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是國家建立創新體系和奪取未來世界知識經濟制高點的重要人力資源,對醫藥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文章旨在通過分析廣東省2008~2013年藥學專業招生和就業情況,探討提升藥學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和就業競爭力的相關對策和途徑,即增強創新能力,優化課程設置,加強生涯規劃指導、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發揮導師作用。
[關鍵詞]藥學 "研究生培養 "就業
[作者簡介]劉太勝(1976- ),男,山東壽光人,廣東藥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王暉(1964- ),男,安徽肥東人,廣東藥學院研究生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廣東 "廣州 "510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廣東省研究生創新培養計劃教改資助項目“廣東省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規模與結構問題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2JGXM-MS40)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1-0109-03
研究生是 21 世紀科教事業、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的棟梁,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建立創新體系和未來奪取世界知識經濟制高點的重要人力資源。廣東是醫藥大省,醫藥產業是廣東省九大支柱產業之一,2011年廣東醫藥總產值達1425億元,占全國醫藥經濟總量的1/10左右。近年來,廣東醫藥經濟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銷售收入和利潤一直位居全國前三位;擁有境內上市醫藥企業18家,占全國同行業的1/8強。但是,目前廣東省藥學專業研究生人數遠遠無法滿足廣東省醫藥經濟發展的需要,缺口在10萬人以上,崗位需求和人才供應缺口比例達到9.22︰1。筆者以近年廣東省藥學專業招生和就業情況,對目前廣東省藥學專業研究生情況作了相關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藥學研究生就業情況
1.招生規模逐年增加,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隨著國家對醫藥事業的不斷重視,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關注,廣東省藥學畢業生人數2008年320人,2013年713人,5年時間翻了一倍還多,在滿足醫藥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就業壓力增大,并且在2013年藥學就業率低于廣東省總體就業率(見表1)。藥學研究生招生的不斷增加,導致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就業范圍重合,出現研究生和本科生競爭同一個崗位的情況。隨著醫藥企業的市場競爭加劇,追逐更大的效益,對人才的實用性和成本方面更加重視,不再盲目追逐高端人才,部分企業寧愿選用本科生,研究生反而“英雄無用武之地”,無處施展才華,就業壓力日益加大。

2.就業去向偏向集中,專業對口率相對較高。廣東省藥學研究生歷屆畢業生就業去向集中在待遇優厚的制藥公司和醫療衛生單位,分別占33.81%和30.14%(見表2);工作地點集中在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就業取向趨于“功利化”,從而導致局部供過于求。在廣東省藥學專業畢業生從事非本專業工作的很少,只占1.53%。a:連續五年就業去向選擇制藥公司及企業和醫療衛生單位的卡方檢驗,P=0.00。b:連續五年就業去向選擇升學的卡方檢驗,P=0.00。(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χ2檢驗)卡方檢驗分析顯示出近五年選擇去制藥公司及企業和醫療衛生單位,以及升學的差異性都非常顯著。

3.藥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單一,學生應用能力亟待提高。藥學研究生招生主要以學術型為主,培養模式為科研學術型專業人才,課程設置與培養方式主要是圍繞學術型人才服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藥學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范圍不斷發生變化。從2009年招收應用型藥學專業研究生以來,應用型人才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達不到廣東醫藥經濟發展所需要求,針對 2008—2012年廣東省醫藥經濟工業總產值與廣東省藥學研究生就業人數關系進行回歸分析(R2 = 0.9635)(見表3),得出廣東省醫藥工業總產值增加對廣東省藥學碩士畢業生人數需求擬合度很高。對廣東省藥學研究生的就業情況的用人調查時發現,用人單位認為更重要的是專業方向、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可見學生的應用能力迫切需要加強培養和鍛煉。

二、對廣東省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和就業的建議
1.增強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是學生進步的源泉,是學生發揮聰明才智的動力,是他們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最重要的科研品質。研究生導師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對研究方向應重點把握和指引。同時,導師也對研究生創新能力起到塑造者的作用,應當以自己的博學、遠見學識、洞察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導師還擔負著創新文明的培育者的責任,對發展團隊的創新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①。作為學校應當積極為研究生搭建科研合作平臺,讓他們多走出去,多與其他科研單位開展交流學習。這樣不僅讓研究生開拓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同時也對研究生交際合作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產學研結合培養研究生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當前創新性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②。
2.優化課程設置。文獻調研表明,目前專業碩士的社會認可度依然不高。最主要是由于各大高校依然按照培養學術型的方式來培養專業型研究生,使得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區分度不高,目前廣東藥學院與其他學校有類似的培養專業型研究生的模式。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理念和社會期望沒有達到有關,盡管有些用人單位發現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應用型技能明顯強于學術學位研究生,但在研發能力和基礎知識上存在一些不足③。對于他們的課堂教學應對更多地采用實踐教學方法,加強基礎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課程,且有較長的實習時間以加強他們的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加強生涯規劃指導,提升就業創業能力。2013年《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完善以提高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強研究生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提高研究生就業創業能力,提高研究生就業創業能力。同時避免就業地區集中化,鼓勵研究生根據市場需求就業。目前,依然有50%以上的研究生選擇在珠三角城市就業,使得這些地區的研究生就業競爭異常激烈。在就業崗位的選擇中,有大部分研究生首先選擇事業單位、院校或者是考公務員,對于進入企業則是他們最后的選項。作為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與研究生學院,應當從研究生入學時開始強化就業指導服務,指導他們確定合理的職業目標和定位,合理分析各個地區就業的利與弊,開展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避免畢業研究生盲目地選擇在大中型及珠三角城市就業。同時應為他們分析各個行業崗位的優缺點,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與真正喜歡的職業,切勿盲從地考公務員及事業單位而錯失找工作的最佳時機。
4.發揮導師作用。研究生在校期間與導師接觸最多,不論是科研,還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首先想到的都是導師。導師的言行和處事方式對研究生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完善導師組制度,促進研究生內部交流。要在學科資源共享平臺基礎上建立導師組的團隊式培養形式,從而在一個導師組內,實現資源共享、互相監督、互相激勵的良性互動④。應充分激勵導師之間實現資源共享,達到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良性學習氛圍,達到共同提高研究生總體質量和創新能力的目標。臨近畢業時期,導師在督促研究生課題研究的同時,還要更多地幫助研究生度過就業迷茫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在研究生就業過程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研究生培養是我國目前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就業則是最終目的,提高研究生的就業質量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重點關注并必須努力解決的大事⑤。研究生的就業與培養是有機整體,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只要培養出優秀的、社會認可度高的研究生,就業問題自然解決。所以學校要改變以往舊的培養模式,根據社會、企業需要培養研究生,加強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學校要充分了解就業市場,增強對研究生的職業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增加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在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
[注釋]
①馬淑艷,趙罡.導師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教書育人,2010(21):32.
②④劉曉,蔡皓,李俊松,等.新時期下藥學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1(16):2531,2533.
③徐蓉,李偉,李曉波.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主要問題的探討與思考[J].藥學教育,2011(5):1-2.
⑤項瑜,吳星,候寧.新時期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