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深入的應用。文章基于此背景,介紹了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從教學方式、學習模式、評價體系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在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構建了翻譯教學的第一、二、三、四課堂、基于學習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以及多元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有效解決傳統翻譯教學中的種種問題,為優化翻譯教學效果提供路徑。
[關鍵詞]翻轉課堂 “互聯網+” 商務英語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5-0094-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社會對于商務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英語課程應當打好語言基礎,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這給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翻譯人才,從而適應社會需求。
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采用“技巧介紹—翻譯練習—核對答案—教師講評”的四步法,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性,其內在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有效激發,翻譯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導致學生難以適應特定行業中對外交流的需要,嚴重偏離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觀,不能滿足社會對高職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新形勢下,行業需求給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必須對現有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有效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從而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做到畢業與就業無縫對接。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日益廣泛深入地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走進教育,互聯網為教育變革和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翻轉課堂理念,打破傳統翻譯教學填鴨式的教、被動的學,轉變為啟發式的教、主動的學,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從而構建新型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模式。
二、翻轉課堂理念對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啟示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由該校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正式提出,其初衷是為了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隨著開放教育資源運動(OER),大量優質教學視頻的涌現,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得到了推廣。近期,國外多位學者Gerstein,Talbert,Saltman和Bergmann對其模型(Model)、效度(Effectiveness)以及實踐領域展開研究。同樣,翻轉課堂理念的提出也引起了國內專家學者的關注。最早將目光投向該領域的是張金磊等人,通過圍繞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與特點的分析,在對國外教學實踐案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并分析了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隨后,張悅國、桑新民、曾貞等也對翻轉課堂做了較為系統的引介或述評。楊剛、王紅等人對國內外翻轉課堂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指出由美國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創辦的可汗學院是典型的翻轉課堂實踐案例,并設計構建出本土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所謂翻轉課堂,即在互聯網環境下,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所提供的微課及其他教學視頻的形式來進行相關知識的自主學習,課堂上通過師生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課后讓學生對知識加以鞏固和深化。由此可見,翻轉課堂是一種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全新教學模式。首先,從教學環境來看,在互聯網背景下借助學習管理系統或平臺有效整合了線上和線下的學習,無形之中使教師的教學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時間得以延長,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延展,從而有效彌補了翻譯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其次,從教學流程來看,翻轉課堂對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練習”教學過程進行了翻轉,將知識傳授的環節放在課下,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完成對知識內容的自主學習,將知識的內化放在課上,通過教師答疑、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后,從師生角色轉變來看,翻轉課堂實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有效改善了以往“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現狀。
可見,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顛覆,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已是大勢所趨。筆者在知網上以翻轉課堂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論文自2012年的1篇增長至2015年的2072篇,除了對翻轉課堂本體研究之外,探討最多的是翻轉課堂在各類課程中的開展,從實施場所上看,從中學課堂到大學課堂;從學科角度上看,從最初的理工課程到文史課程。國內翻轉課堂實踐在中學開展得較多,但鮮有針對高職翻譯教學開展的相關研究。其理念應用于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能克服傳統翻譯教學中的種種弊端。筆者所在的翻譯教學團隊經過幾輪翻譯教學后總結了目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即翻譯課堂教學時間不足、翻譯訓練方法低效、學生翻譯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翻譯學習與社會需求脫軌。為解決以上問題,在翻轉課堂理念指導下,從教學方式、學習模式、評價體系等三個方面對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實現以下幾個翻轉:一是翻轉以教師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模式,構建高職翻譯教學的“第一、二、三、四課堂”;二是翻轉“技巧學習—翻譯練習—答案核對”的單一學習模式,構建師生現實交流與網絡交流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以及“課前網絡知識學習—課中討論總結—課后實戰演練”的PWP學習模式;三是翻轉以翻譯技能為考核目標、教師為評價主體的單一評價方式,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評價模式。
三、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創新設計
1.翻轉以教師為中心的翻譯教學模式,構建高職翻譯教學的“第一、二、三、四課堂”。目前高職院校翻譯教學過程中,許多學校仍然采用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略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知識的建構和內化。翻譯教學必須打破這種模式,打破教學活動要在教室里進行的傳統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將時間還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所謂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親自實踐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翻譯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更加需要大量的仿真性訓練、情景模擬和社會實踐。教師除了進行課堂教學外,還應努力開辟實踐教學的場所,如將學生社團、行業機構、社會服務活動等作為學生應用知識、提升翻譯能力的方式途徑。我院基于多年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總結出構建翻譯教學的第一、二、三、四課堂,如下圖所示。
