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通過新媒體對高職生學習過程及學習結果進行雙重考核已成為重點課題。文章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探索基于新媒體的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理念,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開發學習過程考核系統、完善思政理論課網絡考試系統、科學設計網絡考試系統、建立社區服務考核系統、加強思政理論課信息化教師隊伍建設五項設計方法,對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 高職思政理論課 考核方式
[作者簡介]李秀芳(1963- ),女,廣西憑祥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廣西 南寧 530007)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7-0099-04
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中提出:“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道德品質。”可見,探索通過新媒體檢測學生學習過程及考評學生學習結果的雙重考核方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高職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應遵循的基本理念
1.緊扣教學目的,體現公平全面。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懂得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因此,高職思政理論課的考核方式應緊扣這一目的,通過網絡考試平臺體現公平性和全面性。
考核過程的平等性即公平,體現于教育過程的各個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疇,對于學生來說,考核方式公平性是他們學習努力程度的最好體現。因為所取得的任何成績都與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分不開,而要考核他們平時刻苦學習的過程及學習的結果,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基于大型題庫的理論知識網絡考試。
考核內容的多樣性即全面,主要涉及學生知、行、意、情等各個方面。所以,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的考核內容,既要考核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尤其要考核學生在將理論知識內化為意志品質的同時,如何外化為行為導向,最終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成才。
2.適應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貼近高職學生實際。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為了落實這一培養目標,高職思政理論課必須貼近高職學生生源多元化、理論基礎相對薄弱等實際,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一方面,通過網絡考試平臺,改變過去重結果考核、輕過程考核的傾向,對學生加強學習態度、團隊意識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自覺加強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品德修養。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考試平臺,改變過去重期末試卷答題,而輕學生體驗生活、服務社會的情感意識。
當然,高職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和考核方式改革應隨著教育對象和網絡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進行。比如,將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題等題型錄入網絡題庫中,讓學生反復地做練習,通過練習,使學生牢記正確的政治觀點,自覺摒棄錯誤的政治觀點;一改傳統的作業方式,將與作業有關的材料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取決于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及對傳統課堂和網絡課堂“兩個課堂”的有機結合的控制力,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將短視頻、微課、案例等上傳到學習平臺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觀看,并以此作為過程考核成績之一,改變過去期末“一考定成績”,以考試為手段逼學生聽課的做法。
3.突破教學時空限制,注重提高教學效果。由于師資力量及課時的限制,加上實踐教學缺乏經費,又無固定的場所和時間作保障,高職思政理論課要實現教學目標,達到育人功能,就必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這一輔助手段,突破教學時空限制,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正在依托自主開發的國內首款思政理論課移動學習平臺——“靜思學堂”APP,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考核。在理論教學和考核過程中,任課教師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以單選題、多選題等形式上傳到“在線測試”中,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隨處在線考試,這種考核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教學時空的限制,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實踐教學和考核過程中,通過手機APP,將實踐教學的目的、內容、如何撰寫調查報告、實踐過程應注意的事項等制作成視頻,并上傳至“靜思學堂”手機APP。這一做法,改變了以往占用教學時間完成實踐教學指導任務的慣例,實現了網上審核實踐方案、督促學生完成實踐任務的教學目標。
二、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的現實意義
相對于傳統的紙質化考試,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有以下幾方面的現實意義:
