糖控制良好2名,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
妊娠期糖尿病不僅是自身代謝性疾病,更會對妊娠的結局產生影響,從而危害母嬰健康,本研究對妊娠的結局分別從對母體及對新生兒的影響結局進行分析(表3)。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與之相關的圍生期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母嬰并發癥較高,且有些患者在產后5~10年有發生糖尿病的危險[1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妊娠婦女的第一建卡機構,能獲得較早的主觀能動權,并且由于孕期的特殊性,孕婦往往具有相對于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更好的主觀能動性以及依從性,從而保證了本研究的質量。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從孕期血糖情況、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及血糖控制情況以及對母嬰的影響做了研究。對照組與干預組孕婦在妊娠早、中、晚期血糖控制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干預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對孕婦的各期的血糖控制有著良好的護理干預。干預組高危孕婦確診妊娠期GDM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綜合教育模式可明顯降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發生率。干預組發生母嬰及新生兒的影響要小于對照組,說明干預起到了提高母嬰妊娠的結局,提高圍產期的母嬰質量。在確診GDM后,干預組比起對照組來說,更關注自己的血糖情況,從而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發生其他妊娠期合并類疾病。
綜上所述,在孕期,特別是孕早期進行合理的教育及管理對高危孕婦的轉歸有著積極的意義。系統分類的健康教育對孕婦有對自身的狀況,特別是高危風險因素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提早預防。同時,對妊娠期各血糖進行監測、對糖耐量的結果的記錄以及對母嬰結局的追訪,貫穿于整個全程綜合教育模式內,可以起到相輔相成、適時調整等作用。并且,也提高了孕婦對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認知等,同時,孕婦對于整個孕期的血糖控制也實行了全面、科學地自我監督,參與的積極性也顯著增高,主觀能動性也顯著增加。從而更加有利于孕婦的血糖管理,從而預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疾病的發生。這種綜合教育的模式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了孕婦的滿意度,也提升了圍產期的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柳耀萍, 劉芳芳, 王金鎖, 等. 婦科手術切口感染因素淺析[J]. 基層醫學論壇, 2011, 15(2): 72.
[2] 陸群, 姚孝娟, 孫海峰, 等. 循征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母嬰結局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1, 15(12): 45-47.
[3] 盧衛平, 馮蕊莉. 整體護理干預對高危妊娠產婦負性情緒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3): 63-64.
[4] 葉麗容. 自我管理教育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與自護能力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0): 114-115.
[5] 吳鳳會, 錢雷, 孫長虹,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 臨床醫學工程, 2011, 18(12): 1939-1941.
[6] 唐建敏, 謝小華, 鈕敏紅, 等. 電話隨訪在妊娠糖尿病孕產婦中的應用[J]. 現代臨床護理, 2011, 10(5): 42-44.
[7] 世界衛生組織編著. 數字背后, 回顧孕產婦死亡和并發癥使妊娠更安全[M]. 北京: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6: 5.
[8] 張淑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 基層醫學論壇, 2012, 16(15): 1975-1976.
[9] 郭紅衛. 營養學[M].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8: 173-179.
[10] 鄭修霞. 婦產科護理學[M]. 4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127-132.
[11] 王銀榮, 李潤, 李域, 等. 海口市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21): 2489-2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