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是每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對企業來說把排污權交易作為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一種重要手段勢在必行,所以,排污權交易成本的控制對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因素都對其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市場發育不夠健全、排污權初始分配障礙、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成為目前企業急待解決的問題,達到有效控制排污權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環境保護;排污權交易;成本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污染物排放量隨之大幅增加,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是永恒的話題,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允許企業進行排污權的交易。因此,對排污權交易成本的控制至關重要。
一、排污權交易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排污總量成本計量的準確程度不夠高
企業本身的排污總量成本的明確,幫助企業判斷防止污染的邊際成本是比排污權價格高還是低,以此對交易成本控制進行決策。但在實際中,一方面由于我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開展得較晚,不夠成熟,排污總量測定技術的缺失導致企業排污總量成本計量欠缺準確。 其次是管理上的難題,為了不失去總量控制的目標,一旦科學核定區域內排污總量后,短時期內不適合在進行調整。
(二)排污權初始分配方式不夠科學
當前,無償分配、 政府定價出售和拍賣等是我國排污權的初始分配方式,這些分配方式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利于企業對排污權交易成本的控制。無償分配是指排污企業不需要付出成本代價,致使今后在企業進行排污權交易時沒有相應的價格作為參照標準。而采用政府定價出售方式,雖然不需要確定初始分配的比例,但是會造成由于不能準確得到供求信息,無法制定合理的價格,就有可能導致政府部門操縱價格現象的出現,如果售價太高,就會使企業成本的投入大大增加,如果售價太低,就會失去意義。 再者采用拍賣方式體現的是一種公平公正,通過公開競價使排污權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掘,但在拍賣過程中,各個企業自己的經濟實力對初始分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通過操縱市場,滿足自己的需要,根本不會考慮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及造成的不公平,致使對排污權初始成本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三)市場機制不健全不成熟
一個成熟的市場機制不僅為各個企業之間的成功交易提供了保證,而且健全的價格機制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可以使管理成本極大地降低,反之,就會影響排污權交易成本控制效果。排污權交易就是利用市場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從而進行環境保護的一種有效的經濟手段。但是現階段,政府對排污權的交易依然進行著干預和壟斷,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行為,原因就在于政府部門還沒有轉變觀念,還沒有成功的進行角色轉換,因此,不僅不能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反而起到了限制作用,也使企業排污權交易的價格失去了公允,結果造成排污權交易價格一直高高在上,很難降下來,在一定程度上對排污權交易成本的控制造成了影響。
(四)缺乏激勵政策
但目前,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企業減排意識非常淡薄,對治污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也不積極,治污力度也會下降。如果在采用排污權交易政策時,由于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好而獲得較多較高的回報,就會激發企業采用先進技術進行減排,就會使企業降低成本,加上合理有力的懲罰制度提高污染企業的違規成本,兩方面結合使用,引導企業經濟有效的方式解決污染問題。
二、解決企業排污權交易成本控制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完善總量控制,健全排污權交易初始分配模式
針對實際情況,對總量控制實行國家、省級、城市三個層次有機結合,環保部門要在技術方面不斷提升,其次,通過立法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完善總量控制制度。
為了提高初始分配的公平性,應該對排污權初次分配制度的進行健全。應以排污權的有償使用方式為主;對于技術進步企業或需要政策扶持企業,無償分配可以作為激勵起到輔助作用;對無償占用排污指標的單位進行全面的監控,發現問題及時懲治。
(二)設計有效的排污權交易規則
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設計出切實可行的交易規則。首先,開放市場,使企業可以自由出入市場, 隨時進行交易。其次,政府應提供排污權交易的指導價格或指導價格幅度, 使交易數據有一個相對準確合理的基礎。再次,政府應鑒定審核交易指標,保證交易指標的可實施性。最后,要求企業盡量安裝在線監測裝置, 以確保排放數據的準確性。 在交易規則中政府應對監測數據和處罰方法等做出詳細規定,并對交易進行整體評估,明確交易各方責任。
(三)建立交易信息平臺
建立排污權交易信息平臺,為交易各方提供供求信息,開展環境容量、排污量的儲存等業務。可以降低排污權交易信息搜集的成本,包括了解誰擁有或需要排污權、排污水平、 排污權的供給與需求關系等基礎性信息, 并為交易活動提供保障和指南,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四)完善激勵與懲罰機制
首先,對交易市場參與主體的活動進一步規范,做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其次,提高懲罰費用, 增大排污成本,促使排污權交易中買方積極尋購合適的排污權。 再次,加強政府環境監督力度,通過監控,及時掌握排污權的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最后,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于積極進行環境污染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或者積極出售排污權的排污企業,從資金、稅收、技術等方面給以支持,提高企業的效益, 調動企業的熱情;對于既不減排也不參與交易的排污企業, 可以提高企業的單位罰款額度甚至是停業整頓,處以重罰,逐步建立起以市場手段為主,法律、技術和行政等手段為輔的一整套完善的污染治理體系。
排污權交易成本的控制對企業的長效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控制排污權交易成本,促進企業加快治理污染,從源頭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才能遏制污染繼續加重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甄杰,任浩 排污權交易市場構建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
[2] 張勁松, 曹偉萍 排污權交易成本動因分析[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12.
[3] 張勁松, 張亦弛 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研究[J] 會計之友,2011.
[4] 肖序, 鄭玲 資源價值流轉會計—環境管理會計發展新方向[J] 會計論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