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王強+蔡鳳珠+蘭瑩瑩+王少峰



摘 要 目的:評價零食健康教育對小學生零食知信行的影響效果,為改善小學生零食行為提供就科學依據(jù)和進一步推廣零食健康教育提供循證依據(jù)。方法:采取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2014年2-10月抽取川沙地區(qū)2所小學,在抽中的學校三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級,一所學校作為干預組(96人),另一所學校作為對照組(92人),對干預組開展為期6個月的營養(yǎng)教育,并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結果:干預后,干預組零食知識知曉率和營養(yǎng)行為較干預前、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零食營養(yǎng)態(tài)度有所提高。結論:采取針對性強的零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對零食的認識及態(tài)度,改善零食行為。
關鍵詞 小學生 零食知識 營養(yǎng)干預 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1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6)06-0053-04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the snack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upils in Chuansha Area of Pudong New District
CHEN Xiuli, WANG Qiang, CAI Fengzhu, LAN Yingying, WANG Shaofeng(1.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of Huanglo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5, China; 2. Sichuanbei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0, China; 3.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36, China;
4. 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of Chuansha Peoples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snack health education which influenced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the pupil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e for improving the snack behavior of the pupils and the evidence-based basi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snack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By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wo primary schools in Chuansha Area were selected, and two classes in grades three were chosen randomly in them from Feb. to Oct. 2014. One class was taken as an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96 pupils, and the other as a control group with 92 one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with the nutritional education for six months, and its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assessed. Results: After th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snack knowledge and nutritional behavio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attitude of the snack nutrition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snack health education with strong pertine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he pupils for the snacks and their behavior.
KEY WORDS pupil; snack knowledg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effect assessment
零食是指非正餐時間食用的各種少量的食物或飲料(不包括水)[1]。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兒童青少年食用零食的比例不斷升高,劉愛玲等[2]兩次調查發(fā)現(xiàn)城市兒童零食消費比例始終在98%以上。且零食食用的質量不高,零食在兒童青少年全天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攝入中占一定的比例[3-4]。零食是合理膳食的組成部分,但不能代替正餐,經(jīng)常吃不健康的零食會增加兒童肥胖及代謝異常的風險[5]。兒童青少年時期是各種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及時獲得健康保健知識,可以為將來的健康奠定基礎[6]。為了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了正確、合理、適度的消費零食,我們于2014年2-10月對浦東新區(qū)川沙地區(qū)小學生開展有針對性零食健康教育,評價干預效果,為今后在學校推廣零食健康教育提供循證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14年2—10月在川沙地區(qū)所有小學中隨機抽2所學校,在抽中的學校三年級中隨機抽取2個班級,一所學校作為干預組(96人),另一所學校作為對照組(92人),共調查188名學生,男生97人,占51.60%,女生91人,占48.40%,年齡9~10歲,平均年齡9.5歲。兩組年齡、性別構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干預組開展為期6個月的零食營養(yǎng)教育,內容包括:①動員,取得學校領導、老師、家長的重視,形成以衛(wèi)生老師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營養(yǎng)條線人員為核心,班主任、家長配合,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營養(yǎng)師提供技術指導的干預網(wǎng)絡;②健康教育課,由衛(wèi)生老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營養(yǎng)師采取集中授課,以班級為單位每周一課,每次30 min,每個干預班級共上12次課,課上反復講解重點知識,對于常見零食開展食物模型討論,強化認識。開展主題講座,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營養(yǎng)師對全校教職工開展講座。利用家長會時間給家長講解零食營養(yǎng)知識;③廣播宣傳,在全校范圍內,每周播放一次有關零食營養(yǎng)的知識,共播放12次;④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開展健康零食行為的主題班會,并制作主題黑板報至少2期;⑤主題征文,開展主題征文競賽1次;⑥暑假電話回訪,指導營養(yǎng)健康飲食。
1.2.2 調查方法
采取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運用浦東新區(qū)疾控設計的《小學生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問卷》中零食和飲料相關問題對學生進行基線調查和終期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基本情況、零食知識、零食相關態(tài)度、零食消費行為、飲料消費行為等。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社區(qū)醫(yī)生及衛(wèi)生保健老師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后,現(xiàn)場由學生獨立完成問卷。收回的問卷由課題組主要負責人當場質控、核對。終期調查在干預完成一個月后調查。
