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龍
近年來,在國內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個人財富迅速增長,金融市場日趨蓬勃,個人理財市場的需求日漸凸顯的大背景下,國內各金融機構在自身的經營范圍內競相推出面向個人客戶的理財產品和相關服務,形式日趨豐富,市場規模迅速壯大,各家商業銀行也積極投身于理財業務市場。本文首先介紹了理財業務對于商業銀行的重要性,然后以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為基礎對其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最后提出幾點建議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快速健康的發展。
一、理財業務對于商業銀行的作用
(一)在資本約束下拓展城市商業銀行業務規模。隨著《巴塞爾協議》在我國商業銀行的逐步推行,使商業銀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本困境,而商業銀行在規模發展的過程中,資產必然消耗資本,而大多數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能力有限,必然又將制約資產業務的發展,發行理財產品則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通過理財業務平臺進行資源配置,可以節約資本使用,在不消耗資本(非保本理財產品)或低消耗資本(保本理財產品)的情況下,拓展商業銀行的業務規模。
(二)實現業務經營轉型,打造核心競爭力。作為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地方居民。商業銀行通過理財業務的平臺,一方面可以擴大業務覆蓋面,形成較大社會影響,加快業務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可以為中小企業、城市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增強商業銀行為客戶雙向服務功能。從國內經濟發展歷程來看,我國經濟體系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高,大多數商業銀行尚處于規模發展階段,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發展對資金的需要。通過理財產品的平臺,銀行對客戶可實現融資與財富管理的雙重服務,一方面在客戶缺少資金的時候,通過理財產品為客戶提供資金;另一方面在客戶資金充裕的時候,通過理財產品為客戶進行財富管理,提高閑置資金收益。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速度較快。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近年來城鄉居民的收入呈穩定遞增趨勢,人們擁有的財富不斷增加,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逐漸擴大,人們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簡單的儲蓄存款、獲取利息,理財需求與理念也得以提升,中國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理財時代,國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迅速發展。2006年我國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達到4000億元,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國47家銀行共推出了3120款理財產品,初步估計2014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
(二)理財產品期限趨于短期化。目前,我國市場經濟況狀不容樂觀,人們更加傾向于短期類安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因為短期類的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和較小的風險,因此這類理財產品受到投資者的親睞,這類短期理財產品的期限一般為幾天至幾個月不等,它們擁有比銀行定期更好的靈活性,有比銀行定期更高的收益。據普益財富的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12月份,商業銀行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所占總理財產品的8.7%(主要受到2011年國家監管機構的限制,2011年最高占比超過30%),1-3h個月的短期理財產品占比達到51.1%,因此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明顯。
(三)個人理財產品多樣化。隨著個人理財市場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經過多年來不斷的摸索和創新,個人理財產品不斷豐富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如按照風險等級的不同個人理財產品可以分為保本型和不保本性產品,兩者收益也有所不同;按照幣種的不同有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有黃金類產品和外匯行產品。每個銀行都推出了不同類型的產品,比如建設銀行旗下就有“財富系列”、“匯得盈”等等,每種下面又有許多分支,如信托型、債卷型、股權型等。據統計,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數量已超過3萬款,為33489款,規模達到29.8萬億元人民幣。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不足。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個人理財產品各大銀行雖然名稱不同,但本質上都大同小異,創新產品較小;還有就是銀行內部控制機制有所不足,管理存在不少漏洞,限制了理財業務的發展;另外商業銀行為了發展其理財業務,有時會片面追求更高的利潤,吸引更多的客戶,而忽視了相應的風險防范,體系風險與收益之間的缺口逐步顯現。
三、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首先需要強化“以客戶價值為中心”的創新意識。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需要一直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實現發展,其“1元起投”的理念正是體現了為客戶服務的理念。因此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需要進一步加大產品創新力度,需要對互聯網的創新和銀行網點的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重新定位。建立私人銀行,為高端客戶進行個人私密專業的理財,服務中高端客戶,享受高端的友好的服務。為中小客戶散戶,提供便捷的銀行金融服務,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集腋成裘,為中高端和中小散戶提供貼心的理財產品創新。
然后積極推動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完善銀行經理層隊伍建設,對內部人才的選撥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對內部財務管理要強化內部審計建設,強化財務管理建設。要完善管理建設,動態監測風險。概而言之,加強內部管理,切實按照 《公司法》規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確保合法、穩健、有序進行。
最后需要完善銀行個人理財監管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通過建立不同品種的商品之間的信息統計及檢測控制機制,提高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水平;通過建立客戶個人信用檔案、信用評價體系和信息反饋系統,建立風險預防機制;通過按照一定的比例定期的計提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損失準備金,建立風險損失抵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