1.節約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網絡系統能根據事先錄入的大量題庫自動完成組卷,并自動完成閱卷、統分、成績生成等,大大簡化了教師出題、改卷和統計分數、錄入成績等工作,提高了效率,使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研科研中。同時,網絡考試更是為學校節約了各種經費。高職思政理論課是公共基礎課,每個學期都有很多學生參加考試,而傳統的紙質化考試需要大量的紙張,文印室工作人員印試卷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甚至要加班加點;由于試題內容的保密性,思政理論課教師還得親自訂卷子;考試時間統一安排,需要大量的教室和監考老師。如果通過網絡監測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并分批次在機房安排網絡考試,可節約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2.規范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網絡考試需要建立有大量試題的題庫,這樣才能滿足網絡考試系統隨機組卷并自動生成試卷的要求。而系統組卷使得教師考前無法得知考題內容,為了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他們必須依據教學大綱,并根據高職生的理解能力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通俗易懂的解析,不能只講自己熟悉或喜歡的內容。可見,網絡考核方式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規范作用。同時,由于隨機組卷,學生不可能再像傳統考核那樣臨時抱佛腳,更不能在考前押題、猜題就能考得好成績了,他們必須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網絡學習知識點,才能在網絡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3.激勵創新,提高育人實效。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信息化建設從一開始的多媒體課件建設,到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再到現在的移動學習手機APP,每一個過程就是一個創新,而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滿足了高職生因實習實訓而無法統一時間學習的需要,他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將思政理論課學習的內容從課堂延伸到課后,并自覺接受新型的考核方式——網絡化考核。誠然,高職思政理論課采取網絡考核方式后,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科研教研和提高教學效果上,同時與學生即時在線交流和指導學生在線學習的時間也有保障了,育人的實效性不言而喻。
4.規范行為,注重全面發展。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將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統一起來,特別是學習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考勤、課上互動等環節外,相當多的時間和內容,學生可以在網上進行學習和互動。比如,我院學生在“靜思學堂”APP中,完成教師布置的觀看微課、熱點辯論、讀書研討、在線測試和填寫調查問卷等任務后,即可獲得20%的總評成績。實踐證明,這種網絡過程考核方式讓學生難以作弊,必須老老實實完成網絡各項學習任務,并答好每一道試題,完成每一個環節的任務,否則難以獲得好成績,這就規范了學生日常主動學習的行為;同時,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及網絡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從網絡課程學習及考核中學到知識、獲得愉悅的同時,也學會了運用信息化技術,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三、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
1.題型受限,難以考核學生思想認識的真實性。目前高職思政理論課設計的網絡自動閱卷系統僅限于選擇題及判斷題等客觀題,而對于考核學生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所涉及的問答題、材料題等主觀題仍無法通過網絡考核來完成。而“單純的客觀題型不但無法測試學生的思想覺悟、行為方式,甚至在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理論的運用、對語言的組織等方面也遠不如常規考試方式中廣泛采用的問答題、論述題等主觀題題型”。網絡考試最大的缺陷是題型受限,難以考核學生真實的思想認識。
2.考試系統設計不夠科學,答題與交卷環節易錯。無論是考核學生學習過程還是學習結果,在網絡考核方式中,最重要的環節是答題。這一環節是由學生獨立操作完成的,最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刷新問題,假如學生對考試系統不熟悉,在答題過程中誤點了瀏覽器的刷新按鈕,將導致做過的試題無法保存,這就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如果出現電腦死機或停電等原因,學生重啟電腦,再次進入考試系統后,發現又是一套新卷,而原來做過的試卷沒保存,又得重新答題;由于考試系統沒有設計自動交卷功能,一旦學生答題完畢而忘記提交試卷,考試系統中肯定沒有學生的成績,這必然給學生造成很大的損失。
3.硬件條件限制,難以保證網絡考試順利進行。足夠的機房是高職思政理論課網絡考試的硬件條件,也是滿足大批量學生在同一時間順利進行網絡考試的基本保障。然而,現實中,由于機房的有限性及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協調存在問題,特別是網絡服務器容量不足,一旦學生同時進入考試網站,勢必造成網絡癱瘓。當然,思政理論課教師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并掌握熟練的網絡技術是高質量題庫建立及更新的根本保障,這些要求對當前高職思政課教師來說是個永恒的課題。
四、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的設計方法
1.開發學習過程考核系統,考核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通過網絡系統監測學生學習過程,是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的重要內容。針對高職院校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思政理論課考核方式應重視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思政理論及辯證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是注重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積極借鑒國內外微課和慕課教學的有益經驗,開發設計有教、學、管兼備,互動交流及考核等功能,集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網絡教學平臺,并通過應用這一平臺,逐步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以網絡教學為輔,線上線下教育緊密結合,互補不足的教學模式。二是為了訓練和考核學生動手能力,高職思政理論課應著力開發課程作業系統和實踐作業系統。課程作業系統是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及認知能力。因此,任課教師應將有關作業的參考資料及注意事項錄入學習過程考核系統中,然后及時評閱并給出作業成績;實踐作業系統是訓練和考核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任課教師必須將實踐主題、目標任務、實施步驟、注意事項、成果格式等要求明示于網絡考核平臺中,并悉心指導學生完成各個環節的任務,最終形成社會調查報告或學習心得體會。總之,學習過程考核系統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師生提供了互動交流平臺。