第一課堂指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所講授內容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如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翻譯工作坊(workshop)等。翻譯工作坊是指將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小群體聚在一起,對某些文本翻譯進行研究、討論、交流,進行知識經驗的分享,最終解決存在的問題并達成共識。筆者曾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在公示語翻譯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同學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搜集不同種類的公示語,如景點類公示語、商場類公示語、銀行類公示語等,將搜集到的公示語在小組內部進行整理、分析并糾錯,制作PPT,在課堂上各小組派出一名同學作為代表進行5~10分鐘的陳述講解。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該方式學習后,對如何進行公示語翻譯印象深刻。更為成功的是,其中一小組同學在此基礎上合作撰寫完成了長達160多頁的主題為“國際化視野下的浙江省金融機構英語公示語使用情況調查”的調研報告,內容翔實,圖文并茂,有理有據。
第二課堂指的是網絡課堂,通過教師自行錄制教學視頻、國內外優質開放教育資源,如可汗學院課程、中國國家精品課程等。在我院自主學習平臺上進行翻譯教學,其優點是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使課堂教學得以延展。
第三課堂指的是社團化教學,筆者所在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團隊早在2008年和2012年分別成立了“金苑翻譯社”和“學生大使團”兩個學生社團,這兩個社團為我院學生的口筆譯實踐提供了較好的平臺?!敖鹪贩g社”側重于筆譯,通過師生共建的方式,幫助學生接觸各類翻譯業務,如校園公示語、學校簡介、匯豐酒店菜譜、公司簡介翻譯等;“學生大使團”側重于口譯,主要協助我院外事辦接待外賓的來訪,帶領他們參觀校園景點、學院富有特色的貨幣博覽館和票據博覽館,并為他們提供英文講解。我院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呈現出以“金苑翻譯社”和“學生大使團”為依托的“社團化”實踐教學方式特色,突破了課堂教學局限,為學生在校園內創設了大量課外翻譯實踐的機會。此外,翻譯教學還呈現出“課賽融合”的特點,如以“浙江省外語公示語糾錯大賽”“浙江省大學生挑戰杯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平臺的課賽融合教學形式。
第四課堂指的是社會服務活動,將翻譯教學從校園延展到社會,通過“校企會”合作平臺為學生提供翻譯實訓機會,鼓勵在校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服務活動,多年來,翻譯教學團隊與多家機構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并根據對方的需求,進行志愿者活動、工學交替。如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杭州文博會涉外志愿者活動,2013年、2014年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涉外志愿者活動以及杭州市翻譯協會主辦的科普周活動。
2.翻轉“技巧學習—翻譯練習—答案核對”的單一學習模式,構建學生基于自主學習平臺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和PWP學習模式。傳統的翻譯學習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的重點在課中階段,根據翻轉課堂內涵,需要打破這一傳統模式,促進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谖以旱淖灾鲗W習平臺,采取師生網絡學習及互動、現實交流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課前翻譯技能知識學習,課中翻譯練習、成果展示,課后翻譯實戰演練的翻譯訓練模式。此外,我院商務英語翻譯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總結出一套適合高職學生的翻譯學習PWP模式,即課前學習(Pre-learning)、課中學習(While-learning)、課后學習(Post-leaning)三個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挖掘學習潛力。以學習“旅游景點介紹翻譯”為例,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相關的微視頻和PPT課件,并收集國外旅游景點介紹資料進行閱讀分析,帶著初步分析結論來到課堂;課中對學生的總結進行點評,講解旅游資料翻譯的一些常用翻譯技巧,引導學生對本項目進行重難點的自主學習、討論、實訓及成果展示,進一步啟發學生對漢英旅游文本進行對比,總結出各自語篇特征;課后進行旅游景點介紹翻譯的實戰演練,如在校園內為來訪的外賓介紹校園景點,在西湖周邊景點為外國游客講解旅游景點,擔當義務導游。此外,我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還利用每年的暑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跟專業相關的社會調研,如“浙江省旅游景點公示語英譯狀況調研”“國際化背景下的老外眼中的杭州城市形象調研”等。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利用所學專業知識為家鄉旅游事業出謀劃策,設計制作了漢英對照的雙語旅游宣傳冊,得到了當地旅游部門的認可和肯定。
3.翻轉以翻譯技能為考核目標,教師為評價主體的單一評價方式,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評價模式。翻譯評價體系是翻轉課堂理念下翻譯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任課教師為評價主體,學期期末考試為評價內容,根本無法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針對高職翻譯教學的特點,應改革課程考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考核,應采取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多元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評價主體多元化,形成以師生互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校外專家評價等多主體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師生互評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更強調學生的評價,翻譯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所以學生的評價也應放在首位,采用學生座談會、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的評價和反饋,并根據反饋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做出調整和改進。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即學生對自己和他人做出客觀的評價,該評價方式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反思,同時也能營造一種競爭、合作、共進的良好學習氛圍。同時,還要積極聽取校外專家對該課程的評價,翻譯課程應聘請行業專家、翻譯專家來課堂授課、聽課或是舉辦講座,并請他們給課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評價內容多樣化,克服傳統考核方式的片面性,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翻譯資格證書的獲取考慮在內;將翻譯類學生社團、翻譯競賽、參加社會實踐、社會服務等因素納入評價體系,體現“服務性”實踐與實訓在評價中的份額;將學生“服務性”實踐與實訓中的小組合作情況、工作態度、努力程度等納入考核范疇,體現過程性考核。
四、結語與反思
本文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基于翻轉課堂理念,構建了第一、二、三、四課堂相結合的高職翻譯教學模式,基于網絡的混合式學習模式和PWP學習模式以及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分別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的考核方式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創新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時代高職“商務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創新本身就是一項全新的挑戰。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對教師專業能力和多媒體技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師在這場教學改革中需要不斷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前微課視頻的創建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能有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成為課后教學的指導者,能有效促進學生知識的運用和鞏固,提升其翻譯能力,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社會、行業需要的應用型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圣白.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6).
[2]賀義輝,李春慧,呂毅.翻譯教學與地方經濟建設互動雙贏模式探究——以四川省瀘州市為例[J].上海翻譯,2015(3).
[3]王洪林.基于“翻轉課堂”的口譯教學行動研究[J].中國翻譯,2015(1).
[4]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5]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