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班級建設不僅要發揮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更要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在建設優秀班級文化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班級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從而形成班級團體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以及團體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團結的集體力量。
關鍵詞:大學班級建設;管理制度
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學生在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和沖擊下,觀念上、道德上產生了錯位和傾斜,使得青年學生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為:
1.意識形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 一些學生以自我價值的實現為核心,強調個體本位,社會、集體次之;在物質和精神關系上,過分關注眼前的利益和發展,缺乏理想抱負。
2.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準:一些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做事都是我想怎么樣,忽視客觀條件和他人感受;考試作弊、誠信缺失、不注意公共衛生、言談舉止不當等現象時有發生。
3.生活追求新潮,貪圖安逸享樂:生活上吃圖排場,穿圖高檔,玩圖多樣,相互攀比,超前消費;而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傳統美德嗤之以鼻;學習上想走“捷徑”,缺乏刻苦專研精神,堅持“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的所謂學習態度。
以上種種,都不利于建設優秀班級文化。因此,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標準,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等至關重要。大學生應適應社會變化和發展,認清使命;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注重知行統一,在踐履中學習。
二、突出班級集體觀念
集體力量與個人力量就好比江湖與蜉蝣,滄海與一粟,皓月千里與螢火之光;強之千百倍。俗話說: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一塊磚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蓋起高樓大廈;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獲得永存;同樣,一個人,也只有融入到集體的事業中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
馬克思、恩格斯曾說:“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大學班級建設也是如此,個體和集體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個人通過為班級服務來實現個人價值,集體通過關心個人發展和成長來幫助個人樹立理想來實現社會價值。
總之,個人的自由發展離不開集體,集體是個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集體又為個人的發展和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樣,集體的發展也離不開個人,集體中單個人的聰明才智和能力的充分發揮匯聚到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也是集體前進和發展不竭的動力和源泉。的確,一個班集體的建設,需要每位學生付出真心,用實際行動去證明存在于一個優秀班級的價值。“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每位學生要以博大的胸襟、坦蕩的情懷、自強不息的精神、永不服輸的韌性,團結互助,這樣才能揚起和諧班級的風帆,才能使班集體蓬勃向上、勇往直前。雁行千里排成行,團結協作齊飛翔!
三、營造良好學習生活環境
班集體和人一樣,有靈魂。大學班級的靈魂就是——班級文化,它涉及到班級日常管理,班上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例如:班級規章制度的建立、學風班風的營造、教學壞境的凈化。
教室衛生是班級的窗口,是文明的標志,是創造良好學習氛圍最為基礎的要務。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制訂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互相督促,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首要任務。我們都知道班級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心工作,行為規范教育是常規工作,合作教育是建立良好集體的基礎工作,班風建設則是班級教育的支柱工作,個別教育又是集體教育的鞏固和發展。
擁有良好班風的集體,應該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學思想能順暢地下達、執行;有嚴明的紀律,整潔的環境,濃厚的學習氛圍,絕大多數學生在情感上認同和依靠集體,自覺維護集體榮譽。良好班級文化是團結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是符合班級所有學生特點和需求的特色文化;宗旨都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同時需要班干部配合帶動學生,努力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并提倡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
四、群策群力,健全班級管理制度
班干部是班集體的中堅力量,班級建設的核心隊伍,輔導員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的選拔可以采用民主選舉方式,讓學生提名心目中的帶頭人,或者毛遂自薦,作競職演說,闡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具體方針。對當選的班干部要按期對其進行民主考評,考評對其工作態度是否認真、負責;工作完成情況是否達標;自身的工作操守是否經得起考驗。通過班干部與普通同學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這種管理制度;達到人人參與,共同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也能得到普遍提高。另外,班級激勵機制也很重要,獎勵或懲罰可以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通過設立獎項,定期評獎,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點燃學生努力奮進的星星之火,更多的為班級管理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積極開展各類集體活動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鼓勵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科技、社會實踐活動,主動參與班級的課外拓展活動和主題學習班會。這是提高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學生可以加入學生會或者各類社團,來鍛煉自己的膽量和提高社交能力;也可以通過參加全民閱讀活動增長知識,豐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也可以選擇去青年自愿服務中心,照顧留守孩子和孤寡老人,增強社會責任感,奉獻愛心,快樂自己。班級內部可以開展像“我為班級做件事”這類活動,上課不交頭接耳,便是為改變班級紀律做了一件事;各類競賽中獲得名次,便是為提高班級聲譽做了一件事;矜矜業業做好分內工作,便是為改善班級管理做了一件事等等;集小流成江湖,學生個人狀態的改變和集體風氣的改變就會有機結合起來。學生不僅能增強集體意識,提高自身的能力,也使自身的性格變得樂觀向上;同時也提高了適應社會的能力,拓展了視野,幫助自身更快的自強獨立。
一個優秀班級的成功建設無法一蹴而就,它需要長期耐心細致地付出,也需要小心謹慎的經營呵護,更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和沉淀。一個班集體就相當于一個“命運共同體”,集體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班級里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所以于公于私,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建設和發展都需要靠其中每位學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