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促進和改善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但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文章分析了心理問題在高職學生中的表現,認為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覆蓋不夠全面的問題,并提出以下對策: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實現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化,讓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狀結構。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策略
[作者簡介]劉莎(1980-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基礎教育部,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德育;袁文英(1974-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司法事務系,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教育。(河北 石家莊 050081)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7-0076-02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為我國培養高素質勞動技能人才提供強有力保障的措施,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高職學生是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調查顯示,每年入學的大學新生中,大約有10%的高職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不在少數。近幾年來,有心理問題學生的人數每年都在上升,這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敲響了警鐘,怎樣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整體心理素質,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問題
由于高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社會經驗相對不足,當他們遇到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時,如朋輩間的矛盾、一些不開心等,很容易鉆牛角尖,有時甚至出現認知上的偏差,導致心理障礙,嚴重的則使其社會功能受到損傷。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嚴重,學校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并予以妥善解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心理品質、完善學生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心理知識的宣講、個案咨詢、團體輔導、危機干預等。但在實際的執行中形式與內容有些脫節,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雖有一些心理健康機構,但并沒有發揮其作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依然存在,有些院校甚至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依然放在專業課上。鑒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從培養“全人”的角度著眼,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環節是不能缺少的。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1.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無論在設置上還是在講授上,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首先,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高職院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無,甚至認為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就足夠了,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忽視了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其次,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目標中。長期以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重在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故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普及率低。再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設施不到位。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設施及場地的開設無從談起,更遑論必要的心理測量儀器和軟件的購置了。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不達標,專兼職心理咨詢教師的師生人數比例僅有0.02%,各層面的心理培訓明顯不足。
2.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不夠。據調查,高職院校也實施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但覆蓋面不夠。如在課程的設置上,幾乎很少把心理課程作為必修課,而只是以選修課的形式,由此造成心理健康知識不能全面地覆蓋每一名學生。甚至有的院校把思想政治課當作心理健康教育課,殊不知它的教育理念和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相差甚遠。此外,這種覆蓋面的不寬泛還涉及高職院校從事專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的短缺。院校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流于形式,沒有專職教師進行心理咨詢,也沒有學生去主動咨詢,更談不上班級設置心理委員等環節了。
二、心理問題在高職學生中的表現
高職學生由于其特殊的狀況,其心理問題大多集中表現在不良情緒的困擾、自我意識偏差以及對挫折的負面反應上。高職學生入學后,面臨陌生的環境,大多數學生很難迅速適應高職生活,同時也因高校教學、考試模式與中學不同,使得他們常常受到適應性焦慮和考試焦慮等一些不良情緒的困擾。高職學生正處于心理快速成熟的時期,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識還處于發展階段,面對高職院校復雜的環境,很容易導致出現自我意識偏差,如虛榮這種扭曲的自尊和自卑等,常使他們表現出消極的自我暗示、過低的自我期望等。高職學生的挫折感比較強,當個體受到挫折后,由于缺少釋放的出口,極容易采取攻擊性的應對行為,如譏諷、嘲笑、謾罵甚至毆打等。
三、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因此加強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須以專業的師資隊伍為基礎。根據國家頒布的有關規定,高職院校至少有一名專職心理教師,但短時間內,專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應與各系設立的次級心理輔導站點呼應,各系級心理輔導站點一般由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并對學生心理問題感興趣的老師擔任,共同擔負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除此之外,學院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也應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項目,以此增強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這種金字塔形的師資隊伍結構有利于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實現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化。不定期進行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大一新生入學伊始就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工作,并建立全面系統的心理健康檔案。在不同的年級階段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估,一直跟蹤到學生畢業,院校可根據這一檔案,針對有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
3.讓課堂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首先,針對高職大一學生,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使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其次,院校應結合大二、大三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心理健康選修課程,教學形式可以豐富多彩,既有理論的學習,也有案例的教學,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以戶外拓展學習等形式,增強同學間的互動,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認識。
4.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據調查,高職院校學生從課堂教育、網絡、心理講座、電視電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雜志報紙、家人教導、校內心理咨詢、心理熱線、校外心理門診等獲取心理健康知識,所占比例分別為60.1%、54.0%、50.8%、46.0%、39.6%、31.0%、23.3%、11.5%、8.3%、6.8%。由此可見,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學校教育,但超過一半的學生通過網絡來獲取心理健康知識。高職院校應在正常的課堂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外,通過定期舉辦心理講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設立心理咨詢室并定期向學生開放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建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狀結構。建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狀結構不僅涉及軟硬件的設置和配備,還應從思想意識上把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打破院內各層級間的隸屬關系,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加強院校各級的通力協作。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做到全校學生的普及化,而不只是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個別同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并落在實處,而不是走過場。構建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至關重要。從橫向上看,采取“一心三翼”的模式,以學院心理中心為指導中心,統領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各系心理輔導站點、班級心理委員,達到全方位、立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從縱向上看,根據各年級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職學生學制一般為三年,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大一新生的過渡期,大二學年的迷茫期以及學校生活的穩定期、即將畢業時的不知所措期。新生入學有一個適應過程,這個時候從學生的現狀出發,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切實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規劃職業人生、打造陽光心態。
[參考文獻]
[1]董敏杰.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8).
[2]何少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
[3]吳麗玫.試析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之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
[4]楊映紅,盧邦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5]曾慶芳.試論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皖西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