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業務處理和經營管理模式正經歷著新的變革,出現了有別于傳統金融的互聯網金融,其蓬勃發展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顯著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多樣性。其中P2P網絡借貸近幾年異軍突起,其平臺數量和成交額令人驚嘆。P2P是在金融市場巨大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產生的一項創新工具,其發展前景不可估量。然而從2014年開始,P2P逐漸出現大規模問題平臺,P2P市場繁榮景象猶如曇花一現,重挫了市場信心。但我認為P2P網絡借貸具有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其發展具有廣闊的藍海。
基于以上目的,本文旨在探究P2P想要取得長足發展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改善,規避風險,獲得更大更穩定的收益。從當前P2P主要運行的三種模式及相對應運營成功的典型平臺為借鑒點,分析其風險控制手段,從而提前自己對于P2P網絡借貸發展前景的相關建議。
一、P2P網絡借貸的發展背景
(一) P2P網絡借貸的起源
P2P網絡借貸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發展的一類金融創新,通過網絡配對成交,平臺公司從中收取中介報酬,將小額度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人群或小微企業。P2P網絡借貸的本質簡單來說就是民間借貸的創新發展。
世界上最早的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Zopa創立于英國,緊接著以Lending Club、Prosper為代表的P2P網絡借貸迅速在英國美國等國家興起。近些年P2P發展勢頭迅猛,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創新的主要領域之一。我國最早的P2P網絡借貸起源于2007年8月在上海成立并正式運營的拍拍貸網貸平臺,隨后P2P便涌入國內,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
(二)P2P在我國興起的誘因
P2P網絡借貸平臺最早產生于國外,隨后進入國內并產生一系列規模效應,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推動P2P在國內的發展。
第一,國外成功經營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例子給予了創業者莫大的信心和豐富的經驗,加上步入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加追求融資貸款的便利與快捷。第二,就國內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需求迫切,融資難成為很多中小企業無法生存甚至倒閉的頭等問題。P2P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現有銀行信貸體系的空白,為急需融資的市場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第三,以金融創新的名義進行監管套利是P2P網絡借貸平臺在我國高速發展的動因。考慮到很多P2P平臺是由原來的線下小貸公司等轉化而來,國家對線下金融業的監管和對線上金融業的監管沒有公平一致的監管政策,造成了P2P發展中一個絕佳的監管套利期。
(三)P2P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根據網貸之家數據,截止到2016年10月,運營平臺數量共有2154家,新上榜平臺數量4家。隨著P2P平臺數量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長,由于監管不利等多種因素導致的滯后問題逐漸顯示出來。根據網貸之家,截至2016年10月,累計問題平臺已達1952家,10月新增71家問題平臺,提現困難的7家,停業44家,跑路20家。全國停業及問題平臺分布廣東占比第一18.44%,存在360家。山東位于第二17.83%,存在348家。浙江位于第三10.14%,存在198家。下圖為2015年11月到2016年10月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量、新增停業及問題量。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現有的典型運營模式
(一)以拍拍貸為典型的“無擔保線上模式”
作為典型的無擔保線上模式,拍拍貸平臺本身不參與借款,不負責交易的成交和貸后的資金管理,而是成為一個僅提供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務等功能的場所。在該模式下,網貸公司由于只充當中介作用,因此風險控制能力較弱,在投資收益較高的情況下存在高投資風險。盡管現在問題平臺層出不窮,拍拍貸仍然堅持信用貸款,無擔保無抵押,采用純技術手段和大數據估計控制風險。風險評估系統,其核心是一系列基于大數據的風控模型,針對每一筆借款,風險模型會給出一個風險評分,以反應對其逾期率的預測。每一個評分區間會以一個字母評級的形式展示給借入者和借出者,稱為風險等級,從A到F,風險依次上升。
(二)以紅嶺創投為典型代表的“有擔保線上模式”
有擔保的線上模式主要借鑒Zopa模式,典型代表就是紅嶺創投。在這種模式下,平臺已經不再起到單純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平臺對投資者的資金提供擔保,另一方面也重視貸后資金的管理。紅嶺創投的最大特點是如果借款人到期還款困難,逾期后由紅嶺創投或擔保人先墊付還款。
紅嶺創投最主要的風險控制手段是建立風險準備金,即公司針對信貸風險業務計提的一項準備金,專門用于風險業務出險而帶來損失的一項彌補。紅嶺創投風險準備金分為初始準備金和計提準備金兩部分,其中初始準備金為5000萬元人民幣,計提準備金標準為每筆借款標按借款金額年化1.2%計提.