2.完善思政理論課網絡考試系統,全面考核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目前思政理論課網絡考試系統只有客觀題,尚未涉及主觀題,因此,基于新媒體的雙重考核方式可以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其內容,即加入靈活多樣的主觀題,通過制作動畫或以短視頻作為問答題、材料分析題錄入考試系統,既可以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又能考核他們對動畫或視頻內容所營造的情境進行判斷分析的復雜心理活動,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該課程有很多動畫圖片或視頻可加入考試系統中,如“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這一內容,可以通過一段短視頻,讓學生回答為什么我國的經濟特區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等地建立,而不是其他地方?學生看了視頻后一目了然即可回答原因。可見,這些題型彌補了僅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不足。當然,加入這樣的主觀題后,閱卷必須由任課教師親自操作系統,然后將成績錄入系統中,最后才能自動生成總評成績。
3.科學設計網絡考試系統,保障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為了防止網絡考試系統或電腦硬件方面的故障發生,解決學生因故障而導致考試成績無效的問題,高職思政理論課網絡考核方式應注意以下幾方面改革:為了保證學生答題的有效性,消除因操作不當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網絡考試系統應暫時關閉瀏覽器的刷新功能;將系統設置成自動保存功能,使學生答題信息能自動存儲于考試系統中,即使電腦死機或停電了,學生重新開機后,再次進入考試系統時仍然保持原來的考試狀態,保障他們學習的有效性;網絡考試系統應設計自動提交試卷的功能,如學生答卷后一定時間不再操作的,即可視為交卷,避免學生答卷后忘記提交試卷而造成損失。
4.建立社區服務考核系統,培養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的社會責任感。高職生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如何引導他們自覺立足于基層工作?單單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的考核模式,是無法衡量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更無法得知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及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因此,高職思政理論課在雙重考核方式中應建立社區服務考核系統,增加學生參加社區服務實踐成績。當然,不少高職院校也根據實踐場所及資金保障等情況,采取了點面結合的社區服務實踐形式,從點上看,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著;從面上看,卻由學生自行安排完成指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難免使考核流于形式,關注不到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雖然最后也按規定上交社區服務的心得體會,但不管做與不做、做多做少,是否真的達到了社區的要求,只要交了心得體會,指導教師都給予學生評定成績。
為此,根據中宣部、教育部“要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提供制度、條件和環境保障,確保不流于形式”的意見,高職思政理論課網絡考核中應建立社區服務考核系統,這一系統應與服務的社區單位進行聯網,由學校和受助單位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而不是單一地以學生上交的實踐材料評定成績。在考核過程中,凡是認真做的、服務到位的小組,且能以新聞報道的形式撰寫新聞稿上傳到社區考核系統中的,指導教師應給予加分。這一考核形式能真實反映學生到社區服務的真實性,更能培養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的社會責任感。
5.加強思政理論課信息化教師隊伍建設,保障雙重考核方式有效實施。基于新媒體的高職思政理論課雙重考核方式要能有效實施,必須具備一支既精通學科專業知識,又具有較高信息化素養,能夠熟練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和提升教學效果的思政理論課教師團隊。因此,高職院校應大力支持思政理論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業務培訓、競技比賽及項目研究等工作。同時,還應組建以思政理論課教師為主體,由不同學科人員構成的思政理論課新媒體教學資源工作室,負責研發設計課件、網站、微課、移動學習平臺等共享型新媒體教學資源、開展相關信息化教學培訓工作以及舉辦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比賽等。借助這一工作室,實現整合優秀教師資源、打破高校之間的壁壘障礙、形成高校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的強大動力等目標,最終實現雙重考核方式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余建明.改進和完善網絡考試提高政治理論課實效性[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1).
[2]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EB/OL].(2005-02-07)[2016-06-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3]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2008-09-23)[2016-06-2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2541/200811/41238.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