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系統提出了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實施方案:重新認識,定位統一;引企入校,校企共同培養人才;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實踐動手能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實行項目教學,實現教室、實訓室、工作室一體化;將電子商務專業與“互聯網+創新創業”結合起來。
[關鍵詞]高校轉型發展 電子商務 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胡婷婷(1982- ),女,四川成都人,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河北 石家莊 050035)張文秀(1976- ),女,河北靈壽人,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河北 石家莊 05009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8-0101-02
一、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現狀分析
電子商務是一個出現不久并且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由于電子商務誕生時間較短,加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量迅速擴大,于是諸多高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但是,各高校在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培養目標上差別較大。有些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突出的是對“商務運營”人才的培養,授予的是管理學學士學位;有些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突出的是對“技術”人才的培養,授予的是工學學士學位。
可以看出,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定位因校而異,缺乏統一的指向,不利于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尤其不利于在當前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實踐經驗欠缺,實踐教學環節薄弱。高校在對教師的聘任上看重應聘人員的所學專業、學歷以及職稱等因素,導致所招聘的教師來自企業的少之又少。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一線的工作經驗,實際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差,這必然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的薄弱。
同時,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是個新興專業,高校在進行師資配備時,只是片面考慮了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生師比等,而對教學的實踐效果考慮甚少,再加上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從經濟、管理、計算機等專業轉過來的,他們對于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還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因此,一方面,教師自身對電子商務知識缺乏系統、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上課所講授的案例大多來自網絡、新聞媒體等,教師缺乏一線的實踐經驗,這勢必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2.將電子商務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簡單等同。電子商務專業定位偏向于“商務運營”的高校,把電子商務專業簡單等同于“網店運營”,在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上緊緊圍繞“開設網店”這一核心技能,專業課程設置也主要是圍繞網店開設、網店美工、網店運營等內容進行構建;電子商務專業方向偏向于“技術”的高校,把電子商務專業簡單等同于“軟件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軟件技術專業基本相同。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需要加以改正。
3.傳統的教學環境不利于對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當前,大多數學生是先在教室聽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到機房進行上機練習。受在校生人數、機房設備的投放、授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在教室學到了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后,往往不能及時到機房進行上機練習。也就是說,學生知識獲得與實踐鍛煉可能會出現1~2天,甚至3~4天的間隔。由于理論教學和上機實踐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再加上學生在機房的上機時間有限,所以傳統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不利于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當然更不利于項目化教學和分小組討論的開展。
《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確定一批試點高校和專業(集群)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專業設置、培養方案要能更好對接職業崗位要求和職業發展需求,畢業生技術應用能力達到本行業先進水平,創業人才培養有重大突破。然而,當前我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存在著如上所述的問題,這顯然不利于高校的轉型和發展,因此,實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三、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措施
1.重新認識,定位統一。電子商務專業是融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法學和現代物流于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高校在對電子商務專業進行定位時,不應再糾結于到底是偏向于技術還是偏向于商務,而應定位于技術與商務相輔相成、密不可分。(1)應用技術型大學在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上,要以培養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2)在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除傳統商務、計算機方面的課程外,還要加入電子商務戰略規劃、電子商務風險分析等課程。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中,把學生培養成既懂商務、懂技術,又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戰略眼光且能進行風險分析的綜合型、復合型人才。
2.引企入校,校企共同培養人才。深化產教融合,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技術人才,是實現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根本途徑。對此,高校應積極引企入校。(1)成立校企合作二級學院,組建電子商務訂單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在課程的講授上,學校教師承擔課程體系中的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講授任務;企業一線工程師承擔專業實踐課的講授任務。(3)在對學生的考核上,改變傳統的試卷考試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如小組合作完成工作任務、學生作品創作、論文答辯、角色扮演等,以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4)校企合作共同承擔研究課題。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實踐動手能力。(1)為提升教師自身的實踐水平,高校應制定并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教師每人每學年掛職鍛煉時間應不少于3個月。(2)鼓勵教師多參加學術論壇會、專業研討會。開展教師學術成果分享、教學效果展示、名師專業點評、熱點話題探討等活動,這樣能開拓教師科研視野,提升教師學術水平。
4.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實行項目教學,實現教室、實訓室、工作室一體化。(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實行項目化教學。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僅僅是坐在教室里學習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他們是“準職業人”、是企業的“員工”。這種方式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樹立了目標意識,樹立了工作理念,鍛煉了實踐動手能力。(2)在教學環境方面,學校要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創辦專門的既能用以教學又能用以實踐的“教學、實踐一體化工作室”,并保證學生人手一臺電腦,配備可供四人或六人共同使用的電腦大桌。這種教學環境的布置不僅便于項目教學及分小組討論的開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5.將電子商務專業與“互聯網+創新創業”結合起來。高??稍凇盎ヂ摼W+教育+創新創業”這一大環境下開設電子商務創業班,學校為創業班的學生營造創業氛圍,提供創業條件。(1)學校要建立O2O電子商務體驗館及大學生創業孵化園,重點打造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實習基地,同時要配備功能齊全的電子商務實訓及創業專用教室,做到教室、實訓室、創業室一體化。(2)對電子商務創業班的學生實行“雙導師制”。一方面,由校內任課教師擔任指導導師;另一方面,從行業、企業聘請經驗豐富的一線工程師或技術人員擔任創業導師。校內指導教師負責對創業班學生的組織、檢查、監督和考核,創業導師則負責項目的實戰指導,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3)在對電子商務創業班學生的培養上,要堅持以職業崗位為導向,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同時,教學形式及考試形式要更加靈活多樣,考試成績要與學生的創業成績掛鉤。(4)實行學分替換制。學校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允許學生拿創業學分來抵消部分跟創業結合緊密的專業課的學分。(5)學校為學生提供營銷推廣、貨源、物流等多項創業扶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真實的項目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紅.沈陽工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科教導刊,2010(20).
[2]黃曉濤.電子商務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1).
[3]陳德人.創新創業型交叉學科專業的知識化探索與社會化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l0(1).
[4]吳麗花,藏玉潔,孫若瑩.電子商務實驗平臺建設與人才培養[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