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接著分析了改善措施及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前景的展望。
關鍵詞:污水處理廠;中水;方法
一、我國污水處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空置率對運行成本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存在房地產過度開發現象,許多地塊的樓盤都存在空置率高的情況,基本很難保證建設完成后在短期內入住率達到設計居住人口,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在短時期內的處理水量也就不可能處理到設計水量。所以在選擇工藝時,應選擇可以根據實際處理水量進行處理的工藝,以降低運行成本,同時盡量分期建設、運行,以符合水量的增長規律,避免浪費。
(二)運行成本。污水處理設備的運行成本與用戶所繳的污水處理費、中水水費之間的關系決定著處理系統今后是否能夠正常運行下去。在過去幾年內有很多工藝就是由于運行費用很高,建設完成后運行一段時間入不敷出,最終導致系統停用或者降低處理標準,超標排放等。
(三)投標范圍的不明確。污水處理工程的投資一般主要由污水管線、附屬構筑物、土方工程、土建工程、設備及安裝工程幾部分組成。但在投標報價階段,乙方報價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由于設計界限不清而造成的漏報,進而造成對整體工程投資估算的不準確。因此,在招投標階段,應將各個工程各分項內容分清,明確各專業責任范圍,不能出現只報出土建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又提出土方工程等類似的問題。避免因前期招投標缺項露項,霍各方職責不清,而導致后期設計施工等階段出現問題,以致整體投資額偏低,工程質量降低的情況出現。
(四)處理工藝及管理水平較落后。我國現已建立的污水處理廠,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建的污水處理廠大部分采用的是傳統活性污泥法,受現有工藝技術水平、設備條件以及管理水平等限制,其普遍存在脫氮除磷效率較低,污水處理運行穩定性較差等技術難題,難以達到新的環境標準所規定的排放要求的問題。因此,老廠的改造,新廠的新技術應用,管理人員素質及水平的提升都是勢在必行的。
(五)處理系統對環境的影響。二次污染是在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時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污水處理系統中機械設備的噪音、污水散發出的臭氣、地上污水處理廠房對環境美化的影響、污泥處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隱患,這些都可能對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
在污泥處置方面,目前很多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并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處置, 從而造成污染的轉移,許多污水廠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后續的污泥處置問題, 大部分污泥都是在濃縮壓濾脫水后即送外填埋, 缺少污泥消化、發酵、干化等減容、減量以及穩定化處理的設施。
在尾水處置方面,污水處理后尾水的排放也會對水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經過多個城市的相關文獻數據分析可知,城市污水經達標(一級 B 標準)處理后,仍然對城市水體的水環境具有很大的影響。再生率越小,污水排放量越大,受納水體容量越小,水體水質發生變化的幅度就越大。對于不同基礎條件的地表水體,越優質水體接納排污后,水體水質變化的幅度越大。因此,應從提高污水處理標準以及提高污水處理后回用率著手,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
(六)中水回用等污水處理回用普及率低。我國污水處理系統建設還十分落后, 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的污水治理晚了3 0O年, 而管網建設更是晚了10 多年, 這也正是我國水資源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 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相關政策、法規已迫在眉睫。許多城市由于建設中水回用系統前期投資大、水費高、不好管理等因素,均未能很好的實現污水的二次利用。因此應加強政策管理、提高中水普及率。
二、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發展趨勢
(一)合理設計規劃、分期進行建設。通過合理規劃, 制定污水處理系統的分期建設計劃, 不僅能有效緩解城市水污染壓力, 更為建設資金的籌措爭取了寶貴時間, 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外污水處理系統的分期建設既體現在污水廠的數量、規模上, 又體現在污水處理程度上。
(二)工業廢水處理與城市污水的合理處理。工業廢水與城市污水是合并處理還是分別處理,是多年爭辯的老問題,世界各國都存在,在我國更為突出。工業廢水與城市污水處理的關系能否合理的解決,關系到如何發揮投資效益,即能不能使有效的資金更好地用于防治水污染的問題。今年來,各大中小城市的規劃中,工業用地呈現集中化趨勢。各新型的產業園區層出不窮,這也脫離了老式的分散工業廠房造成的管理不便的困境。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在工業產業園區,建設分級污水處理設施,即特殊工業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并且建設污水處理廠,同時處理普通工業的廢水以及特殊工業一次處理后的尾水。
(三)建設環保、現金型的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是消除污染、化害為利、造福于民的產業,建設污水處理廠要消除自身對環境的污染,特別是隨著環保法的深入人心,全民環保意識的增強,污水處理廠自身的污染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以從少到多,從低級到高級。結合我國實際,盡量開發高效、低耗的處理技術,以便在財力、物力不充足的條件下,經濟有效地解決水污染防治問題。
同時,要提高污水產業技術裝備國產化、系列化、成套化水平。加快開發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或國內空白的污水技術和產品;鞏固和提高具有一定比較優勢、國內市場需求量大的技術和產品;淘汰設計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的技術和產品。
(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污水經過不同深度的處理后,成為人們的第二水資源。污水經過處理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會淡化了污水處理的意義。中國水資源的擁有量在世界排名第121位,說明我國淡水資源匱乏。實踐證明,再生水作為水源是較為可靠的。但是人們對再生水的認識有偏見,因此給再生水利用渠道的開發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但面對淡水資源的稀缺,人們重新認識再生水,把再生水利用的渠道拓寬,要因地制宜根據需要確定利用途徑。例如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市政、園林用水、生活雜用水、城市二級河道景觀用水、利用現有坑塘儲存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溉用水等。
針對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中存在的問題,為促進和推廣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保證已建回用設施能發揮應有的效益,需建立相應的技術經濟政策和配套的管理措施。在政府的引導和監督下推進其產業化、市場化,使之持續、健康的發展,真正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城市環境由于經濟的發展被破壞,為了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對城市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必須實現全程把控,吸取國外的先進技術,從政策扶持、嚴格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污水處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葉雯,劉美南.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給水排水,2002.
[2]王靖.城市污水處理特許經營服務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7.
[3]李壯.中國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經濟與管理政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