(三)以宜信為典型代表的“線下模式”
宜信網絡借貸采取線下模式,通過設立分支機構和業務團隊線下尋找借款人和投資人,其最大特點是債權轉讓模式。宜信提供小額貸款需求的實時匹配,投資者將資金分散到多個借款人手中以分散風險,平臺引入信用分析和決策管理技術提供商FICO的信用評分技術制定信用評估和核查制度流程。同時,宜信設立專門的還款風險金,當投資者的出借資金沒有及時收回時,平臺可以補償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損失。
三、 P2P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不到位,法規缺失
為什么對于 P2P的監管遲遲沒有跟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過去監管局對P2P的容忍度較大。由于P2P網絡借貸是由民間借貸發展而來的一類金融創新產物,監管層雖然對這種新興行業膨脹引發的風險不斷進行警示,但實質性的監管一直沒有在取得共識中出現,而且監管層也希望利用互聯網金融倒逼傳統銀行業改革,因此對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采取晦暗不明的寬容曖昧狀態。在2015年7月18日《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一監管條文出現之前,幾乎沒有法律法規進行監管,處于監管空窗期,涉及多個職能部門而導致監管部門不明確。
(二)平臺經營不善或非法經營
大多數P2P網絡借貸想要盡快盈利,所以用較短的時間完成注冊上線經營。由于線下理財團隊和風險控制團隊成本較高,很多平臺甚至沒有建立專業的風控人員。而且平臺在創立初期很難獲得較大利潤,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新的平臺層出不窮,老平臺深入人心規模大效果好,長期難以盈利的平臺只好面臨著倒閉。
另一方面,平臺非法經營現象嚴重,很多平臺在注冊初期就抱著非法集資的念頭。網貸平臺的非法集資模式可以歸為以下三種:純粹利用平臺進行詐騙,將平臺獲得的資金自融自用,典型的龐氏騙局。
(三)信用體系不完善
無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像P2P這樣新興的網絡借貸平臺,都需要將信用作為完成一筆良好交易的基礎和前提。在國外信用評級和得分制度比較完善,個人信用等級可以查詢并且有依據證實其真實性。但在國內,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并不向P2P這樣的網絡平臺開放。因此即使拍拍貸等平臺也建立了信用評級系統來防范信用風險,但都是借款人自己向平臺提交的證明,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網絡的虛擬性完全可以讓借款人假造良好優質的信用證明進行欺詐,引發一系列的違約事件,為投資者帶來較大風險。
四、我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趨勢探究
(一)P2P后續發展的監管正在完善
2016年8月15日,銀監會給P2P網絡借貸劃了十三條紅線。其中提到不得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不得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或實現以打包資產、證券化資產、信托資產、基金份額等形式的債權轉讓行為,不得從事法律法規、網絡借貸有關監管規定禁止的其他活動。可以看出P2P網絡借貸這幾年的飛速發展以及問題平臺的頻繁爆出引起了國家的極大重視,整改正在逐漸進行。
(二)P2P資金托管需要依靠第三方平臺
P2P選擇銀行作為資金托管平臺不僅能有效解決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問題,而且有助于幫助P2P規范操作,使其資金流動合理去向明確,平臺業務在合法道路上發展。雖然銀行托管經驗豐富,但由于P2P監管的細則還未出臺,導致銀行對參與P2P平臺資金托管的意愿不強。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意愿強烈,并且第三方支付機構現在已經逐漸成熟,在機制上靈活多樣,通過不斷升級的技術能為P2P平臺的借款人和投資者提供一系列服務。
因此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資金托管這一方面應該取長補短,謀求共同發展,與P2P平臺開展合作為借款人和投資者帶來更為豐富安全的業務環境。
(三)持續完善征信法律建設
征信制度作為社會信用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P2P網絡借貸平臺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我國的征信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落后地位。歐美國家例如美國的P2P,平臺使用者可以查詢到每個人的信用記錄,來源準確,讓投資者更能放心借款。而我國目前的狀況是團隊需要自己進行調查,有些平臺因為成本增加而直接放棄調查,投資者不能了解到借款人的真實情況,危險系數大幅提升。
五、結語
盡管如今P2P平臺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對P2P的未來發展仍然充滿信心。目前P2P、小貸公司和民間借貸共同瓜分小額貸款市場,但P2P有其不可超越的優越性。一方面,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成本遠低于小貸公司,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使用。另一方面,平臺為無法提供擔保、抵押的群體提供新的快速便捷融資渠道。最重要的是 P2P 網絡借貸借助網絡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在規模上的發展空間遠大于以自有資本放貸的小貸公司。本文提出了對于P2P發展的一些建議,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對網絡借貸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相信接下來會有相關法律條文及政策陸續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