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津冀作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蘊含著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但由于區域之間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導致資源浪費和利用率低下等問題。文章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立足于京津冀地區整體利益的前提,分析京津冀地區在高等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化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索深度整合和優化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途徑,以使區域內高等教育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 高等教育資源 整合與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5-0028-03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協同發展逐漸被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并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正式成為國家重大戰略步入實施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包含公共服務、產業結構、科技創新以及交通運輸等多個方面,其中,高等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新的動力源泉,其協同發展必將處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地位,凸顯出獨有的戰略意義和社會價值,在促進科技進步、培養高素質人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資源是高等教育賴以開展的物質基礎,高等教育資源的狀況與利用效率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地位的日益提升,有關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問題吸引了眾多學者的思考。而研究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問題的直接切入點,就應該是探究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只有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無障礙流動,才能在充分發揮三個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勢基礎上進行深度整合與優化,使得該區域整體資源利用發揮出最大化效益,從而促進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并為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一、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現狀
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然而由于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和缺乏有效合作等原因,導致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存在極大的浪費和利用率低下等問題。要想對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和合理優化,客觀分析京津冀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的現狀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一)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極具發展前景
京津冀以發達的科技、便捷的交通、優越的地理位置等獨特優勢成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并有望在未來成為繼“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后我國新的經濟增長極。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步入實施階段,京津冀地區在各個方面的協同發展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逐步推進。高等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創新的動力源泉,其協同發展對于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社會價值,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必將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施和推進而擁有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特色鮮明
京津冀地區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以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為例,2014年京津冀地區共有普通高校262所,占全國普通高校的10.36%。從整體而言,京津冀地區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占比遠遠超過了其經濟總量在全國的占比,成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心。同時,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也各有特色,北京一直是現代化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擁有眾多的國內一流大學以及一流的師資隊伍和教學資源。天津近些年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不僅高等教育資源日益豐富,而且擁有自成體系的職業教育資源,在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河北省雖然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相對落后,卻擁有廣闊的辦學土地資源、數以百萬的生源以及獨特的地域文化。如果能夠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將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實現優勢互補,則該區域的高等教育發展前景將不可限量。
(三)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
京津冀地區雖然擁有我國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但區域之間的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從高校的數量上來看,雖然河北省的高校最多,但是百萬人口高校擁有率卻相對較低,且河北省的高校多為普通院校和專科院校,僅有的一所“211工程”學校還坐落于天津,其高等教育水平無法與北京、天津兩地相比,成為高等教育的“洼地”。不僅如此,各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也極不均衡。北京的高等教育資源主要聚集在海淀區,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資源主要分布在石家莊、唐山和保定三個城市。這種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導致了整個河北省缺乏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同時河北省的一些邊遠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更為落后,教育資源更為匱乏,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斷層地帶。
(四)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整合力度亟待增強
京津冀地區各高校在教育資源整合與教育理念共享方面尚不完善,各高校的教育資源多為己用,缺乏共享與互惠。已有的高等教育資源整合也僅僅體現在圖書文獻資源和開放課程資源方面,三個地區學生和教師的跨地域交流與合作還沒有真正形成,還無法真正將北京和天津豐富的文化科技資源向河北地區開放,并將河北、天津兩地獨特的地方教育資源與北京地區共享,延伸教育邊界,充分發揮北京優質大學的教育優勢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筑起區域合作的橋梁。
二、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面臨的問題
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的合作與協同發展雖起步較早,但成效甚微,在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方面更沒有明顯的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京津冀地區行政壁壘的阻礙
由于京津冀各自為政而導致的行政壁壘是阻礙三個地區高等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京津冀地區歸屬不同的行政區,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統一的財政來源,有關高等教育資源整合的政策大多立足于本地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就會出現高等教育資源封閉、資源共享機制不完善、缺乏足夠的合作與交流等現象。不僅如此,行政區域的劃分還導致了招生就業、人才引進以及教師發展等多方面的巨大差距,倘若這種差距一直持續下去,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問題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如何將各自為政統一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高度,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思想認識落后,開放合作意識淡薄
