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后,經濟快速發展,網上購物消費,網絡電子銀行不斷涌現,外資銀行不斷進駐,在電子化和網絡化方面保持優勢,互聯網金融業務,例如,第三方支付、P2P貸款等業務的拓展,對銀行的金融體系形成沖擊,促使現代金融體系不管革新,據統計,2014年2月,央行的存款規模減少了9400億,而余額寶存款已經超過了4千億元。因此,銀行金融體系面臨這一挑戰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防范,同時也要把握這一機會適應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拓展。
一、互聯網金融業務概況
互聯網金融(ITFIN)也就是將互聯網應用技術和金融業務結合,在網絡平臺上實現功能化金融業務,創建服務體系。我國互聯網金融格局主要是由傳統的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兩部分構成,前者主要指在傳統金融業務基礎上的互聯網創新及電商化經營,APP軟件等,后者主要指使用網絡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商、P2P、手機理財APP,及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
首先,在用戶方面,互聯網金融的業務使用者規模不斷增加,尤其是小型或者微型的企業和零售業務,充分運用互聯網金融謀求發展,據統計,2011你那網上銀行交易金額達到781萬億元,用戶注冊有4.34億,并且還在不斷增加。其次,運作成本低,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中介,省去了交易的成本,在壟斷方面沒有利潤可尋,他們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自行交易,這樣既可以節省運營成本又可以讓使用者在透明的狀態下交易,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第三,互聯網金融業務有一定的風險,中國相應的信用體系及法律不完善,較低的借貸門檻準入,為不法分子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此外,網絡本身就存在風險,網絡金融犯罪也是層出不窮,使用者的財產安全可能會受到威脅。
二、互聯網金融業務對銀行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對央行的影響
央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核心部分,是國家等級最高的貨幣金融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在貨幣體系角度來看,央行有著獨一無二的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權利,且對其它金融機構有著監管的權利。首先,央行受到互聯網金融業務影響的主要方面也是在貨幣體系上,互聯網金融業務推動了電子貨幣的使用,這樣會限制一定的交易和投機行為,進而沖擊到整個貨幣體系,尤其在貨幣乘數方面更明顯。其次,在社會融資數據方面。央行把融資數據作為實施宏觀調控的有效指標,這樣能夠反映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然而,傳統的數據統計不沒有計算互聯網業務的融資規模,這樣就導致數據指標不準確。再次,金融產品或者是收益的利率,一般比銀行的利率高,然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使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勢在必行。除此之外,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很多高收益項目出現,對一些資金的流向和規模很難進行監測,勢必會影響到央行的宏觀調控效果。
(二)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傳統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主要的業務是存貸款,低利率吸收公眾、企業等的存款,再以較高的利率貸出是主要的運作方式,中間的差價就是所得利潤,起著調節經濟、創造信用的功能,是整個金融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特別是在存貸款的金額方面。例如,現在很多的存貸款業務都運用互聯網金融業務的P2P模式,取代了商業銀行在存貸款方面的地位,弱化了商業銀行的價值,這種虛擬的互聯網運作模式縮小了商業銀行存在空間,勢必造成沖擊。
(三)對金融監管方面的影響
金融監管主要是指國家政府通過指定的機構,例如,央行,規范或者限定金融交易的行為,屬于政府規制的行為。定期對金融機構監督和檢查,確保其健康穩健的運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業的風險,規范存借貸行為。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而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更新,這樣必然限制金融監管作用的發揮,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監管難度增加。主要表現在,相關的金融監管的法律的滯后性,不能很好的規范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監管不當的問題經常出現;在技術層面上,對傳統銀行金融體系的監管方式不適用與互聯網金融業務,這種不匹配性導致亂象出現;金融監管界限模糊,沒有明確的監管界限劃分,很難對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有效監管。
三、銀行金融體系的應對策略
(一)提高央行的宏觀調控水平
面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央行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積極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不斷深化金融改革,運用貨幣政策做好宏觀調控工作,提高央行的業務操作水平, 相應的財政部門的財政政策也要跟上,在面臨胡亮網金融業務發展的形勢時,央行應該確保自身的可靠性,把握好經濟發展命脈,加強宏觀調控。
(二)傳統商業銀行應該加大創新
首先,面臨業務沖擊,商業銀行應該站在經濟形勢的前沿,加強自身銀行業務的創新優化,增強競爭方式的靈活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開發不同的業務,改革和推出金融新產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其次,商業銀行還可以改變業務經營模式,調整戰略規劃,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挖掘新的服務內容,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建立密切合作,實現網上的投資理財,還可以進行企業重組迎接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第三,商業銀行也可以開發支付平臺,借助互聯網,開發交易平臺,在進駐電子商務市場時,商業銀行可以開發手機網上銀行業務,搶占移動支付的空間,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此外,商業銀行加強和電子商務的結合,能夠有效拓寬金融服務范圍,運用各種服務手段,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維護好基礎數據,立足專業領域,提高服務質量
第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客戶群體和交易信息逐漸龐大,然而這些信息和客戶的挖掘仍然是以清晰、完備的基礎信息為依靠,因此,銀行金融體系仍然要以基礎數據開發為重,確保信息的增值,這樣也能夠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優勢在于交易不受人群和數額規模的限制,人人都能互聯,而且網上交易具有實時性和公開性,獲得客戶信任,銀行金童體系也可以根據這一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透明度,降低銀行交易的成本,對于數額規模不大的散戶也要認真對待,獲得信任,增強客戶黏性,再次基礎上還可以深度開發客戶資源,宣傳理財知識。
第三,現在很多的銀行也開始利用互聯網,加強投資,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但是如果每個銀行都開發出一項像淘寶那樣的電商業務,必然會帶來資源浪費,不利于提高管理,因此,銀行根據自身情況立足專業的領域,發展特色業務,創新開發更多精專的業務,避免廣撒網,亂投資,提高在同行的競爭力。
(四)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帶來很多問題,也存在金融風險,為了凈化其運行環境,需要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加強監督和控制。第一,建立以監管當局、內控制度和行業自律為主要特征的金融監管組織體系,加強金融監管法律的完善程度,根據和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的特點,完善監管機制,確保金融業務的合法性。第二,在監管的技術手段上加強創新,運用網絡技術,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的全面監管,避免這一領域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第三,與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合作,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弱化了國界的限制,在互聯網上,金融體系的開放性特征明顯,很多國際業務也如火如荼的開展,所以,我國也應該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加強協調和合作,一方面這是我國大國形象樹立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國際上的金融監管也在起步階段,我國及早參與,可以爭取主動權,維護自身的利益。
四、結語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沖擊著銀行金融體系的經營模式,服務內容及宏觀調控的思維方式,同時,也給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活力,這就需要銀行金融體系正確對待,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全面分析互聯網金融業務給央行、商業銀行及金融監管體系等方面帶來的問題,提高央行的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商業銀行創新力度,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立足專業領域,發展特色業務,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增強經濟活力。(作者單位為杭州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