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考核是診斷教學、促進教學的重要途徑。為確保現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功能,在工程制圖課程中結合項目化教學模式構建考核評價體系。文章客觀地分析了工程制圖課程考試方法現存的問題,闡述了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的依據、思路和具體實施,經過實踐,該考核評價體系以項目為載體將職業能力的訓練與過程性評價緊密結合,融教、學、做、考、評于一體,有效解決了現存問題,對促進學生工程圖學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全面發展具有明顯的效果,對促進高職工程制圖課程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工程制圖 "考核評價體系 "項目化教學 "過程性評價
[作者簡介]王俠(1973- ),女,河北滄州人,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基礎部制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建筑與土木工程;王建平(1957- ),男,河北張家口人,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基礎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與數學教學;張桂芳(1970- ),女,河北滄州人,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河北 "滄州 "061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工程制圖教、學、做、考、評五位一體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24)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1-0115-03
考試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教學起著檢驗和評定的作用,同時也具有導向、反饋、調控和激勵的作用。考試方法的改革不僅僅是考試環節的改革,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與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密不可分,可以說如果考試方法不改革,教學改革的成效將大受影響。工程制圖課程在教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學生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受學時較少、生源基礎差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考試方法很難滿足現代高職教育的要求。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筆者在工程制圖課程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并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推動考試方法的改革,構建新的考核評價體系,更加客觀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教、學、做、考、評一體化,為高職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提供一個新模式,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一、工程制圖課程考試方法現狀分析
1.改革大多僅注重考核形式的改變,沒有把考核評價與教學模式緊密融合,形成教、學、做、考、評一體化的完整體系。以往工程制圖課程考核沿用傳統應試教育的考核方法,評價過程與教學過程相脫離。一些高校的考試改革明確提出改變傳統的“一卷定成績”的考試方法,將期末終結考試、平時成績及多樣化考核形式相結合,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筆者認為,這些改革僅是在期末終結性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階段性的形成性評價,并未真正將過程性評價融于教學中。
2.對評價的反饋、調控、激勵等功能重視不夠。考核評價不應只關注評價結果準確、公正,更要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對原狀態的改進。據筆者了解,很多課程的過程考核以平時作業為主,而平時作業大多在課下完成,該部分成績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難以保證,在某種程度上不能真實反映教學效果,對教學的調控和激勵作用不大,并且相當一部分教師對待過程考核僅是為了給學生定成績,沒能深入分析教與學中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沒有切實對學生進行評價,沒能充分發揮評價的調控和激勵作用。
3.評價形式與題目類型創新度不夠,不能充分體現不同層次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評。以往工程制圖課程考核形式單一,主要采用閉卷筆試,動手操作考核少。高職學生大多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他們對于這種考核方法已經具有“耐藥性”,因此,必須在考核形式上進行改革創新。其次,考核題目類型較為固定,在題目的設計上,客觀性試題多,考查動手實踐能力、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觀性題目少,由于題型的局限,不能充分考核綜合能力,以至于學生只注重應試技巧訓練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
二、構建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的依據
過程性評價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的一種評價范式,是近代課程發展在這個時期的主要理念。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的方式。過程性評價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的價值取向,對學習的動機效果、過程,以及與學習密切相關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全面評價。過程性評價能夠更全面地發揮評價的導向、反饋、調控、激勵等功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給予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會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促進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自我監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時對教學進行調整和動態推進。在評價方法上加入質性評價,采取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質性評價方法也被稱為自然主義評價范式,它以建構主義為其理論基礎。建構性學習對評定的要求是關注學習過程,并通過評定激發自律式學習。人們普遍認為教育評價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啟用質性評價方法,量化評價忽略了難以量化的重要品質與行為,忽視了個性發展與多元標準。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方法為工程制圖課程構建新的考核評價體系提供了依據。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環節都必須通過實時評價來判斷其有效性,并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調整。在工程制圖項目化教學中,針對各項目的實施與完成都有相應的評估與檢測,可以很好地實現過程性評價。
三、項目化教學模式下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
1.以項目為載體,構建基于職業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將教、學、做、考、評融為一體。在項目化教學模式下,以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進行全方位的考核評價。構建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理論知識考核、技能操作考核、職業能力和素質考核相結合的全方位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將教、學、做、考、評融為一體,使課程評價更具有職業導向性和實效性。
2.考核評價應科學合理,可行有效。基于能力進行評價,制定“只要跳起來,人人都夠得著”的考核評價目標。要真正發揮考核與評價的功能,考核評價不僅是對學習過程及結果的價值判斷,還要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以實現現代高職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理念。
四、項目化教學模式下考核評價體系的實施
