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教育缺失促使職業教育更加關注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文章通過對其概念、特征、要素和理論基礎的研究,從“全人發展”理念出發,構建培養方案管理預警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體系以及搭建柔性的實施過程管理體系,優化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 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者簡介]葉華(1968- ),女,廣東興寧人,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創業教育。(廣東 "廣州 "5108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4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質量標準與評價管理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201401109)、2014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大學生創業實踐運行機制研究——基于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視角”(課題批準號:GDGZ14Z002)和2012年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職教學質量管理預警機制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1203020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1-0069-03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的興起
近年來,隨著麥可思公司的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的持續發布,人的可持續發展成為高校素質教育深入推動大學生能力培養的新視角。在高職教育領域,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追求的目標在悄然發生改變,不再只是專注于學生的專業技術素質,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態勢和能力。事實上,近十年來自麥可思公司的調查數據結果也顯示了這一教育方向,大學畢業生普遍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環境適應性差,人際交往自信心需要進一步提升;經歷磨煉較少,創新能力普遍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反思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功能,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既符合教育發展的需要,也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理論溯源
對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理論研究,一般以馬克思主義人學、可持續發展理論、心理資本理論進行理論溯源。一是馬克思主義人學。在馬克思主義人學中,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探討和闡述的關于人的本質問題,為相關研究拓展了思維方法,提供了理論基礎。人才培養,理念先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理念,將有助于剖析內涵,有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素的建設研究。二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戰略思想,以不損害他人及后代利益為宗旨,追求生態與文化的協同進步,關注自然與環境、人口與資源、技術與文化的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是每個人的公平發展,大學生是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資源,因此,教育必須面向人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人的發展主要通過教育來實現的,通過創造教育條件和環境,加強可持續發展意識教育,完善大學生知識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實現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自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心理資本理論。它強調的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以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韌性四個要素為核心的心理資本,可以從根本上打造人的競爭優勢,因為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在心理資本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心理輔導的方法和技術,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品質對人的發展、成功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引導教育學生用積極向上的心理,通過學習實踐過程和循環磨煉,積極面對職場壓力和挫折,養成良好的職業心理與態度,磨礪自身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內涵概述
1.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概念。人的發展空間主要由發展能力決定,最大的利益體現為人的發展空間的利益。通過總結目前的研究資料,研究學者對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概念主要集中在性質(特征)和內容(要素)兩個方面的探索,內容觀點趨向不盡相同。其中,唐海珍在《略論高職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一文中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是指大學生作為個體的人在大學階段及其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連續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實現大學生個體素質的不斷完善、和諧和臻美。楊淑欣、李相佑、趙志川在《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及其培養》一文中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是指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需要具備的能力,包含了大學生創新知識的獲取、運用能力,個性品質的完善能力。劉曉君、郭振宇、張宇、程廣平在《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中認為,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續發展態勢的能力。
2.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結構。(1)從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強調人的長遠發展。大學生在校階段或步入社會,都需要不斷塑造健康體魄,開發人格潛能,因此,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只有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確保身心健康發展,才能進行有效學習、生活和工作,才能促進智力發展,實現人生價值。(2)從職業化發展出發,強調人的專業發展。大學生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需要找到生存的能力,即便舍棄原來工作也能找到更好的發展生存空間,因此,具有良好的學習創新能力是教育的關鍵任務。只有養成堅毅的學習能力,確保再就業職業發展能力,進行有效的信息接納和處理,才能促進大學生潛力發展,實現專業發展。(3)從社會化發展出發,強調人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應順應社會發展需求,能夠自我調控社會變化,具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調控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是教育的持久任務。只有養成社會認可的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立足社會,與社會進步發展相適應。
3.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組成要素及內容。根據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結構以及麥可思的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概括起來可分解為三個層次:一是基本要素,主要關系到人的生存和一般發展;二是核心要素,主要關系到人的就業和支撐發展;三是拓展要素,主要關系到人的層次和提升水平。如下表所示: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對策
教育工作者如何把這一概念的理論轉化為實踐,從而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1.構建培養方案管理預警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需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借鑒CQAF參考模式——共同質量保證框架,探索CQAF參考模式下從職業能力標準到人才培養標準的轉化,構建培養方案管理預警體系。
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企業(行業)標準以及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總體要求,把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有機結合,研究制訂具體的實施步驟。針對能力框架的問題,設計“一主兩翼”鳥型職業能力架構,“一主”是指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兩翼是指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通過鳥型職業能力架構的構建,完成職業能力標準框架的建立,科學解構職業能力標準,最終將職業能力標準開發轉化為人才培養標準,并且從“源頭”決策介入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素,融入職業能力標準內容,建立起與經濟發展狀況相一致的人才培養結構,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實現在職業教育整個人才培養系統運行之前,就鑒別出畢業生今后職業環境所要求掌握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高職院校監控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可行的評估方法。
2.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體系。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大學生職業和能力的需求變化日新月異。根據麥可思的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凝練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內涵,整合優化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因素,體現社會需求,完善培養方案管理預警體系,實現功能系統化,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通過探索培養模式、職業能力標準框架、學習共同體參與機制等實行模式、特色和方法創新。

一是探索培養模式,實行模式創新。圍繞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目標,加強資源配置,改善人才培養環境,通過課程學習(文化素質課程和專業課程文化滲透)、第二課堂、頂崗實習、社會培養、自主提升的培養載體,實現了職業能力培養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有效融通,解決了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從理論到實踐的落地問題。二是探索“職業能力標準”框架,實行特色創新。以大學生職業能力標準開發為核心,突出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明晰了可持續發展能力要素內涵,彰顯了高職教育文化育人的特色。三是探索學習共同體參與機制,實行方法創新。以學生為中心,實施團隊學習合作的教學組織形式改革,在能力培養中發揮團隊協作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全學程、全方位有效培養。
3.搭建柔性的實施過程管理體系。當代大學生的情感需求主要表現在價值重構、理念塑造、人格理想、尊重理解等方面,職業教育同樣應該尊重這種情感需求,實施柔性管理。在“全人發展”教育理念下,對能力培養實施過程,搭建了柔性的實施過程管理體系,實施全程化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指導模式,如圖2所示。這一發展指導模式通過貫徹理念、內容、時間及實施路徑全程化的基本理念,將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所有的環節(職業生涯指導、學業指導、創業擇業指導等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系統定位、統籌安排。同時針對不同時期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心理需求,進行發展性輔導、個性化輔導和體現式輔導,協助大學生的個體發展,并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龔宇.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研究[D].杭州:中國計量學院,2012.
[2]楊伊.論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理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3]胡燁妃,駱宏.心理資本在學習領域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0(4).
[4]杜秀宗.心理資本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能力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5]唐海珍.略論高職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6]劉曉君,郭振寧,張宇,程廣平.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2).
[7]胡同澤,寸家菊.大學生專業能力與職業需求差異調研[J].人才開發,2008(2).
[8]華東.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探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