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金融理財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投資理財專業人才總體上處于供給小于需求的狀況且人才質量較為欠缺。為此,開發一門基于就業導向的完全以學生實操為主的《投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已成必然。可從目前課程存在的問題、整體設計思路、內容體系構建等方面對《投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模式進行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個家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收入不斷的增加,他們對投資理財的觀念意識也就不斷的增加,而投資理財的途徑也是不斷的發展。隨著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都逐漸提供專業的投資理財規劃服務,社會對理財規劃師提供的專業化服務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投資理財綜合實訓》作為大多數高校財務管理等金融管理費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或者職業集群課,同時也是一門完全以學生實操為主的實訓課程,課程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技能、經驗與興趣、努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和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模塊化的學習資源。力求在學習內容、教學組織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選擇和創新的空間,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滿足學生就業的不同需要,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內涵
“教學做”一體化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實踐,教學內容要按照工作任務來設計,教學過程中要力求每一個教學任務都進行實訓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思想和職業道德。
通過學和做的環節,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證券市場充滿機遇和挑戰,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和豐富的網絡資源將學生以分析師、投資者的身份進行培訓會事半功倍,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并學以致用是這種課程模式的基礎要求。
二、投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教學現狀
投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作為投資理財專業的實訓課要通過實訓模式指導學生自主操作,目前該課程在教學模式上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學方式方法單一
證券投資實訓課程作為一門與投資理財相關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喜愛。但是,隨著授課內容難度的增加,教師往往難以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小。
由于團隊協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會增加課堂管理難度,互動過程掌握不好也會耽誤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在課堂教學中,多數情況下,教師仍以講授、演示、“師問生答”為主。
(二)教學內容與相關崗位銜接不夠
市場風云變幻,相關投資理財產品層出不窮,市場對投資理財專業人才質量的需求不斷提高,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崗位群主要有:個人投資理財業務崗位,個人投資理財業務管理崗位,客戶服務崗位等。因此,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新的經濟形勢需要。課程的教學環節還應該與企業需求和相關崗位技能緊密銜接,讓學生掌握股票交易與股票走勢分析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崗位的服務技能及與客戶溝通的方法技巧 以及投資理念的傳遞、日常業務的處理、客戶開發與維護等知識。
(三)考核評價方式有待創新
在實踐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分組協作等教學方法,但在考核評估時,還沿用“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的考核方法,這樣的考核方法與新情況、新問題有一定矛盾。比如,小組協作、角色扮演考核評價沒有科學量化的考核標準,且主觀性較強,不能客觀體現學生的參與情況。
(四)課程開設時間的科學性有待加強
投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一般開設于財務管理、證券投資等基礎理論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在進行投資理財理論教學時不結合實訓實踐教學會影響教學效果,如果進行實踐往往會與證券實訓重復;在進行證券投資實訓課程教學時,部分學生在實訓時已遺忘相關的基礎知識,有時候甚至需要教師重新講授一遍基礎知識,致使該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五)實訓軟硬件設備不足
許多高職院校證券投資實訓基地的軟硬件設施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證券投資模擬實訓課程有的高職院校購買的證券投資實訓軟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功能相對單一且不能與實盤即時行情同步,難以達到仿真訓練的效果,不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有的院校硬件設施滿足不了教學需求,電腦老化,配置低下,網絡速度太慢。這導致學生操作效率低下,影響了學生模擬操作的真實性與積極性。
三、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不斷提高投資咨詢能力及服務水平,以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逐步獲得客戶的信任,進而擴大自己的客戶群。投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就是要培養學生全面的投資理財咨詢和服務能力,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教材、實踐基地、師資隊伍、教學方法與手段等諸方面加以全方位建設,才能實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一)與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群緊密結合
投資與理財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主要培養掌握投資與理財的基礎理論,懂得投資與理財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證券投資、個人理財籌劃和公司理財等操作技能,具備股票等投資實際操作能力、金融理財產品營銷能力以及設計適合不同投資者需求的理財規劃方案等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職業核心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專業領域的工作范圍或職業崗位群主要包括: 投資理財管理公司、投資理財咨詢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企業基層業務人員(客戶經理、業務員、理財助理、經紀人員等) 。
本課程針對投資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職業崗位群的要求,把本專業的核心技能歸納為三項: ①證券投資分析能力; ②金融理財產品及業務營銷能力; ③個人理財規劃方案的設計能力。
(二)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
課程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創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
1.運用案例分析法。收集、編寫多個教學案例并及時更新。在課堂教學中,每個工作任務都有一個相關的案例引入,要引導學生針對教師提供的真實案例信息進行解釋并提出問題,組織學生以個體、小組分析或案情重現的形式對案例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創新“技能大賽驅動”模式。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業能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選拔和指導,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也可以促進教師的實踐水平的提升,掌握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三)課程內容體系為學生專業證書考試服務
結合“一書多證”的培養模式,投資與理財綜合實訓課程培養目標中要求學生實現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專業證書包括助理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等,為了幫助學生達到考證要求,在課程的內容體系規劃和內容項目設置中盡可能與專業證書考試內容相結合,在實訓項目中的“實訓運用準備知識”盡可能摘取自考證教材,從而結合其他專業課程更好地輔助學生考取證書。
(四)實訓項目力求精心打造
課程的實訓章節以及項目設置力求做到少而精。以學生實操訓練為主的實訓課程在運行上在大量時間的消耗性。實訓對象的素質水平差異決定了不可能快速達到實訓目的和效果。所以在有限的課時條件下,對于內容和項目設置應該不求多,力求精,使學生扎扎實實掌握技能。
(五)校內課堂實訓與校外基地實訓相結合
在校內主要由教師帶著學生通過仿真模擬完成各項實訓任務。在校外,由教師聯系實習基地,帶領學生參加保險公司營銷培訓、銀行實地學習或頂崗訓練等,最后使學生能以較好的效果達到實訓目的。通過緊密貼近市場,運用來自職場最新最真的實訓材料和培訓方式以及真正面對職場實戰,使學生形成職業人思維方式,切實打造學生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