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技工類院校會計教學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文章指出了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會計教學的不足,分析了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對會計教學的新要求,提出了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會計課程的改革措施:優化教學環境,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跨專業課程模塊,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構建跨區域教學科研團隊,進行教、學、研一體化建設;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制約,倡導趣味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會計教學手段與方法。
[關鍵詞]技工院校 課程改革 商貿服務專業 會計教學
[作者簡介]曾永銘(1967- ),女,四川隆昌人,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會計與電子商務教研室主任,高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為財經商貿理實一體化。(江蘇 淮安 22300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8-0099-02
會計教學研究是現代社會會計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內會計教育界深化會計教育改革、創設優化會計教學勢在必行。在此結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提出新形勢下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會計課程改革創新的構想。
一、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會計教學的不足
1.教學環境建設較單一,以校內教學為主。教學環境一般分為校內環境與校外環境。技工院校開設的專業大多以工科為主,對商科類會計教學環境建設投入有限,如商貿服務專業的會計專業教學往往以傳統會計教育為主,實踐教學沒有新的突破。從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看,一般以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或會計職業資格證為目的,偏重傳授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因為企業不太愿意接受學生到企業會計崗位頂崗實訓,致使校外教學環境建設困難,學生會計課程的實訓主要是以校內安排為主。
2.會計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專”“特”教學不足。一是課程理論教學主要以會計專業教育為主,易忽視會計教學面向的是商貿服務企業,培養人才的重點是強化應用能力培養。傳統教學以專業理論和部分操作為主,教師主要讓學生學會會計分錄編制、賬簿登記、編制報表等常規技能,而忽視培養學生匯總分析有關會計信息,為商貿流通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傳統教學的科目設置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課程之間的協調性不足,專業課程缺乏建設規范。例如,“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兩門課的課程內容就有許多重復之處,教學中就應該各有側重。
3.師資力量亟待增強。教師隊伍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數量缺乏、實踐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水平有待提升。技工院校對教師有班主任工作、教學課時數、科研考核、評估等任務要求,教師工作量大、工作任務繁重。專業教師可接觸實際工作的機會較少,缺乏實戰經驗,很多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比例未達教育部規定的建設標準。
4.教學方法存在與現實需求脫節的問題。傳統的會計教學方法重在對國內會計制度的傳授,一本書、一支筆、教師講授為主貫穿課程。在全球化、國際化、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僅教會學生掌握傳統的會計手工賬已經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所以教師需要掌握與傳授國內外會計制度及網絡前沿知識。
二、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對會計教學的新要求
1.會計教學應緊跟商貿服務專業會計政策及相關政策的變化步伐,掌握新制度的規定。例如,今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而現有教材并沒有包含這一內容。為此,會計教學一要迅速組織編寫適用的新教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二要加強教學研討,對新政策進行解讀。
2.會計教學應有效解決商貿服務專業在經濟建設與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諸如通過安排教師進修和參與教科研團隊,使教師加強職業素質,提升專業能力。會計教學要不斷更新,解決商貿服務專業中跨專業知識銜接問題及與國際化發展接軌問題,為企業復雜的經營決策服務。
3.會計課程建設應立足于圍繞微觀主體的經營目標,強化過程管理,實現提質增效。商貿服務專業的會計課程建設應該緊緊圍繞企業的經營目標,培育出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經營核算數據及有效財務建議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會計課程的改革措施
1.優化教學環境,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需注意以下幾點:一要選擇構建培養方案的主線;二要選擇課程體系的結構模式;三要選擇適當的技術路線。技工院校應遵循理論課程體現“拓寬基礎知識,夯實理論基礎”,實踐教學體現靈活性與適應性的原則,構建提高專業素質、進行分流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當前,江蘇省技工院校大多采用“321”及“541”工學交替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中層次的會計專業采用“321”人才培養模式,即理論教學3個學期(第一、三、五學期),實踐教學(含工學交替)2個學期(第二、四學期),頂崗預就業1個學期(第六學期)。初中層次的會計專業采用“541”人才培養模式,即理論教學5個學期(第一、二、三、六、八學期),實踐教學(含工學交替)4個學期(第四、五、七、九學期),頂崗預就業1個學期(第十學期)。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三個課堂即理論課堂、校內課堂、校外課堂的內容,制訂符合專業要求和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的實施計劃,創新地開展商貿服務專業的會計人才培養。“三個課堂”的要求是:理論課堂重視課程創新實驗,校內課堂重視專業性科研創新活動,校外課堂重視社會綜合創新實踐。
2.構建跨專業課程模塊,培養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模塊教學內容的組織,首要的是確定每個模塊課程的總體培養目標,以此為基礎來打破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科式課程內容體系,取消章節限制,獨立知識模塊,將密切相關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分塊建立各種類型的技能模塊和職業素養模塊,作為學科子模塊。每個子模塊又由若干個學習單元(根據模塊技能素養的各個具體目標與要求而劃分的小模塊)或課題組成,使模塊課程的教學形成一個自主搭建“積木組合”形式的教學模式。
模塊化課程體系及內容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實用為核心,強調素質、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行業發展需求,將相關課程做成各個模塊項目。建立課程資源庫,課程分模塊嵌入式存儲,隨用隨取。建立與課程相配套的實訓教學環境,如建成納稅網報等的小規模體驗中心,逐步實現“仿真”崗位教學。各技工院校建設模擬企業會計綜合實訓室,將模擬企業會計綜合實訓室作為學生感受模擬企業會計、模擬銀行、模擬稅務、模擬證券等的小規模模擬體驗中心。通過各學院聯動,模塊資源共享,全面實施模塊式“仿真”崗位實訓,達到教會商貿服務專業學生如何應用相關知識的目的。
模塊化教學的構建也解決了傳統會計教學中各科目各自為政、重復教學的問題,避免了交叉課程重復教學的現象。
3.構建跨區域教學科研團隊,進行教、學、研一體化建設。跨區域教學科研團隊主要負責承擔教學、科研組織競賽、活動策劃等任務。以各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教研組為依托,成立具有代表性的市、縣會計教學研團隊,承擔市級及以上教學研究或教改項目,組織省級公開課,開設專家講座,開發建設一體化教材等。團隊秉承“以研促教,以教促賽,以賽促學”的原則開展工作,有利于資源跨區域共享,優質資源流動,推動專業及課程建設。以江蘇省為例,2015年組織了跨區域會計專業團隊,初步完成以會計為主的商貿服務專業技能大賽實施方案供省級評估使用。基于國際化視角,為培養商貿人才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會計教師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應積極學習新知識,提高會計素養;參加涉外會計教育交流會議與論壇,形成全球經濟會計理念及國際化思想,并在教學中注意與國際通用準則相契合。
4.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制約,倡導趣味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會計教學手段與方法。一要針對技工院校商貿服務專業的學情,注重會計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將新興的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現場教學等應用到教學之中,形成會計趣味課堂。二要充分發揮專業實驗實訓室的作用,培養學生掌握操作技術、把握技術要點。三要配套建設靈活的考試機制,以此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吳韻琴.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中國證劵期貨,2011(6).
[3]陳凌云.實驗教學模式在高校會計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