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逐漸發展與教育體制的逐漸深化,對于目前高校后勤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社會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發展方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支持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的過程之中,仍然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使得目前的高校后勤不能夠滿足其社會化改革的發展需求。本文對于高校后勤社會化這一重要改革模式進行具體研究,在分析其基本問題的基礎之上,尋求改進措施,希望可以在理論的層面上提出可行的建議。
高校的后勤社會化改革是目前我國在教育領域中實現的重要改革之一,能夠有效促進其提升服務質量,促進高校后勤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之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使得目前的高校后勤還不能夠達到其社會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將以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重要內涵為著手點,針對目前高校后勤在改革過程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現狀進行相應的分析,以此提出加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應用的具體措施,從而促進高校的整體發展。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重要內涵
目前各大高校隨著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也逐漸認識到了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推動下,高校后勤也具有了相應的社會化特征。其實高校后勤進行社會化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從根本上轉變各大高校的實際后勤管理模式與運營模式,使得目前的高校后勤的發展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發展要求。所以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過程之中我們強調了其經濟屬性這一特征,通過經營模式等多種方式的轉變,實現學校行政體系的剝離,促使高校后勤的組織形式能夠向企業法人化方向發展,與社會建立相應的聯系,加強融資建設,以此促進高校的整體設施建設的發展。這不僅僅有助于高校降低相應的服務成本,也能夠從側面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增強市場競爭力以促進服務質量及服務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高校后勤在改革過程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現狀
目前高校后勤在發展過程之中確實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高校后勤想要實現社會化改革,就必須在明確這些問題的基礎之上,結合高校后勤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轉變。
其中高校后勤在實現社會化改革的過程之中存在的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后勤服務管理體系不健全,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了其管理人員及高校還沒能樹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基本認識。在運營模式方面還是沒有辦法與各大高校的行政體系完全分離開來,其相關表現有:高校后勤管理企業化程度較低、資產關系難以界定、實際利潤分配方案不明確等。
除此之外其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缺少相應的物質載體,換句話說沒能有效利用國家政策進行相應的融資行為來帶動其高校后勤服務設施的建設。其服務市場也不夠完善,監督體系也相對不夠健全,所以很多的社會化改革措施都往往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到位。
但是高校后勤又有其特殊性,僅僅注重經濟效益是不能夠滿足高校及學生們的服務需求的,所以如何將公益性及經濟效益進行有機結合也是在高校后勤進行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三、加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
想要進行高效后勤社會化改革就需要從融資建設方面著手,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高校的后勤服務設施建設,以此來帶動高校后勤的環境改善。
后勤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大致可以分為政府補助與學校投入,但是在社會化改革模式下,高校需要引入相應的社會力量,尋求新的社會資金的投入,這樣也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的集團內部核算與資本金的進一步管理。
高校可以與相關的企業單位、政府部門及銀行等多種社會單位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建立合作關系,以此促進融資渠道的擴展,有效利用市場外部資源,將外部投資與內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擴大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量,拓寬產品市場與資金市場。建設不僅僅包括學生們的食堂、宿舍、道路等基本建設,同時也可以利用社會化改革的影響,將注意力也放在產品市場的建設上。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服務體系,以此促進體制的改革
目前高校后勤的服務體系并不是十分完善,還不能夠體現出社會化的基本特點,所以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的服務體系,以此促進體制的改革與高校后勤發展的進一步轉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高校后勤服務管理與高校行政體系能夠有效分離,這需要明確的管理制度進行約束。
所以在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首要就要從后勤服務管理制度上進行著手,以此促進高校后勤服務體系的建設。切實落實現代企業制度,以相對規范的經營模式來促進其分離,并且設立相應的董事會、監事會、財務處等多個級別,促進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能夠向現代企業管理模式進行轉變。在經營權及資產關系問題上也要予以明確,要促使后勤服務集團能夠具有相應的法人資格。這樣才能夠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服務體系,加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的具體應用。
(三)切實落實好責任制度,明確權責關系
高校后勤其自身部門及經營管理種類較多,所以在監管上也就相應存在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實現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就必須切實落實好相應的責任制度,明確權責關系。只有明確了各個部門之間的責任,才能夠合理劃分服務范圍與服務內容,一旦出現相應的問題,能夠有效避免責任互相推諉的現象發生,直接追究責任劃分的相應部門及個人,并且進行處理。另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利益調整是難點,很多產權關系至今高校都不能處理清楚,所以落實責任制度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利益的調整劑產權關系的明確,以清晰的權責關系促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與推廣。
(四)將外部環境與內部改革有機結合
這里的外部環境指的是市場,高校需要開放流通市場信息,這樣才能夠結合高校后勤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社會發展趨勢及國家相應的政策及時進行調整與改進,開放市場信息模式也有利與社會資金的流入,并且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中也能夠得到相應的社會支持,有助于高校得到相應的監督,堅持社會化改革基本發展方向,無論是社會資金的注入還是現金的高校后勤管理經營模式的引進,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的社會力量。
高校需要注重將外部環境與內部改革有機結合,使得目前的運行機制改革能夠適應相應的所有制關系。同時因為高校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僅僅注重公益性或是僅僅注重效益都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真正需要,及高校后勤的發展需要,高校需要在社會化改革中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結合實際的高校后勤發展規律與市場發展規律進行改進,在提升其經濟屬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其服務性與公益性的兩大特點,以此促進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的有機結合。
(五)完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的評價體系
完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的評價體系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夠結合改革實際的改革效果進行實時評價與反饋,針對其發展的不足及時進行調整,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與服務手段進行改進。
同時在評價體系的過程之中也包括考核制度的落實。往往在傳統的高校后勤運營過程之中,其工作人員往往缺少相應的工作積極性,而考核制度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對于工作人員的監督與促進作用,產生良性競爭氛圍,提升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使得目前考核的評定有據可依。以此進一步加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的應用。
(六)明確改革目標,制定階段計劃
只是進行高效后勤社會化改革卻不明確改革目標、制定階段計劃,這樣的改革往往最終會流于形式,為了確保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的實現與落實,我們需要明確改革目標,將階段性的目標與最終目標相結合,基于高校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行相應的試點工作,試點進行順利的基礎上再進行推廣,促進高校后勤能夠向企業化、專業化的服務方向發展。以階梯式的改革方式不斷深入,總結其發展的優點及經驗,及時進行調整,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階段目標。
(七)促進高校后勤人員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
高校后勤人員作為其高校后勤運行的血液,需要整體性的提升,才能夠滿足目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發展的需要。所以后勤隊伍的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必須要在思想方面對于其后勤隊伍進行轉變,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后勤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此保持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可以通過對于高校后勤人員進行理論培訓,實際技能培訓,服務方法培訓等多種培訓課程,來促使高校后勤人員能夠符合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以整體后勤隊伍素質的提升帶動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的進一步應用,促進高校的整體發展建設。
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的應用過程之中,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高校后勤的市場不夠開放、后勤管理不能與行政體系有效分離、對于后勤社會化改革的認識不夠等多種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在明確社會化改革的重要內涵的基礎之上,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高校后勤服務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高校后勤服務體系,以此促進體制的改革、切實落實好責任制度,明確權責關系、將外部環境與內部改革有機結合、完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之中的評價體系、明確改革目標、促進高校后勤人員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等多種方式加強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模式的應用。(作者單位為大連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