1.2.3 指標定義
根據(jù)《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1]進行零食分類。限量食用類:包括“巧克力”、“冰激凌”、“奶油蛋糕、面包”、“薯片、薯條”、“棒棒糖”、“炸雞腿”和“可樂、汽水”等;適量食用類:包括“加糖鮮榨果汁”、“牛肉干”和“香甜核桃仁”等;健康有營養(yǎng)類:包括“牛奶、酸奶”、“豆?jié){”、“煮雞蛋”、“原味開心果”、“新鮮水果、蔬菜”、“水煮毛豆”和“煮玉米棒”等。評價指標:①做作業(yè)、看電視和使用電腦/上網(wǎng)時吃零食情況,經(jīng)常:10次有8次及以上;有時:10次有5~7次;偶爾:10吃有1~4次;從不吃;②睡前半小時吃零食情況:幾乎每天:每周6~7次;偶爾吃:每周1~5次;從不吃;③1周有幾天喝甜飲料情況:很少喝:≤1 d;偶爾喝:2~3 d;頻繁喝:≥4 d。
1.3 質量控制
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培訓,確保調查員熟練掌握調查內容,檢查每份問卷有無排版問題,有無錯項、漏項等。在調查過程中有專人質控,問卷回收時在現(xiàn)場逐項檢查有無錯填、漏填和亂填現(xiàn)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R-3.0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指標變量進行頻數(shù)描述、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零食知識知曉率的變化
干預后,干預組三類零食知識知曉率均有所提高(P<0.05);而對照組零食知識知曉率有升有降,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1)。
2.2 零食態(tài)度的變化
干預后,零食營養(yǎng)態(tài)度改變均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像“營養(yǎng)知識感興趣”和“會因某種零食不健康而不吃”兩題較干預前改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零食營養(yǎng)態(tài)度改變較對照組明顯提高,“營養(yǎng)知識感興趣”一題改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零食行為變化
2.3.1 做作業(yè)、看電視和使用電腦/上網(wǎng)時吃零食情況
干預后,干預組做作業(yè)、看電視和使用電腦/上網(wǎng)時吃零食從不吃的比例明顯增高75.00%(72/96),較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從不吃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2 睡前半小時吃零食情況
干預后,干預組睡前半小時吃零食從不吃的比例明顯增高98.96%(95/96),較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從不吃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3.3 一周喝飲料情況
干預后,干預組一周喝飲料很少喝的比例明顯增高97.92%(94/96),較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很少吃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3 討論
研究顯示,零食在兒童青少年全天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攝入中占一定的比例[7],但經(jīng)常吃不健康零食會增加兒童患肥胖及代謝異常的風險,甜飲料、甜點心、油炸食品及西式快餐都是高能量、低膳食纖維的食品,這類食品攝入體內之后極易轉化成脂肪堆積,造成肥胖,而肥胖不僅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fā)育和心理健康,也是成年期代謝綜合征的獨立危險因素[8]。若選擇健康有營養(yǎng)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等食物作為零食有益于健康,兒童的肥胖、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癥及代謝綜合征等發(fā)生率比經(jīng)常食用“限量食用”食品低[5]。正確的零食知識是建立科學信念和態(tài)度的基礎,只有建立科學的信念和態(tài)度,才有可能主動形成健康有益的行為。因此,對小學生開展零食知識教育,對小學生合理營養(yǎng)促進健康有重要意義。
本干預效果和文獻報道結果一致,營養(yǎng)零食干預能有效提高小學生零食的認知及態(tài)度,對零食行為有一定改善作用[9-12],且提高非常明顯,由衛(wèi)生老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營養(yǎng)師采取集中授課,以班級為單位每周一課、每次30 min的重點講解和食物模型的討論、互動,強化認識的效果較好。
有調查顯示,睡覺前愛吃零食是導致兒童齲病、兒童超重肥胖[13]危險因素之一。本研究中,通過干預,小學生不吃零食的比例顯著提高。城市兒童零食消費行為10年變化分析顯示[2],兒童飲料的飲用量有所上升,1998年人均日飲用量平均值為(329.1±107.3)mL,2008年達(528.8±72.9)mL。而本研究中,干預后,一周很少喝飲料的比例也顯著提高。
本研究顯示,采用以班級為單位集中授課、食物模型討論互動,對于常見零食開展食物模型討論,強化認識,能有效提高學生零食知識,改變態(tài)度,促進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形成。但行為的改變是個持續(xù)漫長的過程,應長期堅持才會有顯著效果。建議營養(yǎng)教育納入學校,特別是小學教育課程或綜合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翟鳳英, 孔靈芝.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2] 劉愛玲, 段一凡, 胡小琪, 等. 城市兒童零食消費行為10年變化分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1, 32(12): 1415-1417.
[3] 鄭晶泉, 朱亦君, 王靜. 浦東新區(qū)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生零食行為現(xiàn)況[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1, 32(4): 421-423.
[4] 中國營養(yǎng)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 拉薩: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 196-197.
[5] 劉愛玲, 尚現(xiàn)文, 張倩, 等. 小學生零食消費種類與肥胖及代謝異常的關系[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 33(6): 644-647.
[6] 張維強. 營養(yǎng)早餐對農(nóng)村學生健康狀況的影響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 2014(1): 495-496.
[7] Macdiarmid J, Loe J, Craig LC, et al. Meal and snacking pattern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in Scotland[J] Eur J Clin Nutr, 2009, 63(11): 1297-304.
[8] Xu YQ, Ji CY.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secondary school adolescents in Beijing, China[J]. Acta Paediatr, 2008, 97(3): 348-353.
[9] 鄭晶泉, 陳素珍, 柏品清, 等. 浦東新區(qū)小學生零食知信行營養(yǎng)教育效果評價[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 33(6): 663-666.
[10] 張琦, 蓋萍. 杭州某小學以營養(yǎng)教育為重點健康促進學校效果評價[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2, 33(11): 1329-1333.
[11] 劉學文. 九江縣小學生營養(yǎng)教育干預的效果評價[J]. 實用預防醫(yī)學, 2013, 20(2): 191-192.
[12] 張鏡明, 蔡健生, 譚錦權, 等. 肇慶市中小學生膳食營養(yǎng)干預效果分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3, 34(12): 1424-1429.
[13] 朱蓓, 蔡錫頂. 舟山市小學生超重?肥胖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7): 10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