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師專需培養具有豐厚文化素養、全面教育技能、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學前教育師資,要求學生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具有包括自我學習、信息處理、創新發展、與人交流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應建構科學有效的學習和實踐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方面得到實踐鍛煉,促進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成為符合崗位需要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 幼兒師專 學生能力培養
[作者簡介]劉曉霞(1977- ),女,黑龍江尚志人,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與教學。(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黑龍江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兒童大腦發育特點與外語學習活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201302004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9-0098-03
近年來,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成為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點。職業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學習、解決問題、創新發展、與人合作交流,以及信息技術、外語應用等要素,它們既相互制約又協調發展,既有機融合又不斷遷移。本文將圍繞幼兒師專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對此展開論述。
一、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
關于職業核心能力,業界有多種表達,如職業核心能力是個人具有競爭優勢的,不易被對手效仿的專長、知識和技能;職業核心能力是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除了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基礎核心能力、拓展核心能力和延伸核心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學習、解決問題、創新革新、信息處理、與人交流、數字應用、與人合作、外語應用等。
職業核心能力是多種能力的融合,這些能力既相互制約又協調發展,既有機融合又不斷遷移。從發展型人才角度看,與人交流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產業轉型與崗位變遷;從復合型人才角度看,與人交往能力、數字處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專業技術能力更加重要;從創新型人才角度看,創新能力則是必需的。職業核心能力是通過后天培訓獲得的,集綜合性、異質性、發展性、獨特性于一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需求的進步而不斷改進、充實和提高。
二、幼兒師專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幼兒師專學生主要從事學前教育。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指出,幼兒園教師是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具有特定的專業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態度、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幼兒教師從事的是幼兒啟蒙教育,必須具備豐厚的文化素養、全面的教育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集研究型、開放型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
(二)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師的需求
當今社會和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孩子3~6歲進入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時,許多家庭會選擇教學質量高、環境優美、口碑良好的幼兒園,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能夠學習歌曲、舞蹈、國學、繪畫、樂器彈奏、外語等課程,希望孩子在學習和娛樂中開發多元智能。為了能使孩子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家長們煞費苦心地選園、入園,使得優秀的示范幼兒園人滿為患。示范幼兒園之所以有良好的生源,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優秀的復合型幼兒教師的支撐。在全社會關注幼兒教育的形勢下,幼兒園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幼兒教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還是媽媽、朋友、玩伴、保育員、勤雜工;幼兒教師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老師,還是演員、主持人、教育專家。社會發展要求幼兒教師是素質全面、專業突出的優秀人才,如此一來,幼兒師專培養的幼兒教師只有具備以下能力,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一是語言能力:言談舉止大方,吐字清晰,能說流利的普通話,能與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夠掌握行業英語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方法;二是解決問題能力:具有舞蹈、聲樂、繪畫、語言、棋類、鍵盤或其他樂器等一兩項專業特長,懂得幼兒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三是與人交流合作能力:尊重他人,懂得合作,能處理好與單位、家長的關系;四是解決問題能力:能做好幼兒園一日常規安排,對幼兒園發生的突發事件能從容應對,妥善處理;五是信息處理能力:能夠對幼兒出勤、活動等統計信息準確及時匯報,能夠使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六是自我提高能力:能夠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規劃職業生涯;七是創新能力:能夠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有所創新和變革。
三、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的幼兒師專人才培養措施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是簡單講授一門課程就能完成的,它是以培養能力為目的的行為活動的訓練。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建設至關重要,科學合理的課程建設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和幼專人才培養質量;而以就業為導向,在實習實訓中獲取實踐經驗的人才培養模式,則是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不可或缺的保障。
(一)以課程建設為本位,彰顯幼教職業特色
學前教育專業是服務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為學前教育機構提供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管理工作和具體生活衛生保健的專門人才。當今學前教育專業呈現多樣化,早期教育、幼教管理、學前教育特色方向(如雙語、音樂舞蹈、美術與手工、玩具制作、主持與表演、科學啟蒙等)、衛生保健、營養配餐等,都要依據幼兒園需求,開設相應的文化課和專業課。在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建構科學有效的學習和實踐課程體系,使學生通過學習,在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文化知識等方面得到鍛煉,促進職業能力的提高,最終成為符合職業需要的合格人才。
