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團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不過,高校社團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管理制度體系持久難、社團活動形式內容創新難、社團配套設施組織指導難等現實困境。當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層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摸索,尋找高校社團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契合點,應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指導高校社團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巧妙融入高校社團的建設與活動中,使高校社團煥發生命力。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社團建設
[作者簡介]包雅瑋(1980- ),女,江蘇鹽城人,鹽城工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江蘇 鹽城 224051)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9-0049-03
一、高校社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社團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社團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載體,以覆蓋面廣、輻射能力強、發展迅速等特點,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繁榮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造性人才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促進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高校社團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
高校理論學習型社團通過理論探討,能夠輻射到全校開展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凝聚廣大學生發揮青春正能量。通過社團的先鋒帶頭作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的主觀意識,外化為行為規范,產生凝聚力,煥發戰斗力,夯實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礎,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如擁有4000余會員的清華大學TMS協會,是清華大學規模最大的學生協會,“我們的旗幟是共產主義”是協會自成立之初便確立的口號。TMS協會通過社團活動引導和組織廣大會員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基本知識,提高政治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通過會員的傳播,帶領全校大學生團體加強自身建設。南開大學的“學生十八大精神研究會”、北京交通大學的“知行——特色理論學習研究會”等都成為高校學生政治理論學習強有力的陣地。當前,志愿服務已成為高校社團開展的重點活動之一。通過志愿服務讓大學生走入社會,來到農村、社區、街道、養老院,參與無償獻血、植樹造林、預防艾滋病宣傳、送溫暖等公益活動,為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高校社團促進大學生思想成熟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大學生學習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社團作為高校的第二課堂,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社團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平臺。當前,大多數高校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開設專題講座和會議傳達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更多的當代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化選擇,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接受程度較低。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使大學生的觀念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地開展和推廣。二是社團能夠推動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是大學生的重要標志,社團作為大學生學習與實踐的“第二課堂”,有利于實現對專業學習的補充和延伸。高校社團的專業具有交叉性、活動具有實踐性、組織具有社會性,其教育形式打破了班級等傳統意義上正式組織的框架,社團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隨意和經常性的,更容易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習慣,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近幾年高校專業文化社團發展迅速,許多高校以此為契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學科競賽與專業文化節,通過博士/教授講座、專業技能大賽、應用實踐競賽等活動促進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增強專業實踐能力,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調整專業結構,拓寬專業口徑。三是社團能夠鍛煉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能力。在社團的日常活動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不但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端正大學生的創業理念和創業動機,而且可以在高校營造樂觀向上、敢于挑戰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處于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缺乏明確的認識,不知道哪種職業和崗位更適合自己,參加社團是大學生認識自我的有效途徑。當前高校百花齊放的社團類型充分滿足著學生的興趣愛好,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劣勢,增強實踐能力、適應能力、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從而減少擇業盲目性,更好地完成對職業生涯的規劃,為就業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高校社團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社團的學生參與度較高,社團活動內容也較為豐富和開放,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導向性、滲透性和輻射性。不過,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校社團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一)社團管理制度體系持久難
高校社團是學生根據特長與愛好自發組織起來的,學生在社團中自我管理,沒有嚴格規范,內部條例、制度大多形同虛設。在社團成立之初,或者在新學期開學各社團招新之日,社團的宣傳標語和活動介紹充斥校園各個角落,社團成員具有較高的工作熱情,各項工作也能有條不紊地開展。不過,由于社團內部分工不明確,活動開展計劃不詳,缺少社團整體規劃和長遠目標,活動重形式宣傳輕內容實質等情況屢見不鮮,導致一些社團出現忽忙忽閑、新老社員銜接不當、興趣遞減和凝聚力不強等情況,社團發展始終處于摸索過程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中,許多社團因此“夭折”。而一部分組織文化比較薄弱的社團,活動缺乏鮮明的特色,成員綜合素質難以得到鍛煉與提高,削落了社團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生命力,進而影響到社團的良性循環與持久發展。
(二)社團活動形式內容創新難
高校社團百花齊放,但無法回避的是很多社團活動單一,活動內容多集中在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科技類社團缺乏娛樂態度,藝術類社團又缺乏一定的實質內涵。另外在社團種類上,藝術類社團所占比重遠超思想理論與科技創新類社團,學術講座、沙龍論壇、科技研究相對較少,忽視了社團理論學習與研究交流,社團活動學術層次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全方位需求。為了維持社團的運轉,擴大影響力,一些社團在開展活動時選擇與社會商家合作,這種表面上的雙贏最終卻容易變成商家借社團這一載體,利用大學生在高校內推銷產品,讓社團成為商家的附屬品,導致一部分社團活動商業氣息濃郁,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更無法把握學生的興趣與關注熱點,很難長期吸引大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弱化了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三)社團配套設施組織指導難
