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調查問卷,文章發現民辦高校學生在自我效能、韌性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別差異;不同學科學生在韌性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在自我效能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樂觀和韌性維度上不存在年級差異;不同生源地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沒有顯著差異。文章提出,民辦高校應建立和完善積極心理資本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學生也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成長,提升積極心理資本,促進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民辦高校 學生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資本
[作者簡介]司林梅(1971- ),女,山東定陶人,青島黃海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民辦高等教育。(山東 青島 266427)鞠曉輝(1978- ),女,山東平度人,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兒童發展心理學;楊光(1971- ),男,山東定陶人,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中專,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山東 青島 266555)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9-0074-03
一、研究方法
自塞利格曼提出積極心理學概念后,心理研究者越來越關注積極心理力量對人們心理健康所產生的作用。2004年,盧坦斯在分析經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特點和區別后,以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和積極組織行為學(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觀點為思考框架,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1)的概念。積極心理資本強調人的積極心理力量,認為其包括自信、樂觀、希望和韌性四個因素,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發展狀態。積極心理資本具體表現為:在面對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時,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來獲得成功;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有積極的歸因(樂觀);對目標鍥而不舍,為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調整實現目標的途徑(希望);當身處逆境和被問題困擾時,能夠持之以恒,迅速復原并超越(韌性),以取得成功。積極心理資本對人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積極心理資本可以幫助人們維持心理健康,幫助人們提升自信,提升自我價值;其次,積極心理資本可以提升個人生活質量,促進個人身心和諧發展;最后,積極心理資本可以增進個人和他人之間關系的和諧,促進個人幸福。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提出以后,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涌現了大量關于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然而,現有關于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多以組織成員作為研究對象,關于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則較為少見。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推動教育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影響中國教育進程的重要動力。本研究期望通過調查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現狀及特點,探索培養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途徑,提升民辦高校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促進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被試。本研究在青島三所民辦高校隨機抽取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2份,回收率為94%。其中,一年級82人,二年級60人,三年級52人,四年級88人。男生145人,女生137人。文科生108人,理科生174人。城鎮學生109人,農村學生173人。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積極心理資本問卷,該問卷由張闊于2008年編制。問卷共有26個題目,分為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四個維度。自我效能維度包含1、3、5、7、9、11、13七個題目;韌性維度包含2、4、6、8、10、12、14七個題目;希望維度包含15、17、19、21、23、25六個題目,樂觀維度包含16、18、20、22、24、26六個題目。量表采用七級評分制。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測試程序。集體施測,測驗結果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得分情況。在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的得分中,得分最高的是自我效能這一維度,然后依次為樂觀、韌性、希望。自我效能維度得分差距也最大,最高49分,最低16分(見表1)。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多為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贊揚,比較自信。但同時也因為得到更多的保護,使他們遇到困境時會顯得缺少韌性,很難從挫折里恢復過來。
2.不同性別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結果。在自我效能這一維度上,不同性別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存在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t=3.89,p<0.05),在韌性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別差異(t=1.90,p<0.05)。男生在自我效能、韌性兩個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見表2)。相對于女生而言,男生自我效能感更強,遇到問題時比女生更能快速恢復,更加具有韌性。自我效能是指人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信念和信心。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成績經驗、替代經驗、想象經驗、口頭說服、生理喚起和情緒狀態的影響。雖然現在提倡男女平等,但男生和女生在成長過程中依然被寄予不同的期望。家長對男生的期望要高于女生,男生被賦予更多的關于成功、能力的鼓勵和期待,因此男生的自我效能感也要高于女生。
3.不同學科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結果。不同學科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得分在韌性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t=-2.06,p<0.05),理科學生在韌性維度上的得分明顯高于文科學生,在自我效能、希望、樂觀三個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從均值上看,理科學生在自我效能、希望、樂觀三個維度上的得分均要高于文科學生(見表3)。我們認為,專業特點要求理科學生在學習中更多地運用理性思維,更多地需要冷靜判斷和解決問題。而文科學生在學習中更多地需要感性認知,需要細膩的思維和感受。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可能是造成不同學科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差異的原因。
