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總結了創客空間在無錫的發展情況以及高校、政府推動大學生創業的主要舉措,從創客文化的視角進一步分析了無錫大學生創業及創業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無錫大學生創業的改進建議:將創客理念引入校園,培育高校創客文化;構建基于創客文化的創業教育體系;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功能,推進校園創客空間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共建無錫高校大學生“創客學院”。
[關鍵詞]創客文化 大學生創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5-0068-04
一、創客文化以及政府、高校推進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創客(Maker)”最早來源于科利·多克托羅(Cory Doctorow)的一部科幻小說?!皠摽汀笔侵敢蝗壕邆涮囟ㄖR含量,具備創新、實踐、共享、交流的意識,愿意挑戰技術難題并將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空間作為創客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資金、場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無錫的創客空間的運營主體絕大部分是企業,高校創客文化和創客空間的發展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
1.無錫“創客空間”的發展現狀。改革開放以來,無錫這片創業的沃土上涌現出各類科技創業園。早期的創業園區與創業者的關系僅僅為“房東”和“房客”。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無錫的第三產業得以飛速發展,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讓無錫的各類創業園區的定位、功能和運營模式也發生轉變,成為現在的“科技企業孵化器”。1993年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創辦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2012年無錫成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截至2014年年初,全市范圍內有省級及以上科技孵化器48家,其中國家級17家。課題組走訪了無錫多家創業孵化器,總結發現當前無錫的創業孵化器均擁有共同的特點,即不在于場地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服務的資源,通過互聯網的方法,依據理念,整合更多的資源,包括創業的導師、技術外包、人力資源及企業咨詢等。上述特點的存在,使得這些新型孵化器,被冠以“創客空間”的稱號。當然,在錫各類孵化器也存在一定差異。從不同類型孵化器的比較中發現,目前在錫創業孵化器錯位發展,擁有較為成熟的孵化機制,也培育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的科技企業家和科技管理人才,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無錫高校推進大學生創業的現狀。無錫各高校由于資源的不均衡,在大學生創業培訓和創業平臺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很多高校將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課程體系當中,創業教育課程一般是由輔導員或創業辦的教師講授,采用的是自編的校本教材或推薦教材,學生通過創業課考試后可獲得一定的學分。作為創業教育課程的其他補充,高校也會不定期地邀請專業人士到學校開展講座、舉辦沙龍等,內容涉及創業理念、創業經驗、法律法規、經營管理知識等。此外,SIYB培訓以及與無錫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合作的創業模擬培訓也是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形式多樣的創業培訓與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共同構成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無錫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培訓體系。
3.無錫市政府助推大學生創業的現狀。面對國家經濟下行的壓力,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與就業工作,出臺各類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以創業促產業發展。截至2015年上半年,無錫高校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有項目無償資助、促進創業補貼、天使基金引導、小額擔保貸款、企業貼息貸款、科技信貸支持、種子基金投資、提供創業場地、孵化功能建設、柔性引智、建立創業導師制、搭建創業大賽平臺、創業培訓和實訓、大學生租房補貼、完善創業服務等十多項內容。
二、創客文化視角下無錫大學生創業及創業推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高校創業氛圍不濃,缺少優秀的校園創業文化。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宣傳引導以及良好的大學生創業交流與合作平臺,目前高校創業的校園氛圍并不濃厚。對江南大學、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等6所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意愿調查顯示,55%的學生有過創業的想法,但畢業后真正創業的學生不到10%;另外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學生表示不會休學創業??梢姶髮W生的創業意識并不強烈,再加上一些學校對申請入駐創業園的學生設置了一系列苛刻的條件,給大學生創業制造了很多制度壁壘,阻礙了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因此,急需大力培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文化,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交流與實踐平臺,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熱情。
2.大學生創業缺乏創新性,創業成功率不高?!稛o錫市大學生創業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大學生創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服務業、零售批發業,兩類相加占到60%以上,技術含量低,創新程度并不高。通過對無錫部分創客空間負責人的訪談了解到,目前無錫創客空間入駐的創客絕大部分是社會人員,通常大學畢業5年以上人員的創業成功率最高,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所帶來的創業項目不少,但只停留在想法階段,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創業計劃,并且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大學生創業項目比例稍低,孵化成功率不高。
