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在此背景下,對大學生實施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對創業能力結構進行了重構,并著重分析了個體、家庭、政府及社會等影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相關因素,提出了基于課堂學習的創業教育、基于創業競賽的創業教育、基于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基于“第二課堂”的創業教育、基于情境學習的創業教育、基于個案指導的創業教育等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的實現途徑。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創業能力提升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新模式。
[關鍵詞]創業教育 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
[作者簡介]葉玲麗(1986- ),女,浙江臺州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創業教育、校園文化。(浙江 臺州 318000)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9-0085-03
大學生創業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為主要目的,隨著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關于創業教育的研究也越來越被重視。相較于普通高等院校,關于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尤其是高職學生創業能力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還比較薄弱。當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是未突出高職院校的特色,而基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經驗所構建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據此,本文對創業能力結構進行了重構,并著重分析了影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相關因素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的實現途徑,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創業能力提升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新模式。
一、創業能力結構
目前國內學者對于創業能力結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關于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結構的研究還不完善,尤其是對于創業能力結構的維度未達成共識。本文在梳理創業能力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基于“三元能力論”,從能力的分類出發,將創業能力分為創業知識技能、創業行為能力、創業品質三個維度。
維度一為創業知識技能,它是創業者創辦企業、管理運行中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是創業能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創業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和法律知識;維度二為創業行為能力,它是創業者在實施創業過程中確保創業成功所需要的各種關鍵技能,包括機會識別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學習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和分析決策能力等;維度三是創業品質,是創業價值觀和個人品質的體現,如冒險精神、心理承受力、吃苦耐勞、創業欲望、創業自信心等,是創業成功的核心要素,包括創業精神、創業意愿和創業信心。
二、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
(一)個體特征/個體因素: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要“以人為本”
一方面,作為創業教育的受教主體,高職學生具有鮮明的特點。相較于本科生或研究生,高職學生雖然學歷低、專業知識欠缺、科研能力薄弱,但他們有較好的市場意識、堅韌不拔的“草根精神”、較強的動手能力等,這極大地彌補了他們的不足。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制定具有高職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在創業能力方面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且和他們的先天素質條件存在密切關聯,因此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一定要發揮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針對他們的特點開展個性化教育,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的創業能力。
(二)家庭氛圍/家庭因素: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原始驅動力
家庭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大學生原始的創業資金和人力資本積累基本來自家庭,家庭的經濟情況對大學生創業有著直接的影響。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阿瑪爾·畢海德研究發現:“創辦有前途的企業的傾向可以被看作是個人人力資本的倒U型函數。過多的事前訓練與經驗提高了創辦充滿不穩定性的小規模企業的機會成本和風險,但是太少的人力資本增加的是創業邊緣企業而不是有前途的企業的概率。家庭背景的影響也是類似的: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人比來自極為富有或極為貧困家庭的人更有可能創立有前途的企業。”①這項研究進一步論證了家庭背景對學生開創企業的影響。一般來說,具有較高學歷且職業穩定的家長還是希望子女能進入機關單位或企事業單位工作,不支持子女創業,而從事開放職業或有創業經歷的家長,則更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給子女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甚至會將其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為子女將來創業做必要準備,具有這些家庭背景的學生選擇創業作為職業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可見,家庭氛圍是影響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因素之一,學校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應爭取家庭的全力配合,方可事半功倍。
(三)政府支持/政府因素: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引力
政府是創業教育的支持者和倡導者,引領我國創業教育的運作和發展。在2002年4月召開的“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劉鳳泰副司長明確指出:“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②會后,確定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創業教育試點學校,政府從宏觀戰略層面推動了我國創業教育的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很多政策法規僅為戰略層面上的部署和要求,還未形成系統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這也是我國創業教育成功率低、創業活動開展效果差的原因之一。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對創業活動進行扶持,如政府推進計劃、創業政策制定、政府信貸擔保、法制環境建設,以及創業園、創業孵化器建設等,為創業企業提供服務、支持和幫助,從而為高職學生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社會環境/社會因素: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助力