4.不同年級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結果。以年級為自變量,以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自我效能這一維度上存在非常顯著的年級差異(F=4.26,p<0.01)。事后檢驗發現,一年級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四年級和二年級學生。在希望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F=2.83,p<0.05)。 一年級學生在希望這一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在樂觀和韌性維度上不存在年級差異,但事后檢驗發現,一年級在樂觀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總體而言,一年級學生在各個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級(見表4)。分析原因,我們認為一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大學,對大學生活充滿新鮮感和憧憬,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美好的規劃,充滿希望。而四年級學生面臨畢業,對未來感到各種不確定,對自己能否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否適應社會充滿了各種焦慮,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四年級學生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當一個人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之后,對事情的看法也會較為悲觀。
5.不同生源地民辦高校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得分。與以往研究結果相同,不同生源地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各維度沒有顯著差異(見76頁表5)。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城鎮和農村的差異越來越小,城市和農村學生不論在經濟水平還是受教育機會等方面的差距也越來越小。而且,網絡時代的到來同樣開拓了農村孩子的視野。這些都使得不同生源地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在四個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三、對策與建議
1.建立和完善積極心理資本教育體系。(1)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增設提升積極心理資本的教育課程。目前高校均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僅有一門,對提升學生積極心理資本遠遠不夠。高校可根據自身情況,有計劃地逐步開設更多的有利于提升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課程,使各種課程形成合力。如可以開設目標管理、時間管理、積極心態訓練、情緒管理訓練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選修課程等。(2)針對不同年級的情況,開發適合不同年級的積極心理資本課程。比如針對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可以根據情況開設有關目標管理、人生規劃、歸因訓練等方面的課程,針對一年級學生,可以開設各種發展課程等。(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劇表演、小組心理輔導、心理素質訓練營、心理宣傳欄等方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營造人人關注心理的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為積極心理資本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
2.創設和營造有利于提升積極心理資本的學校環境。(1)注重隱性教育對積極心理資本提升的重要作用。與顯性課程的剛性教育特點相比,校園隱性教育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顯性教育更有影響力。通過隱性教育,學生的知情意行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自覺內化為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高校要特別注重隱性教育對學生積極心理資本提升的重要性,整合各種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園網絡、微信平臺、校園宣傳欄等,宣傳積極力量,宣傳學生身邊自立自強、努力拼搏的典型,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培育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2)構建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消除孤獨和寂寞的情緒,使處于困境中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進而產生幸福感。學校要注重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學會人際交往。(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設定教學目標、傳授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應多采取啟發式和鼓勵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堅韌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
3.學生應進行積極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成長。(1)進行合理的自我認知,形成科學的自我評價。(2)制定明確的、切實可行的目標,這一目標既要具有足夠的高度,激勵個人為之努力奮斗,又要使個人通過合理的規劃、勤奮的努力就能夠實現。(3)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專業技能,積極參加校園各種學生組織,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綜合素質。
4.以民辦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設計一套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的團體干預方案,對民辦高校積極心理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已有研究表明,積極心理資本是一個類狀態性的心理變量,它具有可開發、可管理的特點。通過科學的團體心理干預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本水平。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從積極心理資本的四個因素入手,系統設計一套促進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的團體心理干預方案,通過系統、科學的團體心理輔導,提升民辦高校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本。如可以設計一個為期兩個月的團體輔導方案,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小時。團體方案的內容可包括自我認知訓練、積極歸因訓練、挫折應對訓練、積極心態訓練等主題。
[參考文獻]
[1]陳旭.大學生心理資本提升策略研究[D/OL].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3[2013-12-31].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
28011961711bb6983568a185f50c07ed53%29filter=sc_long_signtn
=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3A%2F%2Fd.wanfangdata.com.cn%2FThesis%2FY2415354ie=utf-8.
[2]趙涵.大學生心理資本現狀及干預研究[D/OL].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2013-05-01].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3]方必基.青少年學生心理資本結構、特點、相關因素及團體干預研究[D/OL].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2012-06-01].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4]陳丹.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資本現狀和提升策略研究——以宿遷學院為實證研究[J],湖北函授學院學報,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