配套設施匱乏是高校社團發展不可忽視的瓶頸,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解決,社團“閃建閃退”的情形將會持續,社團組織便無法正常穩定運作。一些高校的黨委、團委、社團管理中心對社團的重視和支持程度不夠,缺乏對社團及時、必要的指導和引導,對社團負責人的選拔、對社團動態的考察等關鍵環節缺乏關注。另外,相關社團教師對社團在理論上和實際活動中的指導不夠,一些社團專業指導教師因忙于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心有余而力不足,對社團的指導只限于掛名,流于形式。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高校社團建設的措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高校的社團文化是在大學發展過程中不斷積淀的,不僅體現了一所大學的核心精神、整體面貌、水平特色,也體現了綜合實力,使其更具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高校社團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應和諧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取向,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社會道德生活的基礎,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理想目標,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是通過個人的價值追求實現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不可逾越的中間環節。在高校社團建設中,必須緊緊扣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凝聚師生積極進取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高校社團文化建設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貧窮落后固然可怕,但是精神空虛更為可怕,失去了理想信仰,丟失了主導價值,沖破了道德底線,再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只是空中樓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給養,是當代中國的興國之魂。因此,構建高校的精神家園可以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以及高校社團這樣一個非常好的載體來實現。通過在社團內組織大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集中學習,能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他們的精神世界。社團文化既是一種精神,又是一種氛圍,優秀文化有助于社團的健康發展與日益擴大,有助于社團成員的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引領先進文化方向的內在要求,凸顯了國家發展的總體方向和目標,迎合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這種引領社團文化建設的先進思想,消除了高校社團國家層面價值目標認識的迷茫,增強了高校社團這一陣地的凝聚力,提升了高校社團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校應采取多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路徑,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引領多元社會思潮,堅定不移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高校社團建設的全過程,引導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社會實踐問題,指引人生追求的方向。推動高校社團文化建設,需要加強對社團學生干部的培養。學生干部在高校社團中起著至關重要的連接紐帶作用,要積極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團學生干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中,幫助他們積極探尋、準確定位本社團的文化內核,締造區別于其他社團的穩定的社團文化,并通過不同層級、新舊學生干部的不斷交流學習來推動社團文化傳承。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高校社團可持續發展
由于自發成立、自我發展的特性,使很多高校社團出現了忽忙忽閑的局面,甚至曇花一現,這種情況充分表明高校社團缺少思想引領,沒有完善的發展規劃。通過在高校社團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準則規范大學生的基本道德,這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凝練,可以幫助社團成員認清發展形勢和前進方向,更好地加強社團的組織領導與制度建設,促進社團的健康優質發展。高校社團作為學生群體組織,其自身性質注定了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需要高校黨委、團委、社團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做好社團的組織領導,幫助學生完善社團制度,同時選擇一批政治立場堅定、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強的教師指導社團活動的策劃和開展,并對指導教師工作形成政策支持與良性考核機制,建立相應的社團活動監督機構。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高校社團組織建設具體目標相結合,使其既能體現社團組織建設的意義,又能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語境,如此富有深意的目標可以使高校社團走得長遠,實現可持續發展。另外,高校對于優秀社團還應該重點關心與跟蹤扶持,引導和幫助他們持續性地開展特色活動。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高校社團培養優質創新人才
“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幫助高校社團建立良好的交流平臺。營造良好的社團文化氛圍是高校社團建設的第一需求,是極其重要的社團工作,也是最基本的社團成員的發展環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話語體系下,高校社團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計劃競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意大賽等各類比賽為契機,為高校社團學生提供自由而寬松的、激發創新意識的氛圍,大力支持學生社團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并有針對性地建設一些科技創新性社團,以新媒體為載體,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充分調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高校社團給予廣大學生足夠自由的發展空間,而只有在“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的環境中,學生們才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溝通、交流、協作、碰撞,提升綜合素質,努力成為社團發展所需要的優質創新型人才。當然,也只有在寬松透明的社團環境中,才能更加公正地進行人才選拔,讓優秀學生有展示的舞臺,最大限度地培育出社團、學校、社會需要的優質創新型人才。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應該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推進高校社團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巧妙地融入高校社團活動中,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指明了當代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向,在不斷尋找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社團建設的契合點中,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閆超棟.試析高校社團建設與大學生素質拓展的契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9).
[2]楊小麗.以高校社團為載體的創業教育實踐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5).
[3]朱杰,李安英,陳愛民,等.高校社團管理亟待加強[J].教育與職業,2014(13).
[4]李相陽,苑婧嫻.淺談高校社團對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影響[J].思想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