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部形勢的變化和法治企業建設的推進,電網企業依法從嚴治企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必須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作為電網公司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組織當前面對審計資源分布不均衡等諸多矛盾,必須堅持強化審計質量控制,創新審計質量控制機制和方法,全面履行審計職責。
一、基層電網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現狀和成因分析
近幾年,國家電網公司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管理機制,但市縣層面電網企業作為基層生產單位,由于所處環境、地位的差異性,基層電網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狀況十分不均衡。
按照傳統理論,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審計組織和人員為確保審計質量而制定和運用的各項政策、程序,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分析和反饋等一系列活動。基于此,我們可以從組織控制和項目控制兩方面來分析基層電網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1.從內部審計組織控制分析:內審機構和人員素質與質量控制目標不相匹配,內審組織效率有待提升。一是內審機構獨立性尚未完全到位。目前地市層面審計機構人員配置大多不足,縣級層面內部審計人員更是既做審計又做監察,導致了內審機構受到多方利益的牽制,內審業務本身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一個審計項目往往要涉及財務、營銷、工程等各個方面,需要內審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業務能力,而內審工作容易得罪人,往往業務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員工不愿意從事內審工作,嚴重影響了內審工作的質量。
2.從內部審計項目控制分析:審計項目過程控制剛性不足,作業標準化有待提升。一是對審計作業過程的質量控制剛性不足,現場審計信息溝通不充分,審計方向和重點在出現偏離時未能及時調整,甚至出現個別項目出現了重大“漏審”現象;二是審計項目的分級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審計底稿質量參差不齊,分級審核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審計成果質量不高,反映問題只有點和個例,缺乏審計抽樣統計,體現不了問題存在的整體性和普遍性程度。
二、基層電網企業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針對目前基層電網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缺陷,可以運用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把內部審計質量管理視為一項整體控制活動,結合電網企業的實際,遵循系統性和可行性原則,重點從控制環境、項目管控、控制手段、評價機制這四個方面加以強化和優化,從而構建有效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一)推進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環境建設
內部控制環境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環境應包括內部審計組織架構、人力資源、制度體系,推進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環境建設,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堅實基礎。
1.優化內審組織架構,提升集約運作效率。一是要進一步規范內審機構和人員配置,并切實落實到位;二是要明確內審機構獨立行使監督職能的定位,固化內審機構對企業領導層的集體報告機制,以保證審計意見的公正性不會受到影響;三是要結合電網企業集團化運作的推進,優化基層內審組織架構,實現市縣集約聯動,提升集約化運作效率。
2.強化內審人員培訓機制,提高人力資源水平。堅持從工作實際出發,更加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抓好審計繼續教育,提高內部審計隊伍的綜合素質:一是要拓寬跨專業培訓通道,探索跨層級交流機制,建立委派內審人員到核心和關鍵掛崗鍛煉機制;二是要拓展內審人員知識體系,強化信息化審計技術、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審計知識培訓,有針對性組織開展專題案例研究,促使審計人員掌握現代審計方法和工具;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內審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其從事內部審計工作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3.細化內審質量控制標準,提升制度有效性。集團總部的審計通用制度已基本涵蓋全系統各個業務環節,基層內部審計組織應當融匯總部制度規定和實際操作,貫通制度到執行的過程,細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質量控制標準。重點是要將通用制度規定細分到每個控制節點,固化審計測試方法的應用,量化關鍵控制標準,給出示范(參考)數值,便于審計項目實施人員對照執行,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
(二)強化內部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管控
嚴格的審計程序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依托,在項目執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個階段,強化關鍵環節有效控制,通過建立審計質量分級責任制,確保審計項目質量得到保障。
1.做好年度審計計劃。年度審計計劃項目應圍繞上級中心任務和決策部署,以風險評估為基礎進行優先排序,并與內外部檢查形成聯動,突出重點,合理安排組織審計力量,統一確定年度審計工作思路。
2.做好審前調查。為節省現場審計工作時間,審計組應開展審前調查工作,通過應用ERP業務審計系統、管控業務審計系統、電力營銷業務系統(SG186系統)進行遠程數據分析,導出相關數據、初步篩選出風險事項與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形成審前調查報告。
3.及時修訂審計方案。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遇到的情況及時修訂審計工作方案,以便更好地實現審計目標。
4.嚴格落實審計質量責任制。強化審計質量責任意識,加強對審計人員行為的約束,應重點抓好以下環節:(1)嚴格編制審計工作日志,并由各承擔工作人員簽章,分級復核,從而加強全過程的質量監督;(2)嚴格執行審計工作底稿的分級復核制度,減少或消除人為誤差,及時發現和解決審計過程中的問題;(3)推行審計質量問責,建立審計組長項目質量負責制。
5.嚴把審計報告質量。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核心表現,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審計成果的價值和利用。應重點抓好以下環節:(1)文字簡潔,重點突出。應用簡潔、清晰的語言陳述事實,內容應集中于警示管理層和被審計單位需要注意的風險;(2)審計意見切實可行。審計意見要內容具體,方向明確,具有可執行性,能夠落實責任;(3)法規的引用要恰當。注意法規的適用范圍及時效,不以新制定的制度規定衡量以前的老問題,也不機械使用舊制度規定衡量一些創新事項。
(三) 運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手段
加強審計標準化與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審計方法和程序,收集充分、恰當的審計證據,匯總和發現同類問題,確保審計查證有一定的覆蓋面,能有效揭示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風險和問題,得出恰當的審計結論,避免出現蜻蜓點水的弊端,體現客觀性、公正性。
(四) 依托審計成果運用,構建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機制
健全審計發現問題和整改落實情況的考核機制,通過審計項目后續檢查,做到后續報告閉環管理。依托審計成果運用,開展審計項目質量評估工作,對審計項目全過程質量進行評價,具體分類到每個關鍵控制點,深化審計項目質量對標;建立內部審計人員質量控制評價系統,評價內部審計人員執行審計項目過程中是否已經嚴格執行了質量控制標準,并對每項考核項目進行賦值,從而測定內部審計人員執行內部審計的結果,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的危機感和責任感。
三、結語
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它涉及到內部審計的各個環節,貫穿于每個內部審計項目的全過程。本文在對基層電網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相關建議措施。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必須持續改進、完善,從而使內部審計在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