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幾年全國大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文章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進行分析,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如實訓室建設不完善、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實踐基地聯系不緊密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高職院校要在專業課程設置、評價標準、實訓室建設、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以及帶領學生參加創業比賽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進一步改進校企合作機制,以創業型教育理念推動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電子商務 "創業型人才 "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李敏(1983- ),男,河南新鄉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在讀博士,河南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信息化、電子商務。(北京 "102488)路正佳(1984- ),女,河南新鄉人,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河南 鄭州 450046)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1-0075-03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將網絡技術和商務營銷融合在一起的新興學科,自2001年設立專業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全國有上千個普通本科大學和高職院校都開設有電子商務專業。隨著21世紀初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電子商務專業由于其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商務應用巧妙結合在一起,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特點而受到了用人企業的歡迎。然而,最新的大學生就業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總人數為727萬。教育部統計顯示,全國大學生初次就業率略高于70%,與去年數據持平,大學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其中就業率最低的十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位列其中。顯然,目前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滿足當前社會迅速發展的需要。當前,國家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戰略,以促進就業為重要導向的高職院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抓住發展機遇,明確發展方向,用創新型教育理念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一、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催生了很多新興行業的發展,電子商務就是其中之一。近十年來,電子商務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逐年上漲,高等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以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但由于當前社會發展瞬息萬變,學校教育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其所培養的畢業生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致使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學校普遍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暴露出實訓室建設不完善、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實踐基地聯系不緊密等問題。
(一)實訓室建設不完善
電子商務是一門既學習理論又注重實操的專業,為了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有效地應用到實踐操作中,學校應該配備完善的電子商務實訓室。調查發現,很多院校在實訓室建立方面還很不完善。有的院校只是建立了部分電子商務實訓室,有的院校甚至將電腦機房掛上實訓室的牌子。實訓室是學生接受專業教育和進行實踐操作的重要場所,只有將專業理論學習和實訓室的操作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由于存在觀念、資金等問題,實訓室不完善已經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
(二)師資隊伍力量不足
電子商務是一門近10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這一情況也導致了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隊伍的力量不足。首先,教師中“科班”出身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師都是從計算機、管理、經濟等其他專業轉行過來的,這些老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對電子商務專業的本質特點理解欠缺。其次,優秀的專業人才較少選擇來學校工作。雖然電子商務專業整體就業率偏低,但是社會上對電子商務專業高級人才的需求還是較高,優秀的專業畢業生往往會選擇薪水高的公司和企業。最后,多數教師電子商務實操經驗不足。由于教師大多由其他專業轉行過來,在理論教學方面或許還能夠勝任,但是在操作實踐方面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在師資隊伍力量不足的前提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
(三)實踐基地聯系不緊密
實踐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與相關企業和公司合作,建立實踐基地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調查研究后發現,盡管院校都有對應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基地,但多數合作都停留在紙面上。院校為了完成對實踐基地的指標考核,企業為了獲得校企合作的榮譽,對共建實踐基地并無更多實質動作。還有一些實踐基地的建立,僅僅是為了解決就業的需要。就業導向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之一,有別于普通大學的知識教育導向。學校將學生實踐等同于就業,是對實踐環節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作用的誤解。一些企業為了獲得薪水低廉的員工,也愿意從學校接收畢業生。可以說,雙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就業基礎上的,而不是為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學校只在學生即將畢業時,才會與實踐基地聯系,準備輸送畢業生,而在平時的教學時間內,則疏于聯系和溝通,不能及時了解最新的社會發展變化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嚴重制約了實踐基地本應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創業型教育的意義及實施背景
當前,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期,國家大力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努力使創業創新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對于高校的改革發展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高職院校要及時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用創業型教育理念去推動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一)國家政策
2010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改革步伐,職業教育要發展,必須以滿足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為落腳點和出發點。”2014年4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要發揮市場作用,著力改革創新,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力爭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比例雙提高。會議決定啟動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和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幫助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可以說,國家已經從政策層面,對電子商務專業開展創業教育、進行創業指導,給予了強有力的鼓勵和支持。
