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同時積極推進扶貧脫貧工作,高職貧困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青年群體,對他們實行就業援助,引導并指導他們自主創業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文章提出做好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創業指導工作應該以引導為主,尋求多方支持,講透創業優惠政策,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環節。
[關鍵詞]創業指導 高職教育 貧困生資助
[作者簡介]唐承澤(1977- ),男,重慶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副校長,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學生就業;曾燦博(1985- ),男,廣西玉林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學生工作部,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旭光(1955- ),男,廣西貴港人,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冶金與資源工程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有色金屬冶煉。(廣西 南寧 530001)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9-0088-02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正席卷華夏大地,黨和國家鼓勵有為青年積極創新創業。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已成為新形勢下高校教育的緊迫任務。同時,在國家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發揮教育脫貧功能”成為教育行業貧困生資助工作的著眼點。如何加強對高職貧困生的創業指導,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新重點。
一、新形勢下加強高職貧困生創業指導意義重大
1.政府大力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戰略。《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指出了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并從國民經濟的9大領域出發,在內容上著眼30個方面提出了96條政策措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5]36號)就高等學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今,高職教育已經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職貧困生占了高職在校生的1/3以上,如何指導高職貧困生創新創業必須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高校資助體系正在進行從“輸血”到“造血”的改革。21世紀初,相關學者就已提出要加強高校資助體系的“造血”功能,對貧困生的資助應從單一的經濟援助轉為教會學生自謀出路。歷經十多年的改革,“造血”型高校資助體系已成雛形。它把貧困生作為資助體系的一個主體,通過“獎、助、減免、補、勤、貸”的形式進行資助,同時通過“貧困生自救工程”,把國家、高校、銀行、用人單位等要素融合成為一個有機系統,設立專門機構,加強貧困生就業創業指導,灌輸有償資助的理念,完善并建立激勵性的資助制度。面對新形勢,高校貧困生資助的工作視野要更開闊,要推進開發式貧困生資助工作,培育貧困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其適應社會、生涯發展助力。
二、高職貧困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1.經濟和人脈資源較為貧乏。雖說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最重要的是思路,但基本的經濟基礎和人脈資源無疑是創業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高職貧困生絕大部分出身貧寒,且大部分來自農村地區,往往家庭收入較低,主要收入來自于家庭成員的外出打工或是農作物的售賣,人脈資源有限,家庭的人際圈主要局限于親戚、鄰居等低收入群體。
2.綜合素質是短板。高職貧困生由于家庭拮據,踏入大學校園后,雖然學習上勤勤懇懇,但課后由于要花時間在勤工助學上,減小了他們參加學校團體鍛煉的概率。同時,高職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加上經濟條件有限,使得他們很少購置與學習相關的課外書籍,失去了一些可以開闊眼界和更全面認識、了解社會的機會。這些原因導致高職貧困生見識相對較淺,看待社會變化的視角更為狹窄,口頭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也相對較弱。
3.存在自卑情結。由于長期過著窘迫的生活,自卑情緒極易滋生。如果一個人處于自卑的情緒中,自信心就會跟著慢慢減弱,本身存在的潛力和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發揮。對于高職貧困生來說,因為家庭的貧困和中學階段學習成績的不理想,他們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情緒。創業最需要的自信,這恰恰是貧困的高職學生所缺少的。
4.有良好的意志品格。創業面對的困難總是接踵而至,要想取得創業的成功,就得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和完善自己。如果沒有堅韌的意志,輕言創業必定失敗。高職貧困生在這方面比大多數在校生強。自小生活上的艱辛使他們形成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對于困難的耐受度往往超出大多同齡人。此外,在缺乏資金、人力的前提下,需要創業者自己同時扮演管理者與執行者的角色,大事小事都需要創業者親力親為。在這種情況下,高職貧困生勤勞質樸的品質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5.有強烈的進取心。高職貧困生在校期間知道自身的劣勢,懂得珍惜現有環境,所以平日里更為刻苦,總是希望自己能比身邊的同學多學一些知識,想通過自己的成長改變家庭狀況。這種進取心,加上自小養成的不依賴別人的習慣以及對于環境極強的適應能力,都是他們創業的有利條件。
三、高職貧困生創業指導
1.引導為主,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指導高職貧困生創業,首要任務在于如何引導貧困生增強創業意識。首先,要發揮學校宣傳部門和學工部門的作用,在校內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引導學生珍惜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機會,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業能力,尋找創業機會。其次,就業指導教師要結合高職貧困生創業的優勢,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多灌輸勇敢創業的理念,幫助其樹立信心,鼓勵創業。要結合案例,講清楚創業需要嘗試,即便初次失敗也能收獲經驗、鍛煉能力并獲得與常人不同的創業體驗,鼓勵其勇于實踐。再次,就業指導教師要通過對成功創業典型的廣泛宣傳,在為其提供實踐經驗的同時,喚起他們心中想要創業的想法。最后,趁著創業的這股春風,積極開展校內的創新創業大賽,同時組織優秀的高職貧困生參加校外的創新創業大賽。
2.尋求多方支持,彌補高職貧困生創業短板。首先,學校要想辦法指導或幫助高職貧困生彌補創業的資源短板,可通過爭取風投、引入社會力量或開發校友資源等方式,為高職貧困生爭取部分創業資源援助,解決他們經濟、人脈或是創業思路上的困難,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創業夢,這是對他們創業最有力的支持。其次,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舉薦優秀的高職貧困生到相關專業的企業中輪崗實習,這些優秀的貧困生可以在實踐中充分了解本行業運作的特點及市場需求,進而獲得豐富的創業前期信息,開闊視野,降低本身在創業過程中的盲目性。最后,學校還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就業創業指導人員要深入高職貧困生當中,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談話談心或開設心理講座。
3.講透創業優惠政策,做好創業咨詢。學校應設置專門的創業指導教師團隊,及時研讀國家出臺的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并及時做好傳達工作。國家政策的支持是高職貧困生創業的一大助力,如果連這些優惠政策都沒有“消化”,那么高職貧困生創業之路將會“雪上加霜”。如今在多方力量的帶動下,大學生創業率必然會有所攀升,學校在其中一定要做好大學生創業咨詢師的角色,要幫助其解讀創業信息,在必要時能提供方向性的咨詢,不可讓學生盲目創業。對于大學生創業時面臨的選擇,要從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進行指導,對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一致的高新技術創業要給予高度贊譽并大力支持,對傳統行業特別是技術含量低下的行業則不能盲目鼓勵。
4.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環節,培育創業能力。隨著教育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各高職院校正在進行教育模式的轉型和升級,特別是加強了實踐環節,這對于高職貧困生創業是極為有利的,但這還不夠。要加強高職貧困生創業的指導,需要加強對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使他們具備積極的創新創業精神,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一方面,專業教師要加強教學設計,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通過教學改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要從關注和引導高職貧困生創業的傾向性出發,加強對他們的個性化指導和幫助,通過課堂啟發、社會調查等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靈感,通過指導其參與各種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實踐等活動培育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吉海霞.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與研究[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2]朱莉.高職院校貧困生創業幫扶初探[J].卷宗,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