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鐵礦資源的開采量已經提升了很多,但是,總體呈現出品位不高的問題,對于高品質的鐵礦石仍需要依賴進口。澳大利亞、印度和巴西等地作為大型鐵礦石資源分布區,也是我國鐵礦石進口重要來源國。基于此種情況,筆者對海運鐵礦石貿易巨額損失的根源和相關對策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意見。
關鍵詞:海運鐵礦石;貿易;損失
相關數據表明,現階段我國海運鐵礦石的依存度有所降低,并且礦石進口的渠道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就有助于鐵礦石經濟安全戰略的形成。但是,我國海運鐵礦石進口量從國別結構差異來看,南非處于平穩狀態,澳大利亞則是居高不下。近些年來,海運鐵礦石貿易損失金額較大,其損失預算主要是從供需情況、成本通過綜合評估方式得出來的。
一、造成海運鐵礦石貿易巨額損失的根源
我國鐵礦石貿易出現巨額損失的關鍵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在鐵礦石的可控有效供給量方面嚴重不足;鐵礦石定價機制向賣方傾斜;具體內容如下:
(一)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海運鐵礦石物流體系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到港物流,另一方面是海運物流。到港物流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在鐵礦石產業已經成熟的國家,其路流系統一般都已經被壟斷,而對于新的投資項目,或者是租用,或者是新建,但是,租用方式很難保證運輸量,但是新建方式,其周期非常長。在資源開發還不夠成熟的國家,物流系統還幾乎是空白的。海運物流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大型干散貨碼頭都受控制于競爭對手,我國很難獲得運輸保障,但是,若是由本國自己投資建設礦石碼頭,又面臨著繁瑣的審批手續,且投資金額也非常巨大。而對于開發不成熟的國家,不僅有投資成本的問題,還有碼頭選址、材料等問題,非常復雜。在遠洋運輸問題上,我國沒有自備船隊,其價格由大型船東、以及資源供給方的船隊海運價格進行操控。甚至連裝船日期也很難保證,海運費用提升了很多。
(二)在鐵礦石的可控有效供給量方面嚴重不足
鐵礦石在全球的分布總量是非常大的,可以滿足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需求。但是,鐵礦石可控有效供給量卻嚴重不足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具有優質鐵礦石資源的地區分布非常不均勻,從我國來看,我國鐵礦石總量非常豐富,但是,礦石的品味都不高,雜質也非常多,缺乏高品位礦石。從全球來看,優質高品質礦石資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家。其次,資源供給方集中度非常高,而我國的需求集中度卻非常低,由于多方面的矛盾,我國很難達成統一聯盟。最后,國內資源不能自給自足,只有尋求海外資源,而國外礦石貿易主要受壟斷企業控制。
(三)鐵礦石定價機制向賣方傾斜
由于受壟斷程度的影響,鐵礦石定價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不僅缺乏成熟的期貨市場,并且,礦石品種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使得鐵礦石定價機制和其他有色金屬定價機制有所不同。結合市場貿易報價情況,將海運鐵礦石價格機制分為三種,分別為權益礦定價機制、長協礦定價機制和現貨礦定價機制,這三類礦石在貿易價格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性,但是,基準價格還是以長協礦價格為主。
二、針對海運鐵礦石貿易巨額損失的原因采取的有效對策
(一)保證海運鐵礦石資源的有效供給
首先,強化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建立完善的資源進口體系,國內進行鐵礦石的采購時采取統一模式,積極組建能夠代表國內企業整體利益的進口鐵礦石采購公司,而國內的鐵礦石采購者應通過參股的形式進行參與,公司作為唯一代表我國利益的行為主體,可以就礦石價格和貿易合同國進行談判,然后,再由該公司和國內的需求方明確貿易量并開展分銷工作。其次,和其他礦型相比,權益礦更具穩定性,日本和韓國為了保障自己國家的鐵礦石資源能夠穩定供給,以參與礦業企業股權為渠道來獲得權益礦,這就對我國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最后,實現戰略合作,國際鐵礦石的壟斷格局已經形成,因此,我國只有適應形勢,和他們進行合作,才能實現雙方的共贏。此外,我國應積極拓展供給渠道,使其逐漸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掌控海運鐵礦石的運力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日本和韓國鐵礦石租船合同主要是以長期租船和連續租船合同為主,在貨運緊張階段,這兩種合同的租船運費低于現貨市場的價格,且船期也有保證。其次,應積極組建專業船隊,建立屬于我國鋼鐵企業的專業船隊,這是減少損失的重要方案。但是,和一般貨運船相比,鐵礦石海運船有所不同,它不僅在運量上有所要求,而且市場波動也非常大。同時,長距離的海運應將運營團隊引進來從而進行專業化管理。因此,應選擇具有專業資質的船運公司來合作,拓展專運航線,促進礦企業、船運公司的完美結合。
(三)積極尋求定價話語權
我國作為海運鐵礦石重要的消費國之一,應積極建立屬于自己的鐵礦石期貨市場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期貨價格機制,打破指數報價體系,實現買賣雙方的利益。并根據我國的實際需求量進行定價,保證鐵礦石產業價格的合理性。此外,我國還應從兩個角度來進行鐵礦石戰略的制定,從短期戰略來看,我國應和鐵礦三大巨頭搞好關系,從而保證海外鐵礦石資源供給的穩定性,對參與國外股權礦業的企業予以扶持,保障在短期內能夠將產能最大化。此外,從中長期戰略來看,我國應在世界各地建立鐵礦石資源供給網羅,進行產業鏈的延伸。可以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地區,應建立冶煉企業,從而達到縮短運輸距離的目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海運鐵礦石貿易存在的問題,而采取有效的解決辦法,在保證海運鐵礦石資源有效供給的同時,還要掌控海運鐵礦石的運力,積極尋求定價話語權,最大化地保證國內鋼鐵企業的經濟利益,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其長足發展夯實牢固的基礎,更為我國國民生產力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郭棟,張漢林.我國海運鐵礦石貿易巨額損失根源及對策研究[J].國際貿易,2014,(07):45-46.
[2]何曉清.我國應對鐵礦石貿易損失的策略[J].經濟縱橫,2013,(07):23.
[3]黃河,謝瑋,任翔.全球大宗商品定價機制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結構性權力的視角——以鐵礦石定價機制為例[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3,(02):98.
作者簡介: 夏青(1981-),女,籍貫:江蘇省沭陽,民族:漢,職稱:經濟師,學歷: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