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幾年來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發展相當迅速。2014#,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流量為78.09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6.3%;存量為476.33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5.4%,僅次于中國對香港和歐盟兩個地區。隨著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發展和“一帶一路”構想的推進,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第三大投資地區。
一、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
(一)投資總額增長迅速
根據近十年的數據,從2005年的1.58億美元到2014年的78.09億美元,中國對東盟的OFDI流量增長了49倍,OFDI存量規模擴大了接近38倍。從增長速度上看,2009年和2012年由于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增長速度放緩,其他的時間無論是流量還是存量,增長速度都非常迅速。
(二)對東道國投資量差距較大
根據《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公報》的數據,中國對新加坡的投資達到中國對東盟OFDI的43.33%,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后占比14.26%。老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投資存量占投資總額的39.41%。而發展較落后的文萊只占0.15%,緬甸只有8.24%。
(三)投資領域逐步拓寬
2014年中國對東盟OFDI的傳統三大行業——農、林、牧、漁;建筑業;采礦業——投資流量共為22.54億美元,所占比重為28.8%;存量共為118.59億美元,所占比重為24.8%。傳統三大行業所占比重一共在四分之一左右。而新興行業比如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電熱煤水業更受企業的青睞。
由于廉價勞動力的原因,制造業的投資流量較大,為15.22億美元,所占比重為19.5%。租賃和商務服務是近年興起的投資行業,投資流量為12.39億美元,所占比重為15.9%。批發和零售業也比較火熱,投資流量為11.18億美元,所占比重為14.3%。
二、變量的選取和模型的建立
(一)變量的選取
影響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因素有很多,不僅僅和貿易、匯率和東道國GDP等綜合國力類因素,還有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技術資源、基礎通訊設施和基礎交通設施等資源類因素。本文以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OFDI)為被解釋變量,以九個宏微觀因素為解釋變量,多方面解釋了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被解釋變量如下:
中國對東盟的出口(CEX)用來衡量貿易出口與直接投資的關系,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用來衡量該國最基本的生產和消費能力,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貨幣名義匯率(ER)用來衡量投資國面臨的貨幣兌換成本,這里采用一美元兌換當地貨幣的標價法,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基礎通訊能力(ICT)是每百人所擁有手機的數量,用來衡量該國通訊能力。一國通訊能力越強,越能促進中國企業在當地的運營,所以我們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航空鐵路運輸能力(AR)是每公里的航空和鐵路運輸量的加總,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勞動力總數(LABOR)用來衡量該國的勞動力資源,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專利總數(TECH)用來衡量該國技術水平。當地的技術水平越高,中國企業的相對技術優勢就越小,所以我們假定其效應為負。
東道國自然資源(NR)用來衡量該國的自然資源,假定其效應為正。
東道國政治穩定度(PV)用來衡量該國的政治環境,假定其效應為正。
中國對東盟各國的出口出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對東盟各國的直接投資出自《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公報》,其他變量都出自于世界銀行官方網站。另外,由于緬甸大部分數據都有缺失,我們將其排除在外。
(二)模型的建立
(三)面板數據模型的選擇
我們在實證檢驗首先要確定是該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Hausman檢驗能夠確定模型使用類型。Hausman檢驗假設隨機效應模型為正確模型,如果假設成立,則隨機效應模型比固定效應模型有效,如果假設不成立則應該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此我們用statal 2.0軟件對面板數據進行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Prob>chi2=0.0000,強烈拒絕原假設,應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
從回歸結果上看,大部分系數都高度顯著,只有LOGTECH不顯著。三個R和F統計量都顯現出很好的擬合眭,表明模型有非常好的解釋能力。
進一步觀察可以看到,有幾個變量對LOGOFDI的影響力是比較大的。LOGCEX每增加1%,LOGOFDI就增加1.18%。LOGGDP每增加1%,LOGOFDI就增加2.33%。LOGER每增加1%,LOGOFDI就增加1.78%。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勞動力因素了,LOGLABOR每增加1%,LOGOFDI就增加16.91%。說明勞動力充沛的國家對中國企業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另外,有幾個變量雖然系數為正,但比較小。LOGICT每增長1%,LOGOFDI就增長0.55%,說明良好的通訊設施可以促進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LOGAR每增長1%,LOGOFDI就增長0.11%,說明通暢的物流.運輸能力也可以促進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nr,pv的系數分別是0 03和0.57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穩定的政治環境都對國際直接投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唯一的一個負系數變量是專利。LOGTECH每增長1%,中國對其直接投資就會下降0.14%。說明我國對東盟直接投資較多的國家是比中國科技具有相對劣勢的國家。
四、結論和建議
本文根據2003-2013年東盟九國的面板數據得出,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的主要因素是勞動力資源、東道國經濟規模、東道國貨幣匯率和中國對該國的貿易出口四個因素,都反映了強烈的市場尋求動機和降低生產成本的動機:一方面開拓東盟市場,另一反面充分利用東盟的勞動力資源并減少成本。資源尋求動機雖然存在,但并不是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據實證檢驗,本文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繼續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積極在東盟國家直接投資。從效果上看,先要鼓勵企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產業直接投資開拓市場。另外,很多第三產業的市場也可以開拓,比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等等。
其次,東盟地區有很多自然資源有待開發,鼓勵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的“電、熱、媒、水”等行業直接投資,可以緩解我國的自然資源短缺問題,一方面減少對我國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將必要的資源返運回中國。
最后,引導一些國內過度競爭的企業向東盟國家直接投資,這樣可以避免國內的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