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衛君 譚靜靜
?
不同社會階層人群的生育意愿分析——以蚌埠市為例
田衛君 譚靜靜
【摘 要】十五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施行全面二孩政策,為了解社會不同階層群體的生育意愿,建立計量模型進行探究。經研究發現,不同社會階層人群的生育意愿是一條U型曲線,即低職位,低學歷,低收入和高職位,高學歷,高收入群體的生育意愿最高,社會中層群體的生育意愿低于這兩個極端群體。
【關鍵詞】社會階層 生育意愿 計量模型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據衛計委預測,我國每年新增的出生人口平均可能達到300萬。而目前全國城鄉群眾的生育意愿為1.93個孩子。并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人們的生育意愿對實際的生育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占社會大多數中間層的生育意愿對人口的貢獻率最高。通過對蚌埠市的抽樣調查發現,整個社會階層的生育意愿是一條U型曲線,處于中間層群體的生育意愿最低。這樣兩頭大中間小的社會生育結構具有高度的脆弱性,不利于社會的長久穩定和人口素質的提升,難以實現人口的均衡發展。
我們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和方便抽樣進行實地訪問調查,獲得第一手數據。本次調查中以估計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量為基礎,計算公式:

其中n為純凈樣本量(是指去掉不合格或未回答的調查對象以后的剩余量),N為總體的數量,t為一定置信度下所對應的臨界值,p為樣本比例,Δp為抽樣平均誤差。蚌埠市常駐居民總人口數為367萬,則所抽取的樣本量:

根據保守原則,我們取388名居民為調查對象,為了減少無效問卷對樣本精度的影響,最后保守估計有效回答率r為0.75—0.80,得
最終我們發放500份問卷,從定量的角度對蚌埠市居民生育意愿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計量模型的建立
我們嘗試建立人們生育意愿程度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通過模型來綜合反映各影響因素對人們生育幾個孩子的影響程度。

其中:
解釋變量:性別(用g表示)、年齡(用y表示)、學歷、職業、婚姻狀況(用a表示)、月均收入(用r表示)
被解釋變量:q表示生育意愿,所愿生育孩子的數量,其中4表示生育大于或等于3個孩子,3表示生育2個孩子,2表示1個孩子,1表示0個。
(二)模型求解

表1 模型的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顯示如表1:模型的p值很小,表明模型是顯著的。單方程中各變量的p值都很大,表明在95%的顯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絕各變量系數為零的假設,我們通過檢驗各變量的系數是否聯合顯著,檢驗結果的p值=0.9904,所以各變量的系數不能為0,如果找不到其他變量來擬合此時的回歸模型就足夠了。
即模型的擬合方程為:

根據公式(2),學歷和婚姻狀況對生育意愿影響最大,年輕化是一個顯著特點,即年輕的人群更想要二胎。發現繼二胎政策實行,人們的生育意愿呈現二級分化,即高職位、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甚至想生多胎,而相對中等的家庭卻沒有想要再生或多生的意愿,對于低職位、低學歷、低收入的人群甚至有超生的情況,我們分析收集的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生育意愿
從樣本調查結果顯示蚌埠市居民的生育意愿呈現出明顯的U型特征,處于社會高層和社會低層的家庭具有極高的生育意愿,而作為社會大對數的中間層生育意愿最低,社會主干群體生育意愿過低,對我國人口數量和質量的提升都產生不利影響。
(一)人口數量難以提升
從整個社會的宏觀角度來看,如果,我國大多數中間層群體的生育意愿過低且持續走低,僅靠少部分的高層群體和低層群體的高生育率來支撐人口數量上升,會出現明顯的增長乏力,我國新增人口數量難以上升。
(二)人口質量難以提升
中間層群體具有相當的文化水平,對社會優質資源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主導社會的價值體系。中間層生育率低迷,造成大量的優質資源代際傳遞脫節,使得愿意對人口素質進行高成本投入的社會中堅力量喪失投資對象,轉而更加關注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和幸福度的追求,長此以往,人們對以后人口發展的短視行為將不斷顯現,社會主要群體在人口數量上的不作為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人口質量,優質的人力資源難以達到預期的數量,社會發展也將會出現疲軟乏力。
(三)U型結構的生育率加劇社會的不穩定
社會高層群體和低層群體的超生欲望強烈,會出現兩個極端化現象,即高層群體的后代會占據社會更多的優質資源,享有更大的資源支配權,這一群體的數量上升必定以壓倒性的優勢來擠占廣大社會中層和低層群體的生活空間,造成代際傳遞分配的不公。在教育、收入、職位上處于弱勢地位的這一群體過強生育率并未因全面二孩政策得到滿足。大量的低層群體的生育量在國家公共醫療,教育的各方面配套設施不全的情況下,會使得這一群體面臨更高的生存生活風險,不公平的競爭機制會使得他們的生活面臨比其他同代人更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8).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作者簡介:田衛君(1993-),女,安徽桐城人,安徽財經大學2013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譚靜靜(1994-),女,安徽宣城人,安徽財經大學2013級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2016年度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XSKY160I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