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而市場經濟下的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推動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金融市場在發展中國家不夠成熟,金融的深度以及金融的廣度還遠遠不能達到金融市場標準。金融約束政策的實施是我國經濟轉變的一個重要內容,一方面,金融約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提高我國經濟實力;另一方面,金融約束政策的要求條件過于理想化,而市場經濟下的金融體系不具備如此成熟的結構,嚴格的金融約束政策也對我國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關鍵詞:金融;約束;發展;經濟;效率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針對我國目前國際形勢以及發展狀況,我國實行的金融約束政策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金融約束政策不同于金融壓抑政策,它的根本目的是為金融帶來市場,促進金融的發展;與此同時,金融約束政策的干擾又可能會阻礙金融深化,資金與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配置。金融約束政策歷來頗受爭議,我國目前的市場形勢下金融行業的發展與經濟效率的分析是所有人應當關注的重點。
一、金融約束政策理論與模型
(一)金融約束政策簡述
首先應當注意的是,金融約束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不成熟的金融市場提出的金融政策。早在70年代,各國經濟學家和學者就發現金融市場的不成熟性(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的嚴重影響),影響經濟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和肖((R.I.Mckinnon and E.S.Show)提出金融約束理論。金融約束理論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國家往往不具備成熟的金融市場。麥金農和肖((R.I.Mckinnon and E.S.Show)就金融自由化、金融資產形式單調等現象)會對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經濟的增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并在其著作《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中詳細闡述了金融壓抑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據此提出了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廢除金融管制的概念。我國經濟學者根據我國金融約束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認為金融市場中的利率、數量、價格等約束造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危害,其具體表現為,金融約束造成信貸資源浪費,企業負債過度。金融約束政策的實施歷來受到各國學者爭論,金融約束政策一方面可以推動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促進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金融約束政策的嚴格實施會破壞市場的結構性,金融約束政策只有在理想化的市場條件下才具有可行性,因此金融約束政策會給金融市場以及整個經濟體系帶來負面的影響。
(二)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麥金農和肖((R.I.Mckinnon and E.S.Show)在金融自由化理論提出的前提下設想的瓦爾拉斯均衡市場必須建立在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并且競爭市場具有同等量的信息量以及市場結構不會被干擾的基礎上,然而,現實中并不會存在如此理性的市場結構(市場達到完全均衡,不受其他因素阻礙和影響)。在對金融約束嚴格的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發展與經濟效率分析中,由利率調控和信貸掌控等政府干預金融政策給經濟的發展與轉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行經濟效率的分析發現,金融約束政策可能會對一些技術先進、經濟發達企業的資本形成有一定的影響,進而阻礙金融市場的發展。美國計量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1942)基于宏觀計量經濟學方向提出向量自回歸法,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即VAR模型)。它是由AR模型推廣、簡化后的計量經濟模型,經常用于計量經濟學中的問題分析。VAR(value-at-risk)模型是描述一個樣本周期內,內生變量可以作為其過去值的線性函數,其基本內容為:假設一個樣本周期內的n個變量,a是n x 1常數向量,K是一個行列數均為x的單位矩陣,b是誤差向量,且VAR模型中的誤差項的平均值大小為0,每一個誤差項的協方差矩陣都是正定矩陣,那么可以寫出關系:
以上模型為VAR(p)模型,但在實際計量經濟學中,VAR(p)模型常常被轉化為下列式子:
Ax=a1Ax-1+a2Ax-2+a+b,該模型也被稱為VAR(i)模型。VAR模型是對風險價值估計,根據其他構建方式,VAR模型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在隨機波動切不存在自相性的經濟市場中,假設A(t)為該經濟市場中的組合資產估計價值,t表示該組合資產最后的剩余價值,t為k(假設k表示該經濟市場中的置信水平)值下的投資組合剩余價值(t*代表最低投資組合剩余價值),R表示k(假設k表示該經濟市場中的置信水平)值下的收益率(R*代表最低收益率),e為投資組合初期價值,可以得到式子:VAR=t—t*,t*=e(1+R*),VAR=e[t(1+R)]-t(1+R)。值得注意的是VAR模型建立的條件必須建立在市場具有有效性并且市場具有隨機波動的前提下。