3.大學生創業教育缺乏專業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目前無錫高校大都認識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將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課程體系中,但絕大部分還停留在對一般性創業知識的理論講授階段,缺乏與專業的融合。一方面,創業教育未能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深度融合,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體系脫節;另一方面,創業培訓師資不專業,大部分是高校輔導員,缺乏對具體專業的了解,導致創業教育的“專業性”不強,大學生無法獲得專業性指導。
4.創業資源缺乏共享性與合作性。一是高校內部的創業資源缺乏共享和合作。大學生創業往往采用個人獨資或者合伙的形式,合伙經營也多以同班、同專業的學生組建,很少有跨專業學生組成的創新創業團隊,特別是文理科交叉組合的創新團隊。二是高校之間的創業資源缺乏分享與合作。創業教育及創業實踐在各高校進行得如火如荼,學校之間雖偶有交流,但是缺少深入的合作,缺少資源的共享。例如,創業培訓師資基本是本校教師,創業園也大都為本校的學生服務。然而,各個學校的資源分布并不均衡,專業優勢各異,需要跨專業、跨學校的合作,實現師資、場地、專業等資源的共享。三是高校、政府、企業在推動大學生創業方面還缺少合力。學校與企業在創業方面的合作還不夠深入,畢竟學校的創業資源有限,缺少資金和創業實踐經驗等,需要政府、企業、行業等資源的投入,在資金、項目、市場等方面展開合作。
5.高校“創客空間”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創業服務功能不完善。在創業服務方面,高校往往比較偏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注重創業平臺的實體建設,但是對大學生的創業服務卻重視不夠。大學生創業初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困難,光靠創業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輔導,提供技術、資金、信息等創業服務,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功能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的師資隊伍嚴重不足。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服務一般由就業指導中心或就業處負責,該部門教師數量少、力量單薄,而工作量又極大,要承擔全校學生創業指導和后續服務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要增強大學生創業服務功能,必須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引導更多的教師、政府及企業人員加入到大學生創業服務中來,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
三、創客文化推進無錫高校大學生創業的對策
1.將創客理念引入校園,培育高校創客文化。當代大學生是有著較高學識和強烈探索欲的新時代青年,是培養成為創客的理想群體。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包括圖書館、設備、場地、師資等,因此應當將“創新、分享、合作、技術、實踐”的創客理念引入校園,通過各種渠道來營造高校的創新創業氛圍,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引導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創業聯盟,跨專業背景的學生相互合作,提升跨學科、跨專業的技術與創意交流,促進各種新的創意的產生。通過舉辦創客大賽、創客沙龍、優秀創客交流分享會、創客文化展等形式,加強對創客文化的宣傳,使學生感受創客就在身邊,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校園創業氛圍,吸引和引導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新和創業活動中,使其在創新和創業活動中提升能力,獲得職業的發展。從創客文化的制度層面來講,應該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配套政策和制度,要簡化大學生創業的手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優化大學生創業的外部環境,進一步鼓勵學校采用彈性學制休學創業、創業抵學分等政策,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為其創業提供便利條件,形成無錫高?!叭巳讼雱摌I,人人敢創業”的新局面。
2.構建基于創客文化的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基于創客文化打造高校的創業教育培訓體系,需要從提高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性、加強創客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增強創業教育的系統性和實踐性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將創業培訓與具體的專業相結合。每個專業都應從各自的人才培養方案出發,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開拓出符合自身專業特色、更好服務于專業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創業培訓與專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大學生創業的專業性和創新性。
二是加強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推進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創新創業教育對師資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培訓師既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背景,也有一定的創業經歷與實踐。因此,需要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對高校專業課老師進行SIYB師資培訓,增強專業課教師對創業理論知識的了解,有利于專業課教師在自己的專業課講授中穿插創業的內容;另一方面,定期安排教師下企業,以提高專業課教師的實踐水平,加深對市場的認識。同時,可以安排企業高管或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帶著企業中的實際問題去學校上課,與學生在課上交流互動,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戰性。此外,還需要深化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將對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作為評定職稱或年終上檔的條件,全面調動廣大專業教師的工作熱情,使他們能充分參與學生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當然,要制定嚴格的審核標準,防止教師創業指導流于形式。