京津冀地區由于一直以來處于政治中心地位的原因,導致人們在政治覺悟方面具有較強的意識,而在文化和經濟建設方面的意識卻相對薄弱,對高等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關系認識更是比較淡薄,從而使得京津冀地區在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方面成效不顯著,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收效甚微。在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具體實施環節,由于對區域協同發展重視不足、合作理念與目標認同感不一致等原因,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人們還未意識到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更未形成利用京津冀地區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理念。因此,從思想認識上打破區域分化概念,形成聯合壁壘,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步驟。
(三)缺乏合理有效的協調、保障和監督機制
京津冀的各項協同發展都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之所以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各種資源的流動與合作都只是處于淺層次和表象化階段,并且區域內部的差異性還有日益增大的趨勢,究其原因在于京津冀地區缺乏有效的機制和體制。首先,缺乏頂層設計的協調機制,這導致各種溝通與合作都是以民間力量和個人行為為主,使得三個地區在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流動方面缺少有力的助推。其次,京津冀地區在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方面也沒有形成有力的保障機制,無法確保協同發展的成果能夠持續地發揮作用。最后,缺少建立在國家層面上的監督機制,從而導致各種合作和交流在執行過程中所發現的偏倚等問題無法及時處理,更得不到改進和提高。因此,克服體制、機制障礙,構建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協調、保障和監督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推進高等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的對策和建議
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并各具特色,如果能夠發揮每個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特長,使得三個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發揮整體最大化優勢,必將有利于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并為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打破行政壁壘,增強開放合作意識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要實現高校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為迫切的任務就是優化教育空間布局,消除行政壁壘,淡化行政區域色彩,樹立格局意識和全局戰略的思想,增強開放合作理念。京津冀三個地區雖分屬于不同的行政區,但在地理和生態上卻是一個整體,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是一個體系,應該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將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建立在三方平等對話的前提條件下,統籌優化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空間布局,統一配置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使得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發揮整體最大化效益。要想使得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落到實處,還需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增強開放合作意識,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整體謀劃和布局,以開放的心態、開拓的思維和全局化的格局制定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發展戰略,切實推進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二)發揮地區優勢,優化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
北京、天津兩個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體系比較成熟,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也將遭遇土地資源短缺、空間不足等問題。而河北省雖然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相對落后,卻擁有著廣闊的辦學土地資源、數以百萬的生源以及獨特的地域文化。可以通過建立“京津冀高校聯盟”,將三個地區的高等教育資源進行優勢互補,促進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流動并提高其利用率,以此實現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北京、天津兩地應該通過高校遷移、合作辦學以及建立分校等多種形式,將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輻射到河北省,河北省也應該因勢利導,積極做好政策調整,廣泛接納北京、天津兩地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真正優化京津冀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空間,發揮出京津冀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整體最大化效益。北京、天津兩地的高等教育資源相對集中并且水平較高,應凝聚力量辦好研究型大學,培養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河北省則當借力于北京、天津兩地的高等教育資源,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著重培養職業技術人才,以適應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構建京津冀地區有序的、多層次的、充分共享的高等教育資源體系。
(三)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深化資源共享
京津冀地區應該積極構建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和平臺,使得三個地區的教學資源、教師資源、軟硬件資源以及學生資源等得到充分的利用,共同發揮整體效應。其一,北京、天津兩地可以利用自身優質的教育資源,開展一些優質示范課堂和精品課程公開課,供河北省的一些高等院校學習;其二,開展京津冀地區學科研討會、教師專業技能大比拼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學習活動,使得三個地區的教師水平與能力在交流中取得進步和提升;其三,通過三個地區學生聯合培養、學分互認等制度建設,使學生培養的形式得到延伸,以更好地發揮地區優勢;其四,創建數字課程共享和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利用慕課、云平臺等網絡方式,對京津冀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共享,使得三個地區的學生能夠同時享受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
(四)構建政策引導與市場調節的雙驅動模式
京津冀地區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要想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必須改變原有的機制和體制,構建政策引導與市場調節的雙驅動模式。一方面要利用政府“看得見的手”對三個地區的教育市場進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導、調整和規范三個地區的教育市場主體行為,為推動三個地區的教育資源整合與優化提供機制和體制上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作用,優化三個地區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河北省要因勢利導,依據“洼地效應”,勇于“開渠引流”,將北京、天津兩地的優質教育資源吸引過來,改變在高等教育資源方面的劣勢地位,而北京、天津也要打破原有的格局,積極“開閘放水”,為河北省提供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巴特爾,張琦.高等教育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5(23).
[2]韓伏彬,董建梅,鄭艷玲.河北高校與京津冀協同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6(4).
[3]劉雙喜,高向杰.京津冀高等教育與區域協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4).
[4]穆偉.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5(28).
[5]馬蔚姝,辛怡,博昭.京津冀高等教育資源整合路徑探析[J].理論與現代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