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高職學生而言,畢業之后是否能夠直接上崗直接影響到其能否就業以及就業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能夠實現就業和上崗之間的“零時差”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陜西工商職業學院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的實際做法,構建了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試圖從現實層面解決這一難題。
關鍵詞:資產評估;實踐教學;教學專業聯盟;績效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而技能型應用人才能力的提升關鍵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落實。要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就需要有實踐教學體系作保障。加強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提升教師雙師素質水平。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體制,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實現就業與上崗的“零時差”。
一、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應該更體現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實踐性與開放性。因此對于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其畢業之后是否能夠直接上崗直接影響到其能否就業以及就業水平的高低。學生在校期間實踐能力的提升主要通過實踐教學來實現,因此,能否構建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瓶頸。目前開設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相關高職院校,其實踐教學條件普遍存在校內實訓室不健全、校外實習基地數量不多、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無突破的問題;此外,與實訓配套的教材、評估案例匱乏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通常處于“學做”分離的狀態,無法真正實現“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因此,構建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理念
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中應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企業需求為主導,以職業實踐為根本”的總體設計要求,以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依托,突出實習實訓與理論知識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職業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增強實訓內容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總體推進。一是“硬件”建設,即校內外實訓條件建設;二是“軟件”建設,即師資力量、教材配套、軟件配套等。
在硬件建設方面,首先是校內實訓條件建設。要在校園內實現“教學做”一體化,首先要有載體。因此,結合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需求,可以在學校內部成立專門的資產評估仿真模擬企業、資產評估模型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室。教師可以直接模擬企業內部,結合相關業務,講解理論知識,學生也可以在“職業環境”中體驗職業氛圍。同時,為了實現校企合作共贏的新體制,可以在校內設立評估機構的分支機構。其次是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功能是滿足學生操作性實習及畢業頂崗實習,建設重點是探索校企共育、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預就業頂崗實習等各種形式的合作模式。鑒于資產評估機構每家單位的用人需求多在3-5人,學生在頂崗實習時無法實現集中性實習,因此可以聯合多家企業實行“集合式”頂崗實習模式。
在軟件建設方面,首先是實踐教師隊伍建設。當前從事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教學的專任教師大多是會計、財務管理、機械工程等其他專業轉行而來,并沒有經過系統的資產評估專業學習和實踐,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有待提升。要改善現有狀況,對專職教師采取國內訪學即派送到國內外專門開設資產評估專業的高等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和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培養適合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高職職業教育的專職教師;同時,聘任校外資較深的企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構建兼職教師資源庫,為學生輔導實踐教學。其次是配套教材建設。目前,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的學生所使用的教材主要為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的教材用書。該教材更注重證書的考取,與當前高職教學提出的“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無法完全吻合,因此需要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編寫配套教材,實現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的理論與實踐教學。
最后是評估軟件建設。當前資產評估業應用比較多的軟件為鼎信諾資產評估軟件,同時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和山東經貿職業學院結合該軟件分別編寫了《資產評估模擬實驗》和《資產評估模擬實訓》教材。但是從該軟件的使用過程中發現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無法實現網絡平臺操作,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只能在校內實訓室進行模擬演練,課余時間無法進行操作。因此在未來根據教學需求可以與軟件開發公司共同開發基于真實案例的3D虛擬資產評估模擬平臺,既能滿足教學,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三、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后預期績效分析
該體系構建之后,可以基本實現高職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依托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與各評估機構的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將“工學交替—綜合仿真模擬實訓—頂崗實習”有效銜接,形成“教學—生產—經營—實習—服務”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校內外各項實習實訓,實現 “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目標。
(一)以校內分支機構為依托,實現學生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的日常學習。
在日常專業課課程學習中,通過在學校內部成立的分支機構承攬一定的資產評估業務,同時鼓勵學生自己承攬一定的業務。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提高與外部單位的溝通、協調能力。業務承攬之后,由學生在專任教師及校外專家共同指導下完成評估報告,學生可以切實體會評估的真實流程以及具體操作,為畢業工作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同時在日常教學的實踐環節,聘請校外專家為實踐課教師,落實“評估師進課堂”,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零距離”。
(二)以“資產評估教學專業聯盟”為平臺,實現學生“校外輪換制”頂崗實習。
實訓課合理穿插安排于學期授課計劃中,隨著教學進程內容的要求,結合資產評估機構的業務需要,專業課教師及兼職教師有計劃的帶領學生到資產評估現場進行有報酬輪換制頂崗實習。
(三)以校內仿真模擬企業為載體,實現學生資產評估仿真實訓的真實性。
大三上學期期末,在學完相應專業課程之后,畢業實習之前,本專業學生可以進行一次系統的資產評估仿真實訓。該實訓的實施由專任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本專業的合作企業,由學生對企業的整體資產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原所學知識整理相關資料并選用適當的方法完成評估報告。
參考文獻:
[1]常麗 基于建構主義的資產評估實踐教學設計.中國資產評估,2012,(5).
[2]張淑云 中央財政支持的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探析.輕工科技,2012,(3).
[3]楊凌云淺談資產評估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概覽 [M] . 2005.
[5]文蘭 . 淺論我國高校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學 投資與合作,2011 ( 1) .
作者簡介:張華,女,黑龍江省洮南市,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碩士學位 主要從事會計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 。
郝源,女,山東菏澤,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學士學位,主要從事會計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