三是增強大學生創業培育的系統性和實踐性,構建創業理論學習+創業模擬實訓+創業實踐的“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培訓體系。創業理論學習應當面向在校的全體學生,由高校負責培訓,其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創業的一般知識和過程,可以為大學生今后的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創業模擬實訓則是上升到創業的操作層面,由無錫創業指導中心負責,或購買第三方服務,通過起草商業計劃書、開辦虛擬企業,讓大學生對創業的過程有更加直接、更為準確地把握,其目的是讓大學生產生創業項目,創業模擬實訓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但更應該向有創業想法、想去創業的大學生傾斜,幫助他們完善自己的創業計劃。創業實踐由企業運營的創客空間負責,可以安排學生去創業園或者進入創客空間進行學習實踐,主要針對有創業項目的大學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想法,實施自己的創業項目,在創業過程中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創業輔導。
3.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功能,推進校園創客空間建設。要以創客空間為載體,扶持無錫高校的創客空間建設,鼓勵高校拓展大學生創業服務內容,為大學生提供信息分享與交流、項目評審和推薦、資金服務、創業指導等服務。
一是信息分享與交流。為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進行創業信息交流、產生思想碰撞的平臺,大學生在創客空間這個平臺上既可以了解其他同學的創業信息,選擇自己想加入的創業團隊,也可以將自己的創業項目進行介紹,聽取不同的聲音,通過思想上的碰撞,產生創新、創業的火花,借助于創業項目的路演,還可以有機會招募合適的隊員,實現跨專業的合作。另外,政府還可以提供一些創業信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市場的最新動向。
二是項目評審和推薦。安排相關專業的教師或者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評審,選出具有良好前景、符合地方經濟發展和戰略規劃的項目進行重點孵化。同時,對不完善的創業項目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引導大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創業項目,降低創業的風險,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囿于學校創業資源的限制,合適的項目在初步孵化后可以推薦至校外創客空間或高校創客學院,實現校內創客空間與校外創客空間的有效對接。
三是資金服務。缺少創業資金是阻礙大學生創業的首要問題,政府及高校應發揮橋梁的作用,幫助大學生聯系獲得天使投資,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或者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擔保,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問題。
四是創業指導服務。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技術、法律、企業管理、營銷等方面的難題,所以應該建立高校創客空間的專家咨詢平臺,每天安排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坐診”,為大學生提供包括法律、營銷、企業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咨詢,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還可以為大學生聯系校外的創業導師,實施個性化的指導。
五是打通創業教育、創客空間與創業園(基地)的通道,建立一體化的大學生創業培育孵化體系。創業教育主要是為了普及創業知識,激發大學生創業想法和創業激情,初步形成創業的項目;創客空間的主要功能是孵化功能,對于好的創業項目,應提供完善的創業指導和服務,將大學生的創業想法轉化為實際,幫助大學生成功創辦出企業。當項目孵化成熟后,可以推薦進入大學生創業園或者政府主辦的科技園,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幫助大學生創業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4.整合社會資源,共建無錫高校大學生“創客學院”。對于政府而言,在引導各高校加快創業空間建設的同時,有必要在更高層面上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各(縣)區的高校創客聯盟或者創客學院,發揮各個學校的專業及資源優勢(如師資優勢、場地優勢等),實現學校間的交流互通、資源的分享與合作,促進大學生創客的跨校合作,在實現區域內各學校互通合作的基礎上,調動社會資源的廣泛參與和投入,打造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建的無錫高校大學生“創客學院”。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高校則根據自己的優勢資源投入場地或專業教師作為創業導師,組建創業教育與指導團隊,由企業提供如3D打印機等專業設備,引導行業專家參加創業指導,進駐高校眾創空間。推動大學生創業畢竟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任何一方力量都顯得單薄,只有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共同合作,才能形成推進大學生創業的合力,才能實現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落地生根。相對于單個學校的創客空間而言,區域的創客學院擁有更為豐富的資源,更為廣闊的合作空間,當高校創客空間對于一些項目的孵化感覺到資源有限、需要跨校合作時,可以推薦到區縣的創客學院進行深度孵化。對于與地方經濟發展方向相一致、符合地方戰略發展規劃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可以在創客學院進行重點扶持。
[參考文獻]
[1]徐思彥,李正風.公眾參與創新的社會網絡:創客運動與創客空間[J].科學學研究,2014(12).
[2]付志勇.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J].現代教育技術,2015(5).
[3]王德宇,楊建新,李雙壽.國內創客空間運行模式淺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5(5).
[4]陳成文,孫淇庭.大學生創業政策:評價與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5]夏人青,羅志敏,嚴軍.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
[6]葉映華.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困境及其轉型[J].教育發展研究,2011(1).
[7]劉紅霞.淺論大學生自主創新的引導和推進[J].河南社會科學,2008(5).
[8]張雷.地方本科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