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文獻資料調研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地位和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重視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人性需求;優化人才質量,加強聘任制度管理;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增強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合理化高校體育教師的年齡、性別和學歷結構。
[關鍵詞]新時期 高校體育 師資隊伍建設
[作者簡介]蔡立健(1977- ),男,江蘇鹽城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廣西 來賓 546199)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中職、高職和本科公共體育課程設置一體化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8-0073-02
當前,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動作,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但從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來看,體育教師的年齡、職稱結構以及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都很難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建設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師資隊伍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體育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1.高校體育教學的地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課改的提出,綜合素質教育在各層級的教學中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高校的體育教學是德育和智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全面素質教育以及培養健康人才的主要手段,在整個高校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素質教育與終身體育意識教育的作用下,體育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主要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奠定基礎。
2.高校體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高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具有健康的體魄,從而能夠更好地面對工作與生活中的挑戰。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需求,體育教學必須打破以強健體魄為目的的片面教學方式,而注重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和整體能力,用長遠的發展眼光去設定教育目標。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審美教育以及能力教育等,從多方面來引導學生參與到健康的體育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設定長遠的教學目標,突出終身發展意識,為國家以及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全面型人才。
同時,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推行了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慣性作用仍不可忽視,學校、家長以及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關注度低。要消除這種影響,不僅需要對體育課程體系進行完善,還需要體育教育者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為體育教學樹立新的形象,用突出的體育教學效果來向社會、家長展現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熱愛體育、參與體育,并最終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新時期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
1.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年齡、性別結構不合理。高校體育教師年齡分布呈現出兩邊多、中間少的局面。在高校體育教師中,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以及工齡比較長的老教師數量比較多,而作為中堅力量的既有豐富教學經驗又有充沛精力的中年教師卻相對比較少。在高校不斷擴招的情況下,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尤其是一些民辦高校,缺乏國家的有效保障,在體育教師招聘方面的困難更大。無奈之下,很多高校不得不采取從其他高校招聘兼職教師、降低教師資質的要求、聘請一些退休教師等方式來增加體育教師的數量。同時,高校體育教師中的性別結構也存在不合理性。男性教師明顯多于女性教師,這不利于一些柔韌性體育運動項目教學的開展。
2.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學歷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低學歷現象比較普遍,高學歷人才嚴重不足。通過對我校體育教師的學歷結構分析可知,目前還沒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也只占18%左右。高校體育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也是制約體育教學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高校在體育教師招聘上都是以本科學歷為主,這一方面是高學歷人才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不愿意到高校任職;另一方面是如果高校招聘博碩人才,就必須為其提供高于本科學歷的待遇,在人才的維護方面需要花費更多的物力和財力。即使有些高校具有比例較高的高學歷體育教師,也多數是兼職或者退休返聘的人員,這一群體在教學中往往存在責任心不強或者觀念落后以及精力、體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教學的有效開展和對學生身心素質的培養。