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能大幅度提高高職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從而在他們的創業活動中發揮推動作用。③社會作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的“大舞臺”,其作用不容小覷。一是社會對高職學生創業的關注度、對創業者的包容度、對創業活動的支持度以及創業輿論引導等影響著高職學生創業。二是企業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為高職學生提供實習基地、風險基金等形式為高職學生創業提供有效資源支持,從而推動了高職學生創業。三是社會上的非政府組織,如創業俱樂部、商會、創業者聯盟等,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咨詢、幫扶服務,推動了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四是創業教育要符合市場規律,高職院校要基于社會的有效需求來設置和調整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培養適應市場和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確保創業教育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因此,創業教育需要社會的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會的“助力”作用,創造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良好局面。
三、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實現路徑
(一)基于課堂學習的創業教育
豐富的知識儲備是成功創業的決定性因素。創業者要掌握包括專業知識、綜合性知識和管理科學知識等在內的各方面知識內容。通過系統的創業教育課堂學習,高職學生能較為全面地了解創業、認識創業,為創業活動儲備足夠的理論知識,提升創業知識技能。目前高職院校基于課堂學習的創業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以創業教育通識課為主的課堂教學,學校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以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為主的創業入門課程;二是以相關的創業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學校通過設立創業學院等途徑深入開展系統的創業知識教育;三是以學科滲透為主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能夠在專業課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創業教育的內容,時刻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四是以知識整合為主的創業課程教學,對學生前面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然后進入系統的創業知識學習,如通過SYB(START YOUR BUSINESS)培訓,學生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如何創立自己的企業。
(二)基于創業競賽的創業教育
通過創業競賽開展創業教育是一個較為全面的學生能力培養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參閱大量的創業資料,獲得創業知識技能的提升。在比賽的各級環節中,學生的創業行為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如在方案論證過程中,通過相應的調查研究、專家論證等環節,學生的機會識別能力會得到較大提高。創業競賽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各種創業信息,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這種以點帶面的創業競賽能使多個學生群體從中受益,參賽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組織大賽的學生干部也得到極大鍛煉,同時也有利于在全校范圍內形成濃郁的創業氛圍和創業文化。
(三)基于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
創業實踐是提升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關鍵。學生在大學期間嘗試自主創業,能獲得豐富的創業體驗和創業經驗,對培養其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均有重要意義。高職學生的創業實踐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入駐創業園的形式開展創業實踐活動;二是通過校企合作開展創業實踐活動;三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四是學生自己組織開展創業實踐活動。這些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創業知識技能的積累,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業品質,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業行為能力。
(四)基于“第二課堂”的創業教育
將創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第二課堂”活動來實施創業教育,是比較容易為學生所接受的方式。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各類與創業相關的活動,如企業家論壇、創業精英大賽、商場實戰等,寓教于樂,達到提升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目的;可以以社團為載體,鼓勵學生參加創業沙龍、創業俱樂部等,充分發揮社團的自我管理功能,讓有志于創業的學生相互探討,相互啟發,自我組織創業實踐活動;可以利用寒暑假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促進社會實踐與創業教育內容的融合,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能力提升的平臺。
(五)基于情境學習的創業教育
情境學習是指在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的方式。學生通過在實際應用情境中進行學習,把學與用結合起來,能更加生動直觀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在創業教育中,學校可以為學生搭建平臺,給學生樹立創業成功的典型榜樣,建立學生創業調查基地,讓學生通過采訪、調研等形式,了解企業家的成功經歷和企業的實際運行,切身感受創業的歷程,進一步學習創業教育的相關內容。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模擬企業實訓、沙盤實訓等體驗式教學開展創業教育,學生在創設情境中扮演相應的角色,參與企業的實際運營,在創業情境中習得創業知識和技能。
(六)基于個案指導的創業教育
個案指導是學校依托創業教育咨詢中心,對學生個人或團體進行咨詢、輔導和培訓,是針對性很強的創業教育途徑之一。學校通過個案指導,為學生提供與創業相關的政策法規等信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創業目的,選擇創業方向,深入分析和有效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等個性化服務。同時,對正在開展的創業項目提供咨詢和跟蹤服務,切實解決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個案指導,學生的創業行動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在創業心理調適等方面獲得的幫助尤為突出。
四、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
根據前面討論的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結構、創業能力提升的實現路徑及相應影響因素,筆者構建了基于創業能力提升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新模式,具體見下圖。
該模式共分三個部分:一是創業教育的對象,即高職學生。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提升學生創業能力為培養目標。二是創業教育的主體,即高職院校。高職院校通過各種路徑的創業教育,使學生獲得知識和經驗,最終轉化為創業能力。學校作為創業教育的主體,不僅是創業教育的規劃者和組織者,而且是創業教育的具體負責者、實踐者,因此學校需要發揮核心作用。三是創業教育的支撐體系。創業教育光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政府、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此,必須形成以學校為主體、政府為“引力”、社會為“助力”、家庭為“原始驅動力”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共同促進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注釋]
①(美)阿瑪爾·畢海德.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M].魏如山,馬志英,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03-104.
②顧建國.大學生創業機制構建:高校與政府的作用[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 2008(3):74.
③張昊民,馬君.高校創業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24.
[參考文獻]
[1]沈建新.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26).
[2]丁志忠.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的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