1.課程設置科學合理。課程設置要以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在對幼教領域進行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崗位需求,咨詢相關專家,請他們進行指導,將職業能力與專業能力教育相結合,最后形成課程體系,確定具體課程。同其他高職院校一樣,幼兒師專也要改變當前公共課弱化的現狀,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實際上,公共課中的“大學語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計算機信息技術”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大學英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有利于增強學生自我認識能力,“大學體育”有利于訓練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而通過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兒童心理學”,專業技能課“學前設計游戲”“兒歌創編”“舞蹈”等的設置,則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改革創新的能力。將理論嵌入實踐訓練中,能夠為就業后盡快適應崗位要求做準備;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融入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當中,能夠搭建起融合遞進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設置與能力訓練相互融通。
2.教學方法適當。適合高職院校特點的“工作過程導向式”教學法,包括項目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能夠體現工學一體化的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現代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引導、調控、監督。以下教學方法均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為驅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得到職業能力的鍛煉。如角色扮演法是以課文內容為藍本,分配給學生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體會角色特點,承擔相應工作任務,培養與他人交流溝通及團隊合作的能力。項目教學法是教師布置項目,學生對項目進行分析、分工完成任務,最后教師和學生對項目共同評價。項目教學法適用于高年級掌握一定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學生,如教師分配兒歌創編的任務后,學生分成小組對該任務進行分析討論,組長給每位成員分配任務,最后將成果匯總、完成項目、進行展示、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總結,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學生模擬教學則是教師創設情境模擬真實情況,學生在創設的場景中進行訓練,如模擬幼兒園慶祝中秋節的場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模擬場景中進行中秋節活動的設計、組織、任務分配和活動安排,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使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得到潛在的訓練。
3.教學活動形式多樣。豐富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錘煉幼兒教師性格也大有裨益。課前3分鐘演講不僅能鍛煉學生膽識,還能使他們增長知識、訓練教師口語;辯論賽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兒歌表演唱除了培訓學生的專業技能外,還能引導學生展示自我;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既能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又能訓練學生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各種試講比賽可以提升專項技能,使學生在賽后反思中規劃自我發展。
(二)以實習實訓為依托,提高職業技能
學前教育職業有著特殊性,其教育對象是0~6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活潑好動、稚嫩頑皮,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對他們的教育不存在程序化的教育技能,而是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因此,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要做好基本的保教,同時具有適應不同情境下處理個性差異的技能技巧,突出教育技能的延伸和拓展。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深入了解職業的特殊性。工學結合是校企聯合培養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模式,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工學結合使學生將幼教知識與崗位實訓相結合,完成幼兒園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內容的真實性使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和感受到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及其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此外,學校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職業技能競賽,充分發揮職業核心能力在學生中的隱性教育作用。
實習實訓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平臺。實習實訓和頂崗實習等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在幼兒園實踐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和深層問題,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開展研究,嘗試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創新,嘗試研發適合幼兒教學的教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的使命感,還能感受到與他人交流、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這對于入職后適應崗位競爭具有重要作用。
(三)以就業為導向,直面用人單位
學前教育專業是定向于學前教育工作這一特定領域的,因此幼兒師專的人才培養要面向幼教市場,整體規劃教育教學活動,強化幼教職業特點,立足于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幼兒教師。以就業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方案需要將招生與就業緊密聯系起來,使培養出來的師資能更好地適應崗位要求,順利上崗,勝任幼教工作。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幼兒師專學生,使學生入學就開始接受職業教育,規劃職業生涯,將就業與職前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當前,幼教領域辦學模式可謂五彩紛呈,有教育機構辦園、公司集團辦園、外資辦園、個體園所等,形成了包括早教中心、親子園、幼兒園、學前班等多層面的教育機構,學前教育專業要直面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從多元化的教育崗位出發培養人才。
對幼兒師專學生而言,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應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滿足現代經濟社會需求為導向,情緒商數和智能結構協同進步,個性發展和團隊合作有機結合。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只有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應對當前競爭激烈的人才大戰。
[參考文獻]
[1]梁玉國,夏傳波,楊俊亮.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3(3).
[2]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3]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
[4]全國職業核心能力認證辦公室.全國職業核心能力認證測試大綱[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職業核心能力培訓測評標準(試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顏曉燕.試論學前教育新師資的職業培養導向[J].學前教育研究,2006(Z1).
[8]楊曉蕾.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