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房屋建筑預應力是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新興起來的一種施工技術,其在不少建筑工程中廣泛的應用解決了大跨度的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受到荷載的影響而出現開裂的現象。同時,采用這種施工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單位的資金投入,同時也提高了工程架結構的施工空間。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預應力施工技術十分的可靠,其設計理念新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建筑物的抗震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對預應力技術的特點以及施工質量控制的要點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次研究對更好的開展預應力施工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預應力施工技術
房屋建筑預應力是建設部推廣的一項新技術,其解決了跨度混凝土在受荷時的決裂程度,同時也減少了混凝土的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結構的試用空間,大大地降低了工程造價。預應力技術保障可靠,設計理念新穎,一定程度上對于多發的地震災區具有一定的抗震保證。
一、預應力施工技術特點分析
與傳統的施工的房屋結構相比較,預應力結構具有很多的優點,具體的表現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預應力結構的使用性能能夠有效的改善,保證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其次,構建的整個橫截面的高度降低了很多,自身的重量能夠大大的減輕;再次,能夠充分的使用具有高抗震強度的鋼材;第四,當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之后,構建閉合比較容易,并和之后恢復的能力和比較強;第五,預應力的結構抗剪承載能力能夠獲得極大的提高,建筑物的抗疲勞強度不斷增加。
二、預應力結構施工的核心要點以及質量控制措施
(一)必須要控制施工過程中施工材料的質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施工材料的質量是整個項目工質量的基礎保證。在預應力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預應力鋼筋是最主要的施工材料之一,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好預應力鋼筋的質量,加強對鋼筋質量的進場檢驗。對于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鋼筋,除了需要生產廠家提供產品合格證明之外,還需要預應力鋼筋的檢驗報告,保證在各個環節的質量把關。所有的證明材料齊全之后,才能夠允許其進入施工現場。施工材料運輸到施工現場之后,應該按照施工的標準和要求對材料進行檢查,只有檢查合格后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此外,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控制一些施工工具的質量。例如夾具、連機器、錨具等設備,這些施工工具不能夠隨便的確定,應該按照施工的標準綜合進行確定,確保這些工具在使用之前都符合施工的要求。總之在施工過程中只有全面保證所有的材料和硬件設備都符合施工的要求,才能能夠在最大限度的保證施工的質量。
(二)預應力鋼筋下料和固定錨具的制作方法
預應力鋼筋的總長度應該等于預應力孔道的長度和張拉端預留的長度和下料長度誤差之和。不過在預應力筋下料過程中,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在下料之前,必須對預應力筋進行拉伸處理;其次,預應力整體的伸張強度要符合要求,一般情況下其強度應該等于鋼絞線抗拉強度的85%左右;再次,在預拉過程中,拉伸的速度應該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整體的速度不能過快和不能過慢,必須保證拉伸的節奏適合;第四,拉伸達到相應的標準之后,不應該立即的放開,持續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應該保證拉伸的時間維持在7~8分鐘左右;第五,保證穿入的孔道不能夠出現扭結的現象,所以在切斷鋼絞絲之前必須將其理順之后捆扎起來,從而保證其始終處于順暢的狀態之下;第六,下料完成之后,應該保證鋼絞絲不能打彎不能出現磨損的現象。第八,在使用預應力筋時,一定要注意對其規格、尺寸、數量等進行確認。以防止由于尺寸過大或者過小或者規格問題出現返工的現象,從而造成了資源浪費。
(三)預應力結構中曲線放線方法
在預應力結構曲線放線過程中應該根據結構曲線的要求,在放置波紋管時,必須對最高點、最低點以及反彎點進行確定,在施工過程中,只有切實的明確好三個點,曲線放線的大致途徑就能夠確定下來,接著就可以在非預應力鋼筋上畫出詳細的放線圖紙,在相距預應力筋不到一米的地方確定一個控制點,以保證整條曲線的形狀不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在放線結束之后,必須要求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整個曲線的放線形狀進行檢查,對于不符合標準的放線應該及時的做出修改,保證其符合施工的要求。
(四)固定架焊接的方法
固定架的焊接主要是對預應力筋與固定支架進行焊接,通常情況下,各個控制點是焊接的主要地方,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普通的鋼筋完成捆綁之后,必須將波形管管低的標準高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并且將這個高度標注在箍筋上,標準高度的位置必須是鋼筋的重要控制點處,然后將所標注好的位置與支架進行焊接。如果支架與所標注的位置存在較大的距離差之后,必須在箍筋的下面墊一個墊塊,防止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支架出現變形。此外還應該切實保證跟支架的承載力和強度必須符合設計的要求,其直徑的要大于1m,且還應該保證標注的位置正確,這就需要技術人員和實際的操作人員通力合作,才能夠切實保證焊接的質量。
(五)混凝土的澆筑
在完成所有的工序之后,需要對整個構建進行檢查和調整,各種工作都準備就緒之后,就可以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了,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其施工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具體如下,首先,一定很防治波紋管和振動板接觸;其次,振動棒直徑的選擇一定要合理,尤其是在一些節點以及張拉端的地方,直徑如果過大,容易導致蜂窩和孔洞的出現,嚴重時還會導致張拉事故的發生;其次,在澆筑過程中為了保證錨具安裝的順利,必須要在澆筑過程中結束之后,對墊板上的混凝土進行處理;最后,在拆模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拆模后應該有先后,預應力梁底的模板拆除時,必須要在預應力張拉完成之后才能進行,因為如果拆除的過早,由于張拉應力注漿降低最終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紋。
參考文獻:
[1] 陳靜茹1,孫俊亮2,劉 鵬2,李世俊2. 大跨度后張預應力梁施工質量控制[J]. 青島理工大學學報. 2014(02).
[2] 彭凱,于叢叢. 非均勻預應力筋束非線性松弛損失研究[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3] 張家慶. 后張法無黏結鋼絞線預應力混凝土梁施工要點淺析[J]. 河南建材. 2014(02).
[4] 王雪娟. 新型預應力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框架施工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