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策執行是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后,將政策所規定的內容變為現實的過程,是為實現政策目標而重新調整行為模式的動態過程。此文章闡述了公共政策執行的對策,并對對策也進行了全面的梳理。
關鍵詞:公共政策;阻礙;對策
政策方案一旦經合法化過程并公布之后,便進入政策執行階段。政策執行是政策過程的中介環節,是將政策目標轉化為政策現實的唯一途徑,是檢驗政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政策執行的有效與否事關政策的成敗。因此,政策執行是整個政策過程的又一個重要階段。政策執行在政策活動及其生命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公共政策執行具有如下特點:目標的導向性、內容的務實性 、行為的能動性 、影響的深遠性、手段的強制性。公共政策執行的意義也很重大,有以下幾點:(1)公共政策執行是實現政策目標的重要途徑。公共政策的價值和意義只有通過政策執行才得以實現。(2)公共政策執行是檢驗政策質量的唯一環節。公共政策正確與否、質量優劣、時效有無都必須經過政策執行才能得到檢驗。(3)公共政策執行是制定后繼政策的基本依據。政策執行過程中反饋過來的實踐經驗與政策信息,是公共政策執行再決策和制定后繼政策的基本依據和重要參考。因此提出阻礙公共政策執行的對策就尤為必要。
一、使公共政策更加合法化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須符合法律規章和制度程序。只有使政策制定的制度程序規范化, 才能保證政策制定過程的合法性, 使公共政策在嚴密的制度安排下得以產生, 從而避免公共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不規范性。政策制定過程必須公開化, 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避免“黑箱”操作。公共選擇決策模式認為, 在國家或政府中決策人和其他人沒什么不一樣, 既不更好, 也不會更壞, 都一樣會犯錯誤。政策制定必須符合民主化原則, 決策的民主化是現代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 它追求社會公正, 強調公民參與。決策的民主化, 使民眾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決策, 從而有利于避免濫用權力和獨裁, 降低公共政策的決策風險。
二、提高公共政策執行人員的素質
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直接與執行主體的素質有關。為了減少執行偏差, 既要提高其思想政策素質, 增強大局觀念, 防止和克服以權謀私、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 強化職業道德, 規范執行行為, 自覺抵制以權謀私和弄虛作假;又要提高其理論水平,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 善于辯證思維, 以大局、戰略為重, 防止和克服短期行為。還要提高其業務素質, 拓寬知識面, 調整知識結構, 補充薄弱環節, 提高綜合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建立高效的公共政策執行機制
政策執行能力的強化與提高, 有賴于各個方面的綜合改進與配套, 而建立一個有效的行政執行機制, 是進行其他改革的基本前提。首先, 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對公共政策的執行具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它能夠處理公共政策執行機構內部及其與其它組織機構的各種關系, 使之運轉協調、工作靈活, 從而為公共政策的順利執行提供根本的組織上和制度上的保障。而且,作為一種典型的組織行為, 公共政策執行的過程也是在行政組織體系內從上到下的貫徹過程。優化政府內部的管理體制, 簡化其組織結構, 就會簡化政策執行的流程, 防止或減少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失控。其次, 強化有力的監督控制。因為公共政策控制是政策運行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和手段, 只有實行有效的公共政策監控, 才能防止政策失控以及根據變化了的客觀情況對該政策進行及時的調節和完善。因此, 要制定可行的控制標準, 并對照標準檢查政策執行行為, 發現偏差, 及時采取得力補救措施和辦法, 防止政策執行中失控。
四、優化公共政策執行的環境
首先, 要形成公共政策的民主決策觀念、專家咨詢觀念、集體決策觀念, 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協商的公共政策環境。其次要完善公共政策的執行、評估等方面的制度, 優化公共政策的制度環境。為了保證公共政策的執行, 使公共政策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 有必要將公共政策納入法律的軌道。第三, 完善公共政策的組織環境。建立以決策為中心, 以信息搜集、處理、咨詢、監督、評估為支持的公共政策系統, 理順各決策組織與各決策主體之間的關系, 從而為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執行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最后, 要加強公共政策的資源投入。政策的執行離不開政策的投入, 政策投入的主要因素是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 有形資源主要指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 而無形資源主要指公眾的政治心理傾向和政治行為習慣。這些資源的投入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執行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執行, 必須注意通過資源投入, 尤其是通過無形資源投入來創造政策的文化社會環境。為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執行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傊?, 除了必須保密的公共政策由國家法律或制度明確規定外, 其他各項政策都要向公眾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并且要公開政策的具體規定、界限, 公開辦事程序、辦事機構和辦事人員, 鼓勵全社會對政策執行活動實施公開監督。在這個基礎上, 努力形成正常的社會心理環境, 以提高對公共政策執行后果的社會承受力, 進而減少政策執行可能帶來的負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旭斌, 余二亮.公共政策執行阻力分析就對策[ J] .行政與法, 2003, (8).
[2] 張金馬,《公共政策分析》,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