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放緩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我國經濟也開始由高速增長轉入新常態,由此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黃金十年正式宣告結束,從而不得不面對日益劇增的競爭與挑戰。由于商業銀行在我國經濟金融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新常態所帶來的新的改變、新的機會與新的挑戰,商業銀行順勢而為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
一、經濟新常態的涵義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我國經濟持續的以年均 9%以上增長速度高速發展著,隨著全球經濟在遭遇金融危機以后恢復速度遲緩,在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經濟也隨之出現了增長速度放緩的情況。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的房地產、能源等實體行業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而又缺乏新的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或者支柱行業,因此我國經濟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面對當前形勢的必然趨勢,這是一種區別于以前任何一種經濟狀態的新的發展態勢,在這種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呈現出明顯的特征:首先是經濟增長速度的降速,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轉變為當前的中高速增長;其次是我國經濟機構的優化轉型,調整前期由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為經濟主體的發展形勢,注重創新,推進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改變當前我國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三是經濟增長的發展推動力的轉變,要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逐步轉向創新驅動。
二、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面對我國經濟新常態這一基本國情,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認清當前基本形勢,新常態必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雖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是整體經濟仍然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長速度,經濟的實際增長量仍然非常可觀。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日趨多元化,擺脫了依賴于房地產以及能源產業的現象,使得我國經濟更加穩定。與此同時,我國積極的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了經濟結構的轉型,整體經濟結構質量更好、結構更加優異,市場日趨活躍。然而新常態也必然伴隨著新的問題與矛盾,一些新的潛在的風險逐步浮出水面,因此認識和適應新常態成為了當前我國經濟的首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我國商業銀行仍然處于我國經濟的核心位置,但是隨著金融體系改革的推進一大批非銀行金融機構逐步、民營資本涌入我國金融市場,這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傳統市場收到巨大的沖擊。
三、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優化與完善控制體系的思路與策略
(一)積極推進新技術應用,構建主動型風險管理體系。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的日趨成熟,信息化程度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引進與研發,從而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來提高銀行的風險識別與控制能力,最大程度的規避信息風險、信用風險、支付風險等絕大多數潛在的風險。
(二)推進銀行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改革,提升銀行運行效率。商業銀行推進電子化、信息化必須建立在完善的風險控制與風險管理體系上,全面的提升銀行對于潛在風險的辨別、評估、控制的準確性以及效率。商業銀行必須依據于銀行自身的承受風險、盈利水平、風險辨別、客戶以及信息化程度來建立準確而詳細的風險控制與管理目標,同時風險管理前置于客戶審查等初始環節,后期建立不定期檢查、檢測、風險排查等機制。另外,商業銀行還必須建立完備的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從而在風險發生時能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正確的措施,有效的防止風險擴散以及減少風險損失。
(三)優化銀行內控信息系統,強化銀行數據能力。商業銀行的內控信息系統不僅包含法規政策模塊,還必須有目標管理、決策及分析、執行與監督、預測與應急等多個模塊。與此同時這個高效的信息系統必須融合當前最前沿的信息與大數據科技,從而確保商業銀行各種信息與數據的準確、安全、及時、有效,從而確保商業銀行日常業務以及內部管理的正常運行,為商業銀行各種分析和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建立專業人才培養與儲備機制。人才是任何行業、任何企業發展的基石,因此商業銀行必須盡快完善其專業華的金融、風險、信息等各個方面的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體制,從而適應當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需求。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展開與高校、各類職業學校定向合作的培養模式,從而為銀行及時輸送滿足期發展需求的人才。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還必須建立內部培訓與學習機制,引導員工不斷學習新的技術與知識,從而提升在職員工的綜合能力與意識。
(五)打造銀行內控環境,不斷提升銀行內部員工風控意識與能力。完善制度執行的好壞關鍵取決于內控人員。從當前商業銀行現狀來看,亟需對員工強化管理理念的認識,同時還有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和諧的內控環境,推進內部控制文化建設,從而使得員工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實現增強員工意識的目的。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由于我國經濟處于一種全新的“新常態”的新形勢下,創新發展、優化完善都是我國商業銀行實現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良好而高效的商業銀行內控系統成為了決定銀行能否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此優化和完善商業銀行內控體系成為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