二、金融約束政策下的金融與經濟效率
(一)金融約束政策對金融資源配置造成的影響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在改革開放以后,金融資源配置受到金融約束政策的影響,國有企業得到更多的金融資源,而非國有企業受到金融約束政策影響,只能得到少量的金融資源,這種極度不合理的金融資源配置被稱為“金融歧視政策”。金融約束政策本意是通過實施一系列制度,使企業部門在市場上擁有更多的租金機會,根據租金效用函數實施的金融約束政策實際上扶持了一大部分國有企業對于金融資源的攝取,意在加大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力度。這種金融政策導致了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之間資源配置的極度不均衡。我國政府在一段時期內持有租金偏好的態度,金融體系不完善、不合理性導致國內各行業之間的規模差距巨大,行業的規模極度缺乏平衡性。與此同時,由于金融摩擦導致的問題也屢見不鮮,典型的一個問題就是制造行業與服務行業之間金融體系造成的相對價格過高,而服務行業在這種金融體系的情況下競爭力遠不如制造行業,國內的行業逐步由制造行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我國對租金偏好轉變為效率偏好,我國金融體系中一直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給我國金融體系帶來一場變革,政府降低了對經濟市場租金分配的干預強度,主要影響因素由經濟市場元素以及經濟市場的需求決定。
(二)金融約束政策下經濟效率的改變
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是指整個社會范圍內的經濟運行效率。根據譚立東的論述,社會的經濟效率等于產品與投入的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資源之和的比值,簡而言之是經濟效益與經濟速率之間的關系。我國金融約束條件下對許多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例如對我國收入增長率之間的影響:
由圖可知,金融約束政策下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居民收入增長率,即金融約束政策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而金融政策約束性一般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控制利率,控制利率是指控制銀行存款與貸款的利率,一般來說,金融約束會將銀行利率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它一個方面會降低銀行的成本,減小市場投資風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的競爭程度。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金融約束政策要對經濟的發展起到作用,必須建立在滿足一定的條件基礎上,而金融約束政策實施的條件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例如金融約束政策要求阻斷市場內的直接融資,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通貨膨脹對于市場的影響較小(通貨膨脹可以進行預測或者通貨膨脹率較低),現實中基本很難存在理性的市場結構,所以金融約束政策的使用范圍有限,并不適用于我國龐大的經濟市場。其次,金融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金融約束政策可以限制住居民將銀行存款轉化為證券等其他資產轉化,這保障了銀行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保證其進行發展。通過政府的干預,銀行資金的借貸受到限制,銀行的金融體系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與此同時一些競爭力較低,收益率不高的小型銀行也能從中得到發展。從整體來看,金融約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推動,提高我國整體經濟效率,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金融約束政策的實施環境過于苛刻,發展中國家不具備這樣的基本市場條件,所以金融約束政策會阻礙經濟的發展,進而降低整體經濟效率。
三、結語
本文通過我國在金融約束政策下金融行業與經濟的發展進行分析和探討,結合VAR模型進行相關的分析,對我國金融的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改變進行研究得出結論:金融約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效率,另一方面,金融約束政策的實施太具局限性,我國的經濟市場根本無法滿足其假設基本條件,金融約束政策會對我國的金融行業乃至整個經濟體系造成負面影響。金融約束政策的實施應當根據具體市場結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進而起到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率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少國.金融約束政策對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績效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2014(02).
[2]郭妍嬌.金融約束對上市公司投融資行為影響的研究[J].科技廣場,2015(05).
[3]翟淑萍. 金融發展與企業投資效率——基于融資約束與預算軟約束視角的分析[J]. 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