(二)商業環境
近年來,電子商務創業不斷涌現。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企業在美國成功上市,小米手機奇跡般的成功歷程,無一不激勵著年輕人創業的夢想。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中關村考察“創客”咖啡時,對創業者的創新模式給予了肯定,對年輕人創業的熱情給予了贊揚。他指出,創業創新不僅促進了商業和技術創新,還帶動了大眾就業,國家要扶持電子商務企業,帶動經濟增長,國內的電子商務環境也將會逐漸完善。
(三)社會影響
當前大學生談論最多的不是考公務員或是研究生,而是馬云當年如何創辦了阿里巴巴,雖幾經波折但終獲成功的故事。像馬云一樣去創業,成為無數年輕人的夢想。在電子商務行業內有名的東風村、沙集鎮,都是大學生畢業回到家鄉進行電子商務創業,帶領全村人一起致富的典型事例,經過媒體的報道而傳為美談。整個社會看待電子商務的觀念在發生著改變,從最初的疑惑到現在的熱情高漲,對電子商務創業的接受度和認可度越來越高。這些榜樣的力量,促使著大學生,尤其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不斷奮發進取,創新創業。
三、電子商務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學校要推動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從學校、教師、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改革。學校是實施教育的主體,也是推行教育改革的主要動力;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對學生施加直接影響的教育者;企業是學生進行創業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就業的接受者,加強校企合作是推行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策略。
(一)學校
1.專業課程設置。專業課程設置是專業教學的核心框架,專業課程設置是否合理,也是一個專業能否辦好的重要基礎。電子商務是一個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并重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要體現出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業型人才培養理念。首先,要設置創業前沿課程。由于具有成本低廉、入行門檻較低等特點,電子商務是一個最適合進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業。學校要根據專業的特點,開設指導創業的前沿課程。一方面講授電子商務創業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另一方面,對一些典型的電子商務創業的案例進行討論,包括成功的案例和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既可以講述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最新趨勢,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失敗的案例可以告訴學生在進行電子商務創業時要留意哪些問題,避免將來在創業時重蹈覆轍。
另外,要將理論學習課時與實踐學習課時合理分配,一般保持為1︰1的比例。辦公自動化、電子商務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等含有實操環節的課程最好安排在實訓室授課。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在獲取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進行實操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將教—學—練三個教學環節結合在一起,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評價標準。創業型教育與傳統式教育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對學習成果的評價標準不同。傳統式教育是以課堂講授為載體,以知識學習為目標,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考核。創業型教育則是以創業項目為載體,以培養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目標,對項目運行的情況進行考核。以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課程為例。首先讓每個學生在淘寶網注冊賬號,開設店鋪,選取某一類商品,如書籍、衣服、文具、電子產品等,在店鋪進行展示和售賣。教師在整個項目進行過程中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并不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授課。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對學生的項目以完成交易量多少進行評價。交易量達到100筆的算及格,交易量達到200筆的算優秀。這種考核方式改變了傳統型教育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的理念,而是轉為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并將傳統型教育的分數激勵改為創業型的價值激勵,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創業技能的同時,也感受到價值的認可,從而激發出更大的創業激情和學習動力。
3.實訓室。實訓室是進行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重要場所,實訓室的不完善,嚴重制約著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院校要重視電子商務實訓室的建設,建立包括計算機機房、電子商務沙盤模式實訓室、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電子商務供應鏈實訓室等在內的一整套電子商務實訓室體系。建設完善的實訓室是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教師
1.專業培訓。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對學生有著重要而直接的影響。由于電子商務專業在國內開設較晚,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多由其他專業轉行而來。一方面,學校要招聘具有電子商務專業背景的教師,將其充實到專業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將教師派送到企業參觀、學習、鍛煉,從而打造一支專業化水平高,教學與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業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
2.參加比賽。知識的增長具有內部溢出效應和外部溢出效應。內部溢出效應是指學習者自身知識、技能的提高,外部溢出效應是指對全社會知識水平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創業型教育,就是在努力提高自身知識技能之外,最大限度地享受知識的外部溢出效應。高職院校除了鼓勵學生自己創業之外,還應支持學生參加創業類比賽。可由學生組成創業小組,尋找并開發適合創業的項目計劃,教師進行相關指導,參加相關比賽,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電子商務模擬沙盤比賽、全國網商大賽等。通過與眾多院校學生的交流和競技,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激發創業意識和增長創業經驗,也提高了院校的知名度。
(三)校企合作
1.建立合作共贏機制。高職院校和企業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合作共贏機制。學校注重的是如何培育出優秀的人才,提升其勞動技能,適應并參與社會競爭。企業注重的是如何找到適合的人才,勝任工作崗位,提高企業收益。高職院校要以滿足校企合作雙方的利益為前提,以互利共贏為基礎,以共同發展為目標,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2.建立合作聯合機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是學生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高職院校的組織結構與企業的組織結構有很大的不同,學校要主動調整組織結構,以適應校企合作發展的需求。在組織結構上,要建立校企合作聯合機構,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企業需要的人才素質、企業產品的更新研發等方面保持溝通和協調,促進學校和企業對人才培養和需求的對接、融合。
3.完善合作教學機制。學校要在堅持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教學機制。將企業中的業務骨干請到學校來,以講座或授課等形式將最前沿的知識和最實用的經驗及時傳授給學生,確保學生接受的教育與當前社會發展保持同步。
[參考文獻]
[1]李遠煦.社會創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2]李細香,趙書山.地方院校社會工作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5(13).
[3]周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3).
[4]寧靜.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理論意蘊、困境與出路[J].教育與職業,2015(13).