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金融主要有三個發展模式:P2P、眾籌和第三方支付,其中,股權眾籌作為市場中一項全新的金融融資模式,發展增速尤為耀眼。本文通過分析當前中國股權眾籌模式的現狀和特征,并結合京東股權眾籌平臺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在股權眾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和投資風險。最后,基于中國金融大環境的現狀,提出一些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中國股權眾籌模式能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 股權眾籌;風險分析;政策建議
一、引言
眾籌又稱大眾籌資,由項目發起人、投資人和眾籌平臺組成。眾籌模式指項目發起人以“團購+預購”的形式,向支持人募集項目資金。
眾籌的分類形式有多種,其中主流的分類形式是根據回饋方式分為:獎勵眾籌、捐贈眾籌、股權眾籌、債券眾籌。股權眾籌是眾籌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眾籌模式中最具發展空間的一種模式。類似于企業公開募股,也是投資創業的另外一個途徑,它是指以“領投人+跟投人”的模式發展,融資方通過互聯網以出讓一定比例股份的形式,面向不特定的普通投資者公開進行融資,同時融資方出讓一部分原始股權作為回報,投資者由此入股公司,最終通過股份分紅或者變現的方式獲得未來收益的一種互聯網金融平臺模式。國外主要的股權眾籌平臺包括:Wefunder、Crowdcube等。股權眾籌不同于獎勵眾籌和債權眾籌,它屬于非商品眾籌,以股權而非實物回報為目的。
二、股權眾籌的風險分析
在股權眾籌還未進入中國時,風險投資并不是一般投資者就可以接觸的領域。因為風險投資的專業性門檻高,要求投資者有準確的評判、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長遠的眼光,創業的艱難使得大部分創業企業失敗,連帶著相關投資者血本無歸。股權眾籌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如下:
(一)政策風險
股權眾籌模式是基于當前的法律法規、相關監管規定和政策產生的,但由于股權眾籌在我國尚處于萌芽階段,其定位仍處于灰色地帶,即股權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并不完全明確。當國家宏觀政策以及市場法律法規、相關監管規定的變化時,被投項目的管理、投資運作等業務的正常進行可能被嚴重影響,并可能導致項目收益的減少甚至本金的損失,
(二)信用風險
在“領投+跟投”的模式下,更容易出現一種信用風險,即領投人與融資方之間存在著某種利益關系或者其他關聯關系,雙方達成某種損害跟投人利益的協議。這有些類似于代理問題,這種模式不僅沒有解決跟投人缺乏相應專業知識而處于劣勢地位的問題,領投人和跟投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收益不對稱進一步加劇了跟投人的投資風險,特別是在非擔保股權眾籌模式中,跟投人的利益可謂岌岌可危。
(三)公司管理風險
股權眾籌平臺的控制范圍并不包括項目方的內部管理和外部決策,只能在法律法規及其業務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完整的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大部分公司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規模較小,能承擔市場風險和行業風險的能力較弱,主營業務收入可能波動較大,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該公司的價值波動,投資人將不得不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四)流動性風險及資金安全風險
由于股權眾籌的特殊性,一個項目的回收周期大概為5~10年,且只有在創業企業被收購、下一輪融資或者最終成功上市時才能兌現收益,實現退出。因此,投資者在投資一個項目以后,除非另有約定,投資者無權提出提前終止權或提前贖回股權,因此當投資者想要轉向其他投資項目時,需要的資金卻不能變現,從而喪失一次投資機會,導致不能達到預期良好的收益率。
三、強化股權眾籌的風險防范和監管
基于我國股權眾籌模式正處于萌芽階段和互聯網金融發展、鼓勵金融創新的大環境,加強建設完善對股權眾籌的風險防范和監管是極為重要的。一套完善的風控機制和運營機制有利于股權眾籌更健康茁壯的發展。
(一)加速股權眾籌等相關法律監管建設與完善
2015年4月20日,我國邁出了股權眾籌監管體系完善的第一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推出《證券法》修訂草案。新證券法的采用可能打破現行規定,那么股權眾籌能成為公開發行證券的新平臺,國內證券公開發行的場合則將不再限制于交易所內。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明晰監管層的行業或業務監管規則,也能實現避免與上位法形成沖突。另外,中國股權眾籌行業間應加強聯系和互相監督,致力于行業自律,有利于促進眾籌行業規范化發展。
(二)嚴格的項目審核機制、投資者審核機制與利益分配機制
京東推出“小東家”計劃,即當項目的募集進度達到100%后,京東會將最低起投資金降到5000元,這樣就很好地規避了法律制約,同時降低投資門檻,起到了很好的帶動和號召作用;保證項目信息公開透明,建立相關的股東參與公司項目的監督機制,例如某些股權眾籌項目中,項目方允許投資人中途隨時退出。公司和發起人應協定協議,適當條件下進行回購來保證投資人和項目發起人的雙邊利益,以此保證投資人的流動性和項目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第三方資金監管機制
股權眾籌平臺應該為這些資金的安全性負責,不能經手或者管理資金。資金應該交由三方都認可的,具有極大安全性的專業性金融機構托管,比如可以與銀行或者其他可信賴的第三方平臺建立托管關系,具體托管費用分攤形式由投資者與項目發起人協商約定。
(四)保證適當充分的信息披露
通常由于被投項目是剛創業的企業或團隊,并沒有非常嚴格的審核標準和信息披露機制,由于每個平臺的審核標準并不一致,為了保護投資人的權益,保證適當充分的信息披露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投前、投中、投后的管理,特別是投后管理,利用互聯網的公開性,亦可有效達到降低投資人風險的作用。
股權眾籌作為眾籌模式中最受矚目的一項,必然是今后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方向,因此在完善建設股權眾籌模式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認識風險,建立完善的風控意識和機制,股權眾籌必定能在我國愈加健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東,黃尹旭.中國式股權眾籌發展建議[J],中國知網學術出版社,2015,(3).
[2]眾籌第三方.眾籌指數http://zs.d3f.com/.
[3]楊東.股權眾籌平臺模式的運營模式及風險防范[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7).
[4]李湛威.股權眾籌平臺運營模式比較與風險機制探討,[J],當代經濟,201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