1.考核評價體系的構成及評價目標的制定。整個考核評價體系由以項目為載體的過程性評價和期末終結性評價構成。在整個考核評價體系中,過程性評價的設計是重點。首先,制定過程性評價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在遵照高職工程制圖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過程性評價目標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重點,以學生具有的知識和技能、能力和素質是否滿足行業需求為標準。在每個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把握好崗位職業的技術核心能力,如提升空間想象能力、加強構型設計創新能力、提高識讀專業圖能力等。考核評價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過程,在評價標準的制定上,改變“統一答案”的方式,不僅僅以正確性作為評判依據,應根據學生完成的獨見性、創新性、靈活性等進行綜合評價。然后,進行項目設計,根據評價目標設計項目內容,根據評價標準設計項目的難度和深度。工程制圖課程的作用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讀畫專業圖的能力,工程意識的啟蒙、工程技術人員基本素質的養成就是從工程制圖開始的。基于此,要深入解讀職業與工作,將職業能力細化到各項目中進行培養和考核評價。按照知識的結構層次和崗位能力要求將整個課程內容分為基本能力形成階段和專業圖識讀階段,在基礎知識階段設計空間物體的表達與構型設計和工程物體表達方案設計兩個項目,在專業圖識讀階段設計識讀專業圖和測繪專業圖兩個項目。將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真正體現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終結性評價是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考查,建立在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并高于過程性評價的評價標準。
2.創新設計考核評價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差,主動思考少,大膽創新少,與考核方法不科學有直接關系。人的能力在活動中形成、發展并且在活動中表現出來。針對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進行創新,以開放式互動式的動手操作實踐作為過程性考核的主要形式,將動手制作實物模型、自主選定工程物體的表達方案、實地測繪施工圖等能充分體現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環節引入考核評價體系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能力的時間與空間,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進行評價。如在空間物體的表達與構型設計項目中,讓學生動手制作實物模型。教師給出一定條件,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結構設計和繪圖表達,要求學生制作出模型并繪制相應圖樣。通過項目的實施與評價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創造的興趣,通過三維物體的構型設計及其二維圖形表達的相互轉換的訓練,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構型設計表現能力、動手制作能力等。使試題呈開放性和靈活性,作答形式不唯一、答案不唯一,改變考試題型、答案固定的常規。如在考查組合體讀圖能力時,給出組合體兩個視圖,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可通過三種形式作答,第一種作出第三視圖,第二種畫出其軸測圖,第三種也是最具創新性的一種形式即利用可變組合模型(預先制作好的)組合出該物體的空間形狀。這三種作答形式均可從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讀圖能力,同時給不同層次學生作答的機會,盡最大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有考必評,充分發揮評價的反饋、調控、激勵作用。傳統的目標導向的學業評價,將評價的目標框定在教育者認為重要的、十分有限的范圍內,這種做法使得很多有價值的教育目標被忽視,評價導向的積極作用被削弱。在新的考核評價體系中,終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并給學生下定論,而過程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開放式互動式的考核評價形式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過程性評價更注重的是學生構思、表達和調整的過程,注重學生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成長與改進。過程性考核一定要進行評價,采用賞識激勵的策略可全班點評也可單獨面評,成長需要激勵,學生非常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以平時作業的處理為例,改變以往布置、完成、批改、點評的流水線模式,加大評價力度,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反復修改直到解決問題。做法如下:先做不交,點評問題,再做再交,再評再改,評定成績。平時作業成績占一定權重,鼓勵學生及時修改作業中的錯誤,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學期內無論何時都可修訂作業成績,這是促進學生學習很好的一種方式,也是評價觀念的更新。
4.注重過程中的動態評價,在新的考核評價體系中增加質性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機和情感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方式,都是一種動態的表現,采用終結性的或傳統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方式都很難加以測量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努力程度、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溝通合作能力、發展潛力等采用質性評價,評價形式可采用問卷調查、面評等形式。注重隨機評價的使用,如針對學生的課堂反應即時評價,與學生個別交流時即時評價,對平時表現優秀的拔尖學生(根據作業情況、課堂表現、出勤情況、進步程度、幫帶行為等)可采用加分策略。不管是量化評價,還是質性評價,都在于是否有助于有效地改進活動者自身的活動,但質性評價彈性較大,難以精確把握,應適當運用。
5.過程性評價應設置合理的權重。即在教學中如何把握過程性評價的頻率和強度。過程性評價的實施相對比較復雜,把握好并不容易,評價過多會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甚至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評價過少,又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過程性評價的主要功能就是即時評價即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需求,激勵學生自主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但過程性評價畢竟具有片面性、階段性,而終結性評價更為綜合全面。經過實踐,在80~90學時工程制圖的考核評價體系中,過程性評價占60%權重,期末終結性評價占40%權重為宜。有些過程性評價僅起引導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并不一定計入總成績,如學生間的自評、互評。具體的操作運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準確診斷教學、實時查找不足、促進教學改進的重要保證。經過實踐,在工程制圖課程中構建新的考核評價體系,學生識圖畫圖的整體水平有明顯提升。過程性評價每次評價目標具體重點突出,特別適用于基礎普遍較差的高職學生,同時過程性評價可以拓寬考核面,可以采用靈活不同的考核形式且考核時間可根據考核內容靈活設定,相比“一考定成敗”更能夠考核出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通過構建新的考核評價體系,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地管理課堂掌控教學,也便于學生了解自己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表現,有利于學生實時管理自己的課程。更為重要的是,在教學與考核評價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斷調整考核評價的形式和標準,使評價更加全面、科學合理,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凌飚.過程性評價的理念和功能[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吳維寧.過程性評價的理念與方法[J].當代教育科學,2005(16).
[3]陸國棟.工程圖學考試方法改革[J].工程圖學學報,2004(3).
[4]李媛,韓梅,饒黃云.高職工程制圖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5]孟祥寶,潘子健,朱玉祥,等.利用工程圖學考試檢驗學生空間思維能力[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