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二五”時期,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諸多成績,這為甘肅民族地區“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面對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既有動力,同時也面對諸多的艱巨任務。
關鍵詞: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
2012年甘肅省第二次黨代會上提出了文化強省、建設文化大省戰略,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努力把文化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一階段,文化產業在國家和省域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甘肅民族地區對文化產業發展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政策和指導意見,一批文化企業相繼成立,規模不斷擴大,文化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一、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一)國家戰略規劃重要機遇。“十二五”時期,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戰略機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建設為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發展契機。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構想的提出,對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商貿流通樞紐省份,甘肅成為連接中國國內與中亞、南亞和西亞國家的路上紐帶和產業交流基地,這對甘肅民族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而言恰逢其時,為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加強。較之于甘肅其它市州,作為農牧業交匯區的甘南、臨夏二州,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雖然文化資源富集,但是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并沒有體現出來。在培育文化企業方面,甘肅民族地區根植于當地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尤其大力培育中小文化企業,從項目、研發、品牌建設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在文化產品推廣上,甘肅民族地區舉辦文化研討會、民族文化藝術節、文化旅游節等大型活動,提高當地文化影響力,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
(三)文化產業規模逐漸擴大。中國經濟環境整體發展勢頭較好,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經濟環境,再加上政府扶持引導和文化企業自身的良好運營,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較快。到2014年底,甘肅民族地區共有文化產業機構465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11199人,億元建設項目14個,文化產業資產總額為20.25億元,產業增加值達到了5.72億元。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文化旅游、民族工藝、民族特需品等傳統文化產業助推作用明顯,文化創意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四)文化產業市場體系逐步完善。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不同門類、不同層次的廣闊市場發展空間。甘南以藏族風俗文化和藏傳佛教的宗教文化、臨夏以伊斯蘭文化為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資源,發展了藏香、唐卡、木雕、石雕、磚雕、氆氌卡墊、民族服飾、民族飲食等產業;建立起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休閑娛樂、歌舞演藝、工藝美術、文化藝術等文化產業門類;健全圖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演出娛樂、電影電視劇、民族藝術品等文化產品市場。
二、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展望
“十二五”時期,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雖然縱向上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橫向來看文化產業發展并不理想,落后于省內一些文化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十三五”規劃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干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這為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提供了發展方向。
(一)文化產業市場開放程度將不斷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文化產業市場逐漸趨向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運營環境不斷優化。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推出和實施是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發展平臺,為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品開拓了更大的國外市場,打開通往國際的大門。要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實現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文化產業與互聯網融合將成為經濟新增長點。網絡已經在國民社會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應用和“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與推進,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和互聯網密不可分,“互聯網+文化”和文化產業“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也將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甘肅民族地區文化企業發展較少與互聯網、物聯網相結合,企業組織、運行方式、銷售方式仍然是以傳統實體店面為主,推進文化產業在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等方面基于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模式,對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將大有裨益。
(三)創意人才在文化產業發展中越來越重要。“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創意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將會成為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此外,創意文化產業也將滲透到其他行業,“創意+”發展模式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最重要的是培育和挖掘創意文化人才。然而目前甘肅民族地區創意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都存在較大缺口,這成為制約當地文化產業發展最明顯的短板之一,因而,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否培育、挖掘高水平創意人才,將成為影響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
(四)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融合發展將成為主趨勢。與以往的五年發展規劃不同,“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沒有明確提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說法,這意味著在日后的文化建設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將會呈現逐漸融合統一的局勢。例如,很多甘南、臨夏的大餐廳中增加了體育活動、游戲比賽、文藝演出等;會展活動中也增加了書畫交流、文藝演出、古玩展售、花卉展售等多種項目。通過這種方式,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又無形中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務,此外通過政府購買和服務外包等形式逐漸讓文化企業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來,文化企業也相應承擔一定的公共文化供給責任。
(五)文化與科技融合趨勢將不斷加強。2014年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引發《關于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工藝品業要在保護多樣性和獨特性的基礎上,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促進特色文化元素、傳統工藝技藝與創意設計、現代科技、時代元素相結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快工藝美術產品、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科技和時代元素相融合。在“十三五”發展階段,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甘肅民族地區已經出現了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發展趨勢,例如,甘南石版畫制作和臨夏磚雕生產將傳統手工技藝和現代科技中的平板噴繪技術、精雕技術相結合,以更加細致、精美、高效的優勢迅速打開文化消費市場。
在“十三五”規劃中,尤其提出了要將文化產業建設成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表明文化產業發展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根據甘南、臨夏兩州近幾年文化產業發展來看,在“十三五”時期,甘肅民族地區文化產業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