3.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德建設不合理。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還要有高尚的師德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是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的分析可知,很多高校一味地擴大招生,教師隊伍的擴充上卻進展緩慢,造成嚴重的師生比例失衡,加大了在職教師的工作負擔。有些高校出于對培訓成本的考慮,很少安排體育教師進修培訓,還有些高校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教育優勢,強行為教師布置教學任務,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使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培訓和深造中。
4.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較差。師資隊伍業務水平主要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各個高校對教師的教學任務都會做出明確的規定,所以教師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核,都會注重自身的業務能力培養。根據調查發現,高校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任務的匹配度達到了較高的程度,但科研、計算機以及外語能力卻相對較差。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現在參與課題研究以及論文的撰寫上。教師只有多參加課題研究,發表大量高質量的論文才能凸顯其科研能力。但是調查發現,高校中能夠順利完成年度科研工作的體育教師比例較低。
5.師資隊伍的心理狀態消極。通過調查我校師資隊伍的的工作潛力發現,認為自己還存在未被利用的潛力的教師人數占98%左右,而且這些教師中有95%的人認為,自己的潛力無法在教學中有效地施展。由此可見,目前高校體育師資資源存在嚴重浪費的現象。影響高校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的,不僅是高的薪資待遇和職位、教學設備等硬性指標,還有組織中的制度、公平、關懷、管理、發展、規劃等柔性指標。
6.教師入職后的培訓不到位。高校體育教師一般都是通過對體育院校或者師范院校的體育專業學生招聘得來。這些學生剛步入社會,雖然專業知識和技能比較強,但是教學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教師的入職培訓非常重要。目前很多高校由于校領導的不重視以及經費不足等原因,造成教師的入職培訓不到位,很多新入職教師只是跟隨老教師上幾堂課,學習一下基礎的上課要求和流程就開始獨自帶學生。同時,在教師入職培訓時,并沒有明確教師的未來發展方向,使教師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比較迷茫,嚴重影響了其對工作的熱情。
三、對策
1.重視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人性需求。人在社會上的一切行動都需要在人性的基礎上開展,人的需要也要從人性的角度展開。人的需要總體來說就是人對某一項事物的需求。激勵理論啟示我們,人的需要是人的所有行動的動力。對體育教師的管理就是在人性的基礎上,充分了解體育教師的情感需求、自我價值實現需求、經濟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尊重需求等。只有充分掌握了教師的實際需求,才能對其實行人性化關懷,從而使教師輕松愉快、毫無顧忌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具體來說,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時期,所以在對師資隊伍的人性化關懷中首先需要強調個人利益,因為在市場經濟時期,個人利益才是推動其自主奮斗的動力。其次,需要結合我國的社會制度以及傳統文化來引導教師的價值觀,并利用傳統文化對教師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規范。
2.優化人才質量,加強聘任制度管理。要想使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質量得到優化,就必須采用科學化的聘任制度,嚴把應聘者的質量關,糾正應聘中的裙帶關系、近緣關系等不正之風。因此,高校必須出臺相應的聘任工作管理文件,制定嚴格、科學、規范的選聘制度,明確基礎選聘標準,減少唯文憑與學歷論以及近親繁殖現象的產生。此外,在人才選拔的過程中需要注重人才的自身素質,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基礎知識,還需要有英語、計算機等學科應用的綜合能力。
3.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高校人才資源的職后教育對人才將來的發展以及教學態度都有很大的影響,也關系到高校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入職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建立一套符合本校教學的科學、標準的培訓體系,使入職的教師能夠以本校的硬件條件為基礎,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同時,在培訓過程中,還應該為體育教師的后續發展做出規劃,使教師能夠有為之奮斗的目標,以達到不斷提升教師工作、科研熱情的目的。
4.增強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由于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很多高校的領導以及體育教師都忽視了體育學科的科研作用,導致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難以得到強化。基于此,高校領導首先要轉變理念,加強對體育學科科研的重視,在時間、資金等方面為體育教師的科研事業開“綠燈”,想方設法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高校可以鼓勵中青年教師在職進修、參與短期培訓班和報考研究生,并給予他們在福利待遇、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中與其他專業教師的同等待遇。同時,還可以將科研成果引入職稱評定以及績效考核中,取消傳統論資排輩的機制,激勵不同教學梯度的教師都能自覺地參與到科研中。
5.合理化高校體育教師的年齡、性別和學歷結構。體育教師的年齡、性別、學歷結構不合理,會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高校必須要合理化教師的年齡、性別、學歷結構。對于年齡問題,針對老教師精力和體力有限的情況,可以安排他們主要抓健康教育教學;中年和年輕教師主抓室外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代表隊訓練和課余體育競賽等工作。對于性別問題,在短期內難以有效平衡專職教師,因此可以適當聘用一些兼職教師,從而滿足教學的需求,并在以后的招聘過程中逐漸調整。對于學歷問題,可以鼓勵教師在職學習,自修碩士、博士學位,從而提升教師的整體學歷水平。
[參考文獻]
[1]謝峰.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5).
[2]魏建.河南省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6).
[3]王為民,李鄭立.常州市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3(10).
[4]商汝松.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5(11).
[5]陳寶弟,熊堅.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魅力中國,2014(10).
[6]徐斌.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