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本是企業參與競爭的一個重要基礎,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尺度。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企業的資本結構經歷了質的變化,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實現資本結構的最優化,各自都出現不同的問題,對于資本結構中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構成比例并沒有達到最優。因此,研究我國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的問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從資本結構及資本結構優化理論入手,分析我國上市企業資本結構現狀及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調整和優化我國上市企業資本結構的對策。這對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健全和完善資本市場機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股權融資;資本結構優化;盈利水平;激勵機制
一、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
融資不足,股權融資過度,嚴重依賴外源融資,縱觀我國上市企業的融資結構,內源融資所占的比例是極其低的(低于20%),而外源融資所占比例極其高。保留盈余是企業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是,我國的企業這方面欠缺很大,我國企業外源融資68.86%的比例遠高于其他國家。雖然我國上市公司仍以間接融資為主,但直接融資水平已有了顯著的提高。從直接融資結構來看,我國企業債務融資比重也偏低。這反映出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發展緩慢,債務結構不協調,債務融資結構不合理,說明我國債券市場發展不力,公司債券融資力度不足。
然而,由于我國上市公司嚴重依賴股權融資而不重視債權融資,導致本來很有彈性的可轉換債券、附認股權債券等融資工具發揮不出其調整作用,更不用說彈性較大的負債融資的財務杠桿作用無法得到很好利用了。且企業債務融資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率偏低,使得有一定融資彈性的短期負債幾乎不起作用。
二、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問題的成因
(一)國家“減少”財政供給。政府降低甚至停止了對企業進行國有資本的供給。但是,這部分供給是企業融資很重要的一個來源,尤其是對于大部分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上市公司,而這些“新公司”的制度體系尚未建立完善,某些方面還保留有之前國有企業的影子,所以突然間從制度上切斷這種政府資金的無償提供,就會導致企業向銀行大量舉債,這資本性融資變為債務性融資,很可能會導致企業資本結構混亂,債務負擔過重,尤其是上市企業,破產的風險和幾率會增大。
(二)資本市場太不完善。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發展慢,到處都存在著漏洞和可趁之機,如股票市場監管不力、透明度不足,導致出現上市公司接連通過“包裝粉飾”來吸金等反常現象和難以操控的局面,還有債券產品匱乏單一,無法達到融資需求等問題不斷涌現,這樣的后果就是資源的配置十分的不合理,極其無效,從而還引發了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嚴重不合理,負債率過低,股權偏好明顯等一系列問題。
(三)個人所得稅“削弱”企業價值。由于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相關制度體系不甚完善,個人所得稅比重偏低,不超過10%。我國33%的公司所得稅明顯高于個人所得稅,負債的節稅價值增值不容易被抵消。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實行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會削弱負債的利息稅盾,導致企業更傾向于股權融資,而且會引發上市公司稅前與稅后利潤嚴重不一致,報表經營業績出現與正常水平脫軌的泡沫化等嚴重問題,導致資本結構的極度不合理、不平衡。
(四)股票市場缺陷嚴重。我國股票市場雖然開始起步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其機制仍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股權分置改革后,2007年股市發展初有起色,但08年開始似乎又進入了蟄伏期,股市發展陷入困境。股票價格根本無法反映公司業績與發展的真實情況。
(五)債券市場不完善。首先我國債券市場中債券的發行機構主要是政府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真正的企業債券發行的很少,主要還是國庫券和金融債券,這一點距離發達國家差距很大。其次債券發行不如股票的發行那么容易和方便,過程要更麻煩,手續要更復雜,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成本。
三、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對策及建議
上市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包括內部微觀改善和外部宏觀環境的優化。企業內部因素主要是我國企業普遍面臨的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經濟績效有待提升的問題,外部環境則是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整個金融體系的不完善、金融市場的不發達以及金融產品的匱乏所造成的企業融資障礙問題。
(一)矯正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擴張將會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資本來源。
(二)股票市場規范化。鑒于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諸多制約市場和企業發展進步的缺陷與不足,推進股票市場的合理化、規范化發展進程是當務之急的大事。要防止股票市場發行價、市盈率畸高,控制投資者狂熱的短期投機行為。
(三)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債券市場發行機構和金融產品的不豐富導致債券特別是企業債券發展的空間很狹窄有限,所以政府有必要采取相應措施以便于更多的企業機構參與進來,這時候就需要國家和政府積極的引導與鼓勵,才會吸引更多的企業愿意投身于債券的發行與流通事業,也才能帶動更多更有實用價值的債券產品的創新,從而引導上市公司增大企業債券融資比例,使得財務杠桿得其所用,達到調節改善企業資本結構的目的,進一步提升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融資能力和資本結構的優化。
(四)深化銀行體改,加強金融監管。實現企業的資本結構優化離不開良好的企業金融環境。在中國,金融領域由于體系的不完善、市場的不發達以及產品的匱乏,導致資本大量外流,而沒有進入本來可以有效利用的地方。與發達國家有效配置資源的能力相比,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劉金環.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問題簡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27):147-149.
[2] 許明越.我國上市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5):18-19.
[3] 倪金鳳.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問題淺析[J].國際商務財會,2013,(5):42-44.
[4] 徐麗華.試論財務管理目標與資本結構優化[J].經濟視角,2013,(9):54-55.
[5] 饒紅敏.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研究[J].財稅金融,2013,(9):67-68.
[6] 徐春麗.企業資本結構戰略規劃[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7] 芮美明.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J].金融證券,2013,(11):72-73.
作者簡介:賈鵬宇(1992-),女,漢族,山西長治人,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在讀,畢業于天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