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數據收集與整理對煙臺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對煙臺市在物流園區布局,物流企業發展和政策等方面存在問題進行挖掘,提出幾點建議。
煙臺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地區,隨著近幾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戰略發展的需要,物流行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作為山東省沿海城市之一,煙臺市的物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要求來衡量,發展尚不成熟,與周邊的大連、青島等城市相比,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一、煙臺現代物流現狀
(一)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物流需求不斷增長
2006-2015年10年間,煙臺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出了穩步增長的態勢。《2015年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煙臺市物流相關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777.8億元,占總投資額16.7%。經濟總量和相關投資額的不斷增長為物流需求增加奠定良好基礎。
2015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達20319.7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全年貨運量21233.18萬噸,比上年增長7.4%。全年貨運周轉量6847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社會物流總額與貨運量等數值都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物流需求不斷擴大。
(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供給能力日漸增強
目前,以海陸空為核心的道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煙臺市已初步形成。2015年全市現有港口10個,其中包括芝罘灣港、八角港、龍口港、萊州港、蓬萊港、海陽港6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有萬噸級以上泊位88個,其中20萬噸級以上4個、10萬噸級以上18個、5萬噸級以上43個,港口年吞吐量33027.36萬噸。公路總里程達到1884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7.7公里,為公路運輸特別是農村物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煙臺國際機場(蓬萊)為國家一類航空口岸,現已與國內56個城市通航,國際與地區航線13條,2015年實現貨郵吞吐量4.07萬噸。
二、煙臺市物流業存在問題
(一)物流園區集聚化程度不高
煙臺市物流園區雖已形成初步格局,但是布局卻比較分散,位于福山區、芝罘區、開發區、萊山區等地,集中化程度不高,較為分散的物流園區導致對相關基礎設施和生產要素集中化使用效率較低,造成資源浪費,并且單一物流園區對周邊地區經濟等輻射帶動能力相較于集中化園區降低,不能充分發揮物流園區的集聚效應。
(二)高品質物流企業較少
2015年煙臺市物流企業數量達到3000余家,但是其中綜合性、規模性物流企業卻較少。多數物流企業主要運營傳統的運輸、倉儲、貨代等相關物流業務,業務結構單一,并且規模普遍較小;信息化、技術化水平普遍較低;相關物流增值服務普遍較少;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差,還遠未達到現代物流企業的水平。而有規模、有能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相對周邊城市青島、大連等較少。
(三)政策扶持力度尚需加大
與山東省的濟南、青島、臨沂等地區相比較,煙臺市缺少物流規劃用地和政策、資金等扶持,煙臺市對于每年新增的3A級以上企業只給予10萬元資金支持,相對于大連等城市設立的1000萬-3億元的物流專項資金;青島設立的對物流項目投資額10%至20%補助的力度明顯不足。除了資金補助不足外,煙臺市在對物流企業建設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也相對偏弱。
三、促進煙臺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專項扶持資金投入
煙臺市促進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制定和實施中應加大專項扶持資金的投入,在全市范圍內加大物流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尤其是關系到物流園區的建設和生產服務性行業的項目更需要重點扶植建設。在對物流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建立物流企業與煙臺本土金融機構的有效對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的資本向重點建設的物流產業企業流動,為有發展前景的物流企業設立重點資金保障機制,并提供相應的資金擔保[4]。
(二)培育現代化主力物流企業
在物流企業的建設方面,政府應加強與全國知名物流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導知名物流企業在煙臺扎根發展,提升招商引資的力度,在設備采購、金融支持和技術專利等方面為現代物流企業發展打好基礎,積極促進現代物流企業項目的建設運營。
(三)加快培養引進專業人才
鼓勵和支持物流企業與市內開展物流專業的高等院校進行合作,一是引進物流專業性強的管理類和技術性人才,二是對現有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專業水平,進而提高企業整體專業